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三城記事

在加拿大已經十幾年了。從多倫多到卡爾加裏再到溫哥華,一路走來,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知、所信、所說、所做,都願與你分享。
博文
加拿大三城記事--多倫多篇
第二章人生的轉機
10
我曾經一遍又一遍地問我自己,既然是一個知足常樂的秉性,又擁有豐富的物質條件,為什麽還要去一個陌生的國度、進入一個連語言都不通的社會中去艱難謀生呢?後來我感悟到是因為自己的內心深處有一種向往,那是一種對莽莽的原野、無際的森林、蔚藍的天空和雪白的雲朵,還有想象不清楚的一些事物的向往。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加拿大三城記事--多倫多篇
第二章人生的轉機
9
我的新工作單位是在山東省淄博市,叫做:冶金工業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礦山節能推廣站,但其實和上邊隻是掛靠關係,後來為解決編製問題,而組建了淄博礦山節能技術研究所,是自收自支的副縣級事業單位,從而形成了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格局。其業務主要是研製開發和推廣礦用節能風機,和承擔礦井通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加拿大三城記事--多倫多篇
第二章人生的轉機
8
我自幼喜歡看報紙,很關注政治時事。但不知從什麽起,我開始有自己較為獨立的思考。後來我雖然在礦山工作,但還是一如既往地關心政治時事,喜歡看報、看電視新聞,也收聽美國之音的廣播(盡管幹擾很厲害)。我常常思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當我意識到了整個國家有很多腐敗現象存在的時候,當我看到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加拿大三城記事--多倫多篇
第二章人生的轉機
7
1978年我被武漢鋼鐵學院采選係錄取,我以第一誌願,報考了采礦工程專業。到大學之後,在同學們的議論中我才得知,很少有人是自願報考的采礦專業,大部分是由於服從調配而來的。而我的高考成績在班裏也是比較高的。事實上,我報考采礦專業也算是盲目的,是因為我在初中的時候,讀過一部長篇小說,名為《沸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加拿大三城記事--多倫多篇
第二章人生的轉機
6
在“文革”那樣的年代,以我們這樣的“社會關係”,用功讀書是完全沒有用的。我們的學習成績再好,也不會有上大學的機會,參軍或是招工的機會也沒有,即使是民辦教師或是生產隊會計這樣的職位都沒有資格擔任,未來的道路隻有一條,那就是當一輩子農民。在這種情況下,我哥哥和我的堂妹,雖然學習成績優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加拿大三城記事--多倫多篇
第二章人生的轉機
5
2001年6月3日,是星期日(也叫禮拜天),我們的房東畢先生一家要去教會做禮拜,邀請我們一起去。他們是基督徒,所參加的教會是活水堂北區教會,教會的聚會地點是在距畢先生的家不足1公裏的一個學校。我太太前往聚會,也許是因為盛情難卻,但我沒有去。我自幼接觸的全都是不相信有神的人,我的家庭成員中也沒有信佛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加拿大三城記事--多倫多篇
第一章初到多倫多
4
與我們同機到達多倫多並住在同一個家庭旅館的小鍾和小商,他們租好了房子,是在士嘉堡,這是整個大多倫多地區華人聚居的二級市。他們打算在5月28日搬家。加成移民公司也告知我們,如果能夠租到房子,兩家一起搬會方便一些,否則還需要另外安排。如果不能及時安排車,也許會拖後幾天。所以,我們打算一定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加拿大三城記事--多倫多篇
第一章初到多倫多
3接下來,我們的急切任務是租房子和搬家。按照我們和加成移民公司的協議,他們會為我們搬第一次家,僅此一次。但問題是我們必須自己租房子。好在多倫多有很多華人,出租房子的人家也很多。當時中文報紙主要是三大家:《星島日報》、《明報》和《世界日報》,其中在《星島日報》上所刊登的出租房子的廣告最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加拿大三城記事--多倫多篇
第一章初到多倫多
2
所謂的“家庭旅館”,就是普通的民宅改為旅館,往往隻有幾個房間供租客居住,房租按天計算。有一個廚房並備有冰箱和全套的廚具,租客可以自己做飯。房費一般是每天$20--$30,這比住普通旅館要便宜很多。我們入住的這個家庭旅館,是在一座居民樓內,而旅館所在的單元內部是兩層,下麵一層有一個小客廳、廚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多倫多篇第一章初到多倫多12001年5月22日,我和我太太王玲登陸加拿大,開始了我們與在國內完全不同的、作為新移民的新生活。當日,我們在溫哥華過海關,沒有出機場,幾小時後就轉乘加拿大國內航班抵達多倫多。多倫多是我們的目的地,我們準備要在這裏定居。本來,我們在填寫移民申請表時,目的地城市是選擇了溫哥華,但後來聽說在多倫多就業比較容易,所以我們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6]
[17]
[18]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