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晴天

有一粒花兒的種子,在旅行。
關注大自然之美,遠離所有政治相關的是非與紛爭。
如有轉載我博客文章者,請征得我的同意,謝謝。
個人資料
多倫多橄欖樹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7-12-14 08:27:10)
我是非常懷舊的人,這種懷舊的情緒,很早就有了。我經常會放大記憶中那些美好的事情,想讓自己的靈魂在非常清晰的狀態下回到從前,再次重溫一下往昔那些不經意就錯過的美好! 其實呢,在我的昨天,有美好,也有難堪,美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難堪也是非常刻骨的。偶爾失眠的時候,那些難堪的記憶也會偷偷溜出來,讓已經陳舊的傷口再次流血。這樣的記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0)
(2017-12-13 08:32:03)
那是一座貧窮的小村莊。在吃大鍋飯的期間,小村莊裏的人,年年挨餓。 文革結束以後,村裏實行了包產到戶,每家都能分到一塊地。 老張家,是村裏最老實巴交的一戶人,村裏分田地了,有關係的人家,比較會挑會選的人家,堅決不肯吃虧的人家,兒子多敢於鬥狠的人家,都搶先分到了村裏最好的田地。 老張家就兩個女兒,老張與老婆一向膽小怕事,為人懦弱,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8)
(2017-12-12 12:48:53)

愛情,曾經是籬笆牆上的玫瑰花,可惜,開得正豔的時節,嗬護她的園丁,突然要到另一個國度去旅行。 愛情,也曾經是月光下的一株睡蓮,可惜,騎著白馬的王子路過她的時候,滋養她的池塘,已經慢慢幹涸。 愛情,曾經是流連在密林中的小鳥,羽翼豐盈時,正好盼到曉來霜紅,可惜,秋風帶來了她必須離去的消息。 愛情,也曾經將自己在冬季堆成了雪人,終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2017-12-11 05:38:51)

我成長在計劃經濟的年代,到上小學的時候,還不知道粉蒸肉是什麽樣的菜。 記不清那年是我們家請客,還是姨家請客,好像是我家或者姨家有件大事要慶賀,那次,我們居然下了一次館子。 我姨是醫生,那個飯店的大廚曾經是姨的病人,因為姨治好了他的疑難雜症,所以他和姨一家做了好朋友。他老家有人帶土特產來的時候,都會送些給姨,姨也會送給我家一些,打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0)
時差倒得不多了,叔叔和嬸嬸要請我們去吃地方小吃,因為加上兩邊的父母和小孩子,叔叔的車不夠坐,要叫一輛出租車跟上。 站在路邊等車的時候,發現這條路正在修,一輛挖土機模樣的東西開過來,掀起了兩人高的塵土,多少年沒有見過這陣勢了,那塵土不慌不忙地向我張開了雙臂,那意思是一定要來個擁抱和熱吻了。我拉著兒子一起轉身躲開,還是能感覺到那一浪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4)
前段時間,都是兩年回一次國。那一年,因為孩子年邁的爺爺身體一直不太平,又在電話裏流露出對孫子的深深思念,我怕讓老人家落下什麽終身遺憾,所以孩子一放春假,就帶著他回到了闊別了多年的故鄉。 如果我一個人回去,是可以將就住在家裏的,第一次回國就是住家裏,因為屋裏屋外一樣冷,除了長凍瘡,還不能天天洗澡,三天,是最大的極限,沒有洗澡的第三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6)
(2017-12-06 09:53:25)
人生來,就擁有了語言。 童年,我們的童稚趣語,總是給大人們帶來最美好的回憶。為什麽在人們的心中,孩子的話,是那麽值得留存於記憶,為什麽孩子的話,給生活的環境帶來的是一陣純淨的清風? 孩子有多少學問,他們最多幼兒園畢業、小學畢業,可是他們說的話,卻是金玉良言,那是因為,孩子的心,幹淨的如同一張白紙,那是因為,孩子的心,還沒有一粒世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這輩子,不一定都能與自己最喜歡最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因為很多很多的原因。 有些人,相識在不對的時候,偏偏還相見很晚。 你知道對方是很好的人,你也知道對方很適合你,非常愛他(她),但是卻不可能擁有這份幸福。 我在電視劇《隻要你過的比我好》裏看到過這樣的一段感情。 男女主角,讀書的時候就要好,因為家裏反對,女的嫁給了一個父母滿意而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8)

在一個初冬的傍晚,我在學校上完所有的課後,饑腸轆轆地往家趕。路過父母的學校,又碰到了剛剛下班的表姐。 表姐是個很不容易的人,在77、78年剛恢複高考時,正好插隊第一年,她白天幹活,晚上挑燈夜戰,終於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後,因為沒有門路,幾經周折,才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她當時三十歲了,仍未嫁。生活的不安定造成她身體嚴重虛弱,人看上去麵黃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5)
每個國家都會有矛盾出現,都有弱勢群體和強勢群體之分。也有城鄉差別。要說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因為,每個人的出生不能自己選擇,也不是哪個政府或者強勢群體為誰做的選擇。那是天定的。 人都想過好日子,都希望自己一出生就含著一把金鑰匙,但是有幾個人有這種好運呢。我們應該明白,沒有這種運氣,也不是有這種運氣的人的罪過。不要把怒氣撒到命比自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1)
[<<]
[131]
[132]
[133]
[134]
[13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