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60年代軍隊幹部的行政級別和軍銜的關係
在談到軍隊級別很多網友習慣把級別和軍銜掛起來,如:少將7到9級大校是9到10級,上校10到12級等。再比如,查找“魯瑞林”,你會看到“全軍唯一享受中將待遇(行政6級)的少將級軍官”的說法,但這類說法是不完準的。
在50年代,軍隊並沒有實行(國家)行政級別,52年定的是軍隊級別:軍委主席級,大[
閱讀全文]
音樂學院文革前3級以上教授簡介下麵是中央、上海音樂學院文革前3級以上教授名單及簡介。評為3級教授以上的都是20年以前出生的資曆,相比一些30年左右出生的演員就評上文藝2級、3級,在學院評3級以上難多了。中央音樂學院:馬思聰(1912年--1987年),作曲家、小提琴家,中央音樂學院院長,行政6級。
呂驥(1909年--2002年),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行政7級。
閱讀全文]
上海評彈團部分演員的級別
robato兄轉帖的“蔣月泉與名花任文芝”一文中,最後提到了很多評彈演員,現把他們50年代的工資(包括保留工資或津貼)和級別列出和大家分享。(並附上加津貼的評論)
劉天韻(團長),文藝3級,工資410元;
唐耿良,文藝3級,工資410元;
蔣月泉,文藝3級,工資410元;
嚴雪亭,文藝3級,工資410元;
張鑒庭,文藝3級,[
閱讀全文]
50、60年代部隊從事文學藝術工作部分人員的級別
上次在討論“50、60年代全國文學藝術界人士級別”時,網友蕭嵐問過“部隊文學藝術者的級別”,現在把找到的一部分資料列出供蕭嵐網友和大家參考。部隊從事文學藝術的,大部分定的是行政級別,大部分也有軍銜,我把級別不確定,軍銜知道的也列在後麵。我盡可能列出他們的主要作品。
所列職務是和當[
閱讀全文]
文革前一些著名樂團指揮的級別
上次貼了“文藝界人士的評級”時,有網友問到上海交響樂團指揮黃貽鈞,司徒漢(沒在名錄裏)的級別,現把查找到的那時著名的一些指揮的級別列出,並附了各位的出生年份,這些指揮按資曆和文藝界其他行業的相比,級別一般評得不高。
黃貽鈞,1915年出生,上海交響樂團指揮,文藝2級。
陳傳熙,1916年出生,上影樂團指揮,[
閱讀全文]

郭蘭英的級別怎麽評得這麽高?
郭蘭英是1929年12月出生的,50年代20幾歲就評了文藝2級,同時期高校評的教授2級以上最年輕的也出身於1920年前。戲劇界(特別是京劇)有些名演員年紀輕,工資級別高,那是因為他們有保留工資的緣故。郭蘭英從華北聯大文工團到中戲附屬歌舞劇院、中央實驗歌劇院應該沒有保留工資的情況,評文藝2級確實高了點,比較其他的歌唱演員就能[
閱讀全文]

胡風的級別評的不低胡風(1902年-1985年),原名張光人。在1955年5月以“胡風反黨集團”之名被捕。胡風在被捕前的職務就是:作協理事、文聯委員和《人民文學》編委。53年作協定他為文藝特級,核定為文藝1級。見圖:
[
閱讀全文]

貼幾份含級別信息的圖片,我搜到幾百份這類圖片資料來補充核實級別名錄
[
閱讀全文]

當年文藝界(文革前)誰年紀最輕,級別最高?
我在貼“文藝界人士級別"時已提到,文藝界的一些明星,即使年齡不大,級別卻不低,如27年出生的新鳳霞,29年出生的郭蘭英都是2級,34年出生的梅葆玖是文5級(相當於高教4級)等,而高校的教授,25年以後出生的沒有評到3級以上的(包括60年代初晉升的)。原來以為29年出生的文藝2級是最年輕的了,其實還有更年[
閱讀全文]
50年代定為行政6級以上幹部名錄(續)
總算整理完了這份名單(肯定有遺漏),也許有網友會看到有些人的級別和網上看到的其他資料不符合,我認為,如果你看到的不是原始資料,那你應該相信這份經過一定研究分析整理出的名單。把三個不同時間的級別標準列在下麵,可看出,有的職位在不同的時期級別是有差別的,如“軍政委員會”的副主席和“行政委員會&[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