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似鹿蔥

像文人一樣愛寫,像文盲一樣犯傻;像女人一樣愛美,像男人一樣爺們;橫眉對老公,俯首為朋友
個人資料
花似鹿蔥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網友日本回來,感歎日本的廁所之幹淨。日本的廁所文明不僅中國人感歎,西洋人也自愧不如。多年來我一直好奇這麽幹淨的廁所是怎麽保持的,日本的廁所清潔工得有多麽敬業?正好最近一部日本電影就講了東京的一個廁所清潔工的故事。這演員是大名鼎鼎的役所廣司。前一段看了他主演的電影《第三度嫌疑人》,印象深刻。他這部新電影的名字《完美的日子》(PerfectDays)[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4-06-14 14:31:20)

1966年對全中國來說,一點兒也不“66”。對哈軍工來說,不祥之兆更早一些。 因為有網友質疑,咱多說幾句:哈軍工招生叫“包考”,即政審合格才能參加考試。60年61年擴大招生完全是大躍進餘毒。地方要大躍進,部隊也要大躍進。空軍要1千架飛機海軍要一千艘艦艇裝甲兵要一萬坦克,都需要人才。於是這兩年招生翻番,以至於新學員水平參差不齊,影響質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2024-06-11 09:50:31)

“哈軍工”三個字如今是網絡熱詞。 同樣是大學,論曆史還是學術水平比不了清華北大,就是比同一座城市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哈軍工都排不上;同樣是軍事院校,最早的是南京軍事學院,院長是劉伯承,資曆軍銜也比陳賡高。可為什麽哈軍工在眾多院校中如此受青睞? 現在回憶哈軍工曆史的文章海海,但是都是“正史”,咱可以講點“野史”。 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4)

說到哈爾濱的曆史,離不開中東鐵路。說到哈爾濱的建築,還是離不開中東鐵路。鐵路從滿洲裏修進哈爾濱,必須跨越鬆花江。如今哈爾濱鬆花江上屹立不倒的“老江橋”就是為中東鐵路而建。當時西伯利亞大鐵路尚未通車,更別說進入中國境內了。建橋鋼梁及中東鐵路一應零件器材,先由火車運到敖德薩港,在敖德薩裝船起運開往海參崴。為此俄國向美國、比利時等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3)
(2024-06-06 05:10:09)

普京上任首訪北京,這事一點不稀奇。但是新總統兩天行程中一天留給了哈爾濱。可能讓地球村的權貴草民最初有點發懵。但是靜下心來就會覺得非常地合情合理。 為什麽? 因為誇張點說,當年號稱“遠東第一大城”,“東方莫斯科”的哈爾濱,就是老毛子一手打造的。 跟中國內地許多古城不同,跟上海廣州這些沿海城市也不同,哈爾濱完完全全是隨著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5)

2010年,上海舉辦了世博會,如今世博會園區這片土地以中國館為中心形成了新的景觀,遊人如織。但是,可能很少有人注意黃浦江對岸那根大煙囪,曾經是南市發電廠的標誌,現在已已經建成了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18年2019年我兩次回國都去參觀了那裏,借此學習了解”當代藝術”在中國和中國人的觀感。 我曾經寫過一篇《克萊因藍,永恒的藍》就是2019第二次去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2)
(2024-05-28 09:18:30)

前不久,北京中央美院畢業生的一個作品《超級蜂巢》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從圖片看,這是一堆高高摞起的破紙板,但是有機械裝置能夠簡單運動,一邊的屏幕上播放有紙箱製作、回收和攪碎的視頻。紙箱上還有向上攀爬的手的投影。 作品一經公開展覽,在網上引起一片嘩然:“看不懂”“這是一堆垃圾嗎?”“央美就這水平?” 雖然也有正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3)
(2024-05-22 05:05:31)

年紀大一點的人可能都會看過嚴鳳英主演的黃梅戲電影《女駙馬》。名角加上好聽的黃梅戲曲調,還有女扮男裝中狀元的傳奇故事,真的是不要太好看。如今這電影看的人不一定多,可電影裏那段最有名的唱段《誰料皇榜中狀元》真是經久不衰。為了寫這篇文找這首唱段,我在油管上竟然發現安徽電視台還用它做了春晚的開場呢! 之所以想起說《女駙馬》,因為看了一部2017[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5)
(2024-05-16 12:00:52)

中國人對豬狗的觀念特別有趣。罵起人來經常說“豬狗不如”,“豬隊友”、“豬腦子”;高興了狗狗就是朋友是兒子,以豬為友的雖然不很多,但是豬年生個金豬寶寶,似乎又是全家樂見的事。 狗通人性所以當做朋友,科學研究證明,其實豬的智商也不低,“豬隊友”、“豬腦子”也許不比你的人隊友、人腦子差。 更何況,豬的器官組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8)

驚聞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AliceAnnMunro)5月13日去世,這是我最喜歡的加拿大女作家。 92歲,算是高壽。但是,一個你喜歡的人你尊敬的人離開這個世界了,你是不會用年齡來決定你的悼念之情的。這是一篇舊文,是我第一次讀門羅小說後寫的讀書筆記。重發,紀念她。 《最難懂女人心》—— 第一次讀愛麗絲·門羅(AliceAnnMunro)的作品是在2009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5)
[1]
[2]
[3]
[4]
[5]
[>>]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