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玉米穗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1649年前後,鄭鴻逵,鄭成功軍發動了同廣東郝尚久部爭奪潮州之戰。郝尚久是李成棟部下,李成棟已經於前一年反清歸明。鄭軍發動是次戰役是為了奪取潮州這塊產量區,遭到了郝尚久部的堅決抵抗。該次戰役的最後結果以郝尚久重新投降清廷聯絡清軍擊潰鄭軍進攻而告終。鄭鴻逵,鄭成功沒有實現奪取潮州產量區的戰略目的。1650年七月,鄭成功從廣東潮州敗回,沒有實現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647年八,九月間泉州戰役,鄭成功以定國公鄭鴻逵的助手身份參戰。戰敗返回安平以後,他加強了自身力量的積聚,廣泛招募文武人才。對前來投奔的各種人才禮敬有加,待如上賓,每遇到重大事情都征求他們的意見,逐漸形成了一個政治上參與決策,聯絡各地抗清勢力和治理地方的文官幕僚班子。同時憑借他在隆武朝廷內的地位和其父鄭芝龍的舊關係,招集兵將,不斷擴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永曆帝在佟養甲和李成棟率領的清軍進攻壓迫之下,不斷逃竄,後來由桂林逃到全州後,進入軍閥劉承胤的勢力範圍。劉承胤是一介武夫,常使用一根鐵棍,人稱“劉鐵棍”。他自1646年七月被隆武帝封為定蠻伯後,從此擁兵自重。永曆元年(1647年)四月十五日,朱由榔在劉承胤鼓動唆使下遷入武岡州,以岷王府為行宮,劉承胤以迎駕有功進封武岡侯。五月,改武岡州為奉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646年八月,隆武帝在汀州遇害;九月,消息傳到湖廣和廣東,廣西等地,在南明各地官紳中又一次引起極大的震動。皇室繼統問題再次提上緊急日程。出於血統親近的考慮,桂藩朱由榔被認為是最合適的人選。1646年十月初十日,朱由榔就任監國。然而朱由榔遇事毫無主見,用人又不當,承擔不起中興重任。監國僅七天,贛州就失守了。盡管廣東肇慶距離江西贛州還有相當一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清軍占領浙東,福建,鄭芝龍降清之後,原先唐,魯對立的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隆武朝廷不複存在後,一些不願意投降清朝的文官改投魯監國。鄭芝龍被清朝誆騙挾製到北京後,部分手下如施琅等人歸附了清朝,但鄭氏集團內反對降清的勢力也大有人在。鄭芝龍的老部將林察在福州即將失守時候率兵保護續封唐王朱聿粵乘船逃往廣州,成為紹武政權的軍事支柱。鄭芝龍的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鄭成功是鄭芝龍的長子,母親是日本女子田川氏(中國文獻稱為翁氏)。1624年七月十四日鄭成功出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川內町千裏濱,七歲以前隨母親居住在日本。1630年,鄭芝龍把兒子鄭成功接回福建安平,給他取名叫鄭森,字明儼,號大木。有史籍記載1644年鄭成功曾經入南京國子監,拜讀於錢謙益門下,大木就是錢所賜字。隆武帝即位之後,鄭芝龍已經成為定策元勳,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鄭芝龍決定投降清朝後,撤回防守仙霞嶺的軍隊,使得清軍得以兵不血刃進入福建,進而占領福州。鄭芝龍的主動撤離是為了向清朝表示自己的歸降誠意,他在給清廷的題本中說:“臣聞皇上入主中原,揮戈南下,夙懷歸順之心。惟山川阻隔,又得知大兵已到,臣即先撤各地駐兵,又曉諭各府,州積貯草秣,以迎大軍。”但他為了向清軍討價還價,把兵力集中在安平一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平定全滇是大西軍史冊上的重要篇章。就大西軍而言,張獻忠在世時雖然有建軍立國的開創貢獻,但在1644年入川以前流動性太大,所建地方政權隨建隨失,入川以後盡管有意以四川為基業,但在政策上屢犯過失,濫殺無辜,激起無數叛亂,張獻忠死前數十萬兵馬僅僅擁聚於西充一帶彈丸之地。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等人於張獻忠死後,團結內部,不失時機地揮軍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646年,清兵南下到達川北,張獻忠率部從成都出發對抗清軍,行前將自己的妻妾幼子殺掉,以免萬一失敗親屬被清軍俘虜。1647年1月2日,張獻忠在鳳凰山多寶寺前太陽河畔偵查時被清軍肅親王豪格的前鋒劉進忠(大西軍叛將)部射殺。之後,大西軍急速南撤,當時大西軍後麵是窮追而來的清軍,前麵又有南明軍隊憑借長江扼守,大西軍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絕境。然而,在孫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雲南在整個明朝統治時期,管理體製與內地各省有很大不同。除了在雲南設立了都指揮使,布政使司,按察使,後來又設立了巡撫,由於這一地區土司眾多,自洪武年間起沐英(封西平侯,其次子晉爵為黔國公)世代鎮守該地。沐氏家族不僅掌握了很大的兵權,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就是說,雲南在明代處於世襲勳臣和地方流官的雙重管轄之下,兩者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