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曰集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個人資料
斯人曰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1
直到今天,謝晉的小兒子阿四,還不知道“死亡”是什麽。
大家覺得,這次該讓他知道了。但是,不管怎麽解釋,他誠實的眼神告訴你,他還是不知道。
十幾年前,同樣弱智的阿三走了,阿四不知道這位小哥到哪裏去了,爸爸對大家說,別給阿四解釋死亡。
兩個月前,阿四的大哥謝衍走了,阿四不知道他到哪裏去了,爸爸對大家說,別給阿四解釋死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小到大,書都是我的最愛。雖然我酷愛小說,但在人生的前二十年中因文化大革命而無法獲得小說來讀時,我也常會從父母的書櫃中隨便找一本經濟或養身的書來啃。在還沒有電子網絡和電腦的年代,書籍對我來說尤其珍貴。那種沉浸在書墨之香的感覺真是太吸引人了。 除了小學課本外,我人生的第一本書是金敬邁的小說《歐陽海之歌》。那時剛上小學一年級,認不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資料來源:伴讀書房(duzhe365) 文章原文《那個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已經50歲了,他現在在幹嘛?》 他曾是高考文科狀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驕子,在他34歲的年紀,他被迫操起了殺豬刀,開始了殺豬剁肉的買賣,柴靜曾經對他有個專訪,問他希望自己以後能做什麽,他說,現在不敢說,命運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裏,50歲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前言 《老爸學電腦》這篇文章的原文,最早發表在1999年2月1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是我送給父母的新年禮物。在時隔18年後的今天-老爸去世二周年紀念日,我借此舊文獻給我的父親。 *** 1996年,父親已是71歲高齡,身體尚好。早些年他就從領導崗位上離休了,與辦公室電腦從沒打過交道。然而,父親在同母親來美國探望我們全家的一年多時間裏,卻和電腦結下了不解之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父親非常博學,上至天文地理,下到中外曆史細節都能道出一二。這大概是受到父親的舅父們的影響。聽父親說,解放前奶奶家是當地的開明大戶。爺爺是個外來戶,當了一輩子帳房先生。爺爺娶了奶奶後,就在奶奶家一座宅子裏安了家。那宅子我小時候奶奶帶我去過,位於後來的鬧市中心區,是奶奶家若幹毗鄰相連宅子中的一部分,青磚青瓦的四合院結構很是氣派。爺爺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父親並不是個慣於操持家務的人。在中國那些年身居領導工作的忙碌,讓父親少有親身體驗家庭瑣事的機會。可是,父親在離休後卻與母親一道,承擔起了幫我們照看孩子的重任。 我和丈夫結婚後,與我父母同住。在兒子滿周歲不久,丈夫就到美國留學。因為我和兒子拿不到美國簽證,我們夫妻分離五年之久。我母親常年多病,我工作較忙上班路程遠,所以在丈夫出國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讓我追隨您的笑聲 沉浸在食香桌旁 仰望您的慈祥 不再有思念 讓我追隨您的笑聲 陪伴在電腦台前 感受您的厚愛 不在有離苦 讓我追隨您的笑聲 同行在度假海邊 聆聽您的談吐 不在有掛牽 讓我追隨您的笑聲 回到曾經的歲月 重溫舊時溫馨 不再有心淚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思情追落日,分秒寫潸然。 化雨裁雲去,生風揭浪傳。 人寰相隔久,心月少逢圓。 送斷滄涼曲,飛聲借紙鳶。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千縷思情起日煙,化來六月戚雲天。 滄心深處知多少,且看穹宇瀝雨漣。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仔細觀察了一下周圍朋友家庭林林總總的夫妻關係後,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那些會說太太好話的嘴甜男士,不僅家務做得少,家庭關係和睦,而且在家中的地位反而比那些處處顯擺自已沒有"妻管炎"男士們要高。其道理很簡單,這種嘴甜的男士因為懂得把自己放到和太太同一條戰線上而獲得了太太更多的回報。那麽,丈夫嘴甜到底好不好,家中誰是贏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46]
[47]
[48]
[49]
[5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