個人資料
正文

(082)從蔣介石日記談起

(2018-04-14 10:12:13) 下一個

(082)
標題:從蔣介石日記談起
作者:張又普

蔣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浙江奉化人。國民黨當政時期的黨、政、軍主要領導人。1908年留學日本並加入由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1924年回國後任黃埔軍校校長,後兼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軍長。1927年北伐戰爭勝利後出任中華民國總統,在1937年—1945年期間,蔣介石成為中國最高抗戰統帥,率領200多萬國民革命軍堅持八年抗戰,1949年12月內戰失敗後退往台灣。

蔣介石多年來一直有記日記的習慣,他從1917年開始寫日記,直到1975年去世,共達半個多世紀。1975年,蔣介石去世之前把自己的日記交給了兒子蔣經國,1988年蔣經國病逝前,把父親蔣介石的日記連同自己的日記一起交給了笫三個兒子蔣孝勇。1996年,蔣孝勇去世,兩蔣日記由蔣孝勇的妻子蔣方智怡保存。

出於對台灣政局不穩定的憂慮,2004年冬,蔣方智怡決定把彌足珍貴的蔣介石和蔣經國的日記原件,交付給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胡佛圖書館,暫存於胡佛研究所五十年,供世人研究使用。兩蔣日記總共約五十冊,胡佛圖書館認真地將所有日記影印,將原件妥善保管,拿出影印件供曆史學家們研究使用,但隻準查閱手抄,不準影印照相。其中,蔣介石日記可供查閱的是1917年至1945年底。截至本文初稿的2014年為止,從1946年至1975年的蔣介石日記,尚待胡佛研究所研究人員閱定之後逐步開放,蔣經國日記從1937年至1979年,尚未對外開放。

除了蔣介石日記外,還有許多其它珍貴的中國現代史的重要文獻也被保存在美國,例如1921年7月中共一大作出的四項決議文件就被保存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而國內的原版由於戰爭的漂泊早已無影無蹤了。這四份文件是由中共一大秘書長兼會議記錄陳公博於1924年前後交付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的。眾多重要的曆史文件被保存在美國,說明文件的主人相信,美國有能力長期保管這些文件。美國也確實有這個能力,而且美國還能提供安全的科學研究環境,公平、中立地允許所有種類的科學家查閱、研究這些文件。於是就出現了一些令國人有些尷尬的場景:要想研究中國現代史,必須到美國來,隻有在美國才能有充分多的資料和安全的環境。而在中國大陸則隻能是研究清朝以前的曆史比較方便。

美國這種寬鬆的科學研究環境象磁鐵一樣吸引著全世界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費米,基辛格,楊振寧,李政道。正是這些來自全世界(包括美國本土)各地的科學家的貢獻,使得美國得以雄踞世界之首達一百多年之久。美國曆來歡迎有財力和有才華的人,歡迎他們移民美國,對美利堅合眾國作出貢獻。

網友反饋:每次看張又普同學的文章,都如五味雜陳,想從心裏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實在找不出反對的理由。美國為什麽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包括現任領導人在內,一直都在強調自己政治的優越性,但卻止不住子女前往那個美麗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30畝地 回複 悄悄話 張又普寫文章的原則是: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立場中立,隻為蒼天說人話,不為統治者唱讚歌。張又普說的事情,都是真話,都是曆史事實,若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批評指正,歡迎學術討論。對於一些不文雅的人身攻擊,張又普是不會回複的。思想自由、言論自由,請便吧。
可憐無數山 回複 悄悄話 政治人物都應該寫日記,隻要日記裏隻寫自己高尚,總有人信的
黑貓-警長 回複 悄悄話 網友反饋:每次看張又普同學的文章,都如五味雜陳,想從心裏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實在找不出反對的理由。
----
自吹自擂! 批你在司徒雷登一文中造謠;在潘漢年及秘密協定兩文中造謠,你怎麽不敢回答?

另外,蔣介石是什麽時候當中華民國總統的?
HBW 回複 悄悄話 說明這麽一個道理:分布式運算結構更能保證數據的完整及準確性。美國是一個分權(分布式)的社會。集權式的社會因為權力自身原因會篡改事實。也預示將來分布式的文件係統(如區塊鏈)會為人們接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