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青雲的故事(41)-琴緣結友 青雲辦完了奶奶的後亊就立即踏上返鄉插隊之途。姐妹們在一起生活上苦點,但精神上卻特別放鬆和快樂,這也讓青雲很快從失去奶奶的悲痛中解脫出來。沒有牽掛的日子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冬天。農村的冬天就是農閑,白天短晝夜長,小魚、小華和六妹都準備回家過冬與家人一起過年。青雲不打算回去,一來家裏隻有後媽和弟弟,二來後媽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青雲的故事(40)—追悼會後 哪有什麽奶奶的追悼會?青雲爸爸自覺自己還在接受改造,文革尚未結束,喪事從簡。
那晚,青雲和哥哥陪爸爸為奶奶守夜;
那夜,爸爸眼淚一夜未幹,象是欲以眼淚將自己的不孝衝刷幹淨似的。 想想這幾年自己真是對不起母親,多少年了,自己沒有化時間單獨與母親一起交談,更談不上照顧母親,這一晚是這幾年來他與母親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青雲的故事(39)—奶奶長辭 奶奶曾有讓青雲翻出一些僅有的照片和收藏的信件,重溫、回憶、感慨!最後叮囑青雲“記得你們有一位堂姐在台灣!要找,要團圓!“。青雲答應著卻不知這就是奶奶臨終前的交待。 不知道是不是人們說的回光返照,還是奶奶長期缺乏營養加上中風枯燈已盡,奶奶告訴青雲自己中風的原由後僅兩周時間就突然開始昏睡了,青雲請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20-05-06 15:15:42)

疫情期間一日三頓地做幾菜一歺,有時也想簡單輕鬆點。 這道海鮮麵餅就簡單又隨意。 1.食材:韮菜,魚片(Costco有賣都處理好的),麵粉。 可放雞蛋也可不放。 2.韮菜切碎,魚片切絲,放點麵粉,少許鹽,少許水。攪拌一下; 3.放少油在平鍋中,放二大湯匙以上攪拌好的料,攤平,煎至你想要的狀態。 韮菜放多少?隨意。魚絲多少?也隨意。麵粉多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青雲的故事(38)—中風原來 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青雲二個月的細心照料,每曰兩次的針灸,奶奶竟可以一點點開口講話了。青雲趕緊問奶奶要吃什麽,奶奶總是說沒有。如果問奶奶什麽東西好吃,奶奶說,“饑餓好吃“,是啊,多有哲理的回答,當你沒有胃口時,哪怕山珍海味也無興趣。 青雲問奶奶怎麽會中風的,是跌倒了嗎?奶奶回憶說,那天下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青雲的故事(37)-奶奶中風 農村的生活是艱苦的,住的是無窗茅屋,泥牆泥地泥灶頭,用樹杆綁起來做的床框,再捆上草繩鋪上稻草就是床了。沒有廁所、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常吃高梁,玉米和蕃薯。與大城市的生活有著天壤之別。 農村的生活是吃體力的,放牛,鋤草,栽秧,割麥,挑水,出糞,擔稻......從沒見過的農活初學時特別不得勁,一天下來累得渾身酸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青雲的故事(36)—廣闊天地 趕上上山下鄉一片紅,青雲與同班同學六妹和小杜決定一起去安徽鳳陽,去安徽已經是離上海最近的插隊地方選項了。同學們覺得安徵離上海近,可以常回家。其實青雲也是沒怎麽想回上海的,但想到外婆住在南京,有許多南京的親朋好友,萬一走頭無路時也許有個投靠。那時,青雲奶奶還在,聽說青要去農村,一臉的愁容。青雲是奶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青雲的故事(35)—五七幹校 五十多年前,神州大地湧現出一批特殊的學校,一大批黨政機關幹部,知識分子等被下放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接受勞動鍛練和思想改告。這種特殊學校就是“五七幹校“。1966年5月7日,毛澤東主席在一封信中提出各行各業均應一業為主,兼學別樣,從亊農副業生產,批判資產階級。於是兩年後根據毛主席5月7日的指示,五七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青雲的故事(34)—中學複課1967年11月,青雲與大小弄堂的小學同學們一起被分配至廣中中學。1966年小學畢業因文革閑逛了一年多,感覺浪費了青春,青雲與大家一樣盼望著進學校,學知識。學校離家不近,走路單程大約25分鍾。能上學總是開心的,青雲約同學六妹一同去學校,路上有伴就不覺得時間長,更開心的是每天買一根四分錢的鹹麻花,一人一半,今天你買,明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青雲的故事(33)—三青團罪三青團—三民主義青年團。三青團的性質和作用﹐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成立之初正值抗日戰爭激烈進行之際﹐抗曰救亡運動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許多知識青年在抗日愛國的激情鼓舞下﹐參加了三青團。青雲的爸爸也在他哥哥的鼓勵下參加了三青團。雖然由於開船出海沒有機會參加過活動,但的確填過表,宣過誓。青雲的爸爸從牛棚回家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