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中的抗日事跡(3)“戰爭教育了人民,人民贏得了戰爭。”這是電影“地道戰”裏的解說詞。的確,抗日戰爭的烽火,造就了一大批意誌堅強的戰士,這些人在日後和平的年代承擔了各個方麵的骨幹責任。他們中間的大多數,雖然沒有什麽可以上電影電視的英雄事跡,但是他們對這個國家向現代的轉變功不可沒。下麵我講到的父親在抗戰期間的幾位戰友,同[
閱讀全文]
烈士浩氣長存
父輩中我認識的,都是殘酷戰爭中的幸存者。又有多少的戰友,我沒有機會認識的,沒有看到勝利的那一天。
從部隊番號看我父親應該曾經是這位英雄的部下。
範子俠
江蘇省豐縣大史樓村人,1908年生,14歲靠親友資助隻身到福建讀中學,未畢業入伍到直魯聯軍當勤務兵,不入被送至天津東北隨營學校學習,畢業後在軍隊中曆任參謀、連長、營長、團[
閱讀全文]

長輩中的抗日事跡
這個題目起得不大好,姑且先這樣。今年是日本投降70年,隨著親身經曆過那場戰爭的老人紛紛凋零,世人對它的記憶也會慢慢淡去。作為抗日戰士的後人,有責任把這段曆史傳下去。我將試圖盡自己可能把父輩和他們的戰友們的事跡搜尋出來介紹給大家。
這篇文章中,真正的武工隊的張英前輩,我並不認識。但是文中七分區敵工部長崔希哲是我[
閱讀全文]
改善家庭關係的隨身噴霧劑不日將麵世。。。
猜猜是管什麽的。。。什麽?猜錯了,不是管狐臭的。。。
據研究人員近日報道,高等動物體內有一種物質作用於大腦,使之對它的親朋好友的存在更敏感。這種物質已經被分離出來。在實驗室裏,當狗看到主人時,觀測到該物質的水平上升。同樣,給狗噴以該物質,觀察到狗的眼神對主人跟蹤得更關注。所以,一旦這種物質[
閱讀全文]
演藝界人士給大家感覺活得長的數學證明:
為什麽演藝界人士給大家感覺活得長呢?首先考慮這個問題,就是一個人的一生,在另一個跟他沒什麽密切關係的人的腦子裏的怎麽留下印象,和多少印象。比如本人,在家壇真正認識我的估計不超過三個人,而其他的,純粹是我平時胡說的越多,印象越多,假如某天本人老到不能繼續胡說的地步,大家很快就會把我忘了,就是再活[
閱讀全文]
周末活動:換天窗和屋頂(一)
秋天到了,能幹活的好日子不多了。抓緊時間見縫插針地把今年最後一個活做了。
這是陽光室(SUNROOM)的房頂,有五扇大天窗,是可以打開的那種(我到現在也沒想明白為什麽前物主要弄那麽個每次都要搬個梯子才可以推開的天窗,又沒有紗窗,反正我是從來沒有用過這個功能)。從幾年前開始,下大雨的時候時不時從其中一兩[
閱讀全文]
比較中國和日本教育普及的過程
日本使用的是拚音文字,在普及教育上比中國有一定優勢。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花了三十年時間,把小學的入學率從20%提高到90%,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現代的中等和高等教育。這個成就,對比歐洲國家同期的水平,並不差很多。所以,到了抗日戰爭開始的時候,中國麵對的是一個成年人基本上受過基礎教育的對手。
而對比中國,[
閱讀全文]
從一家人的一個世紀看一個國家的變遷
母親去世了。她的逝去,是這個家族那一代人最後的凋零。
從飛機場直接去醫院到監護室看望完回家。第二天淩晨就接到醫院通知趕快到場,到那裏的時候,看到顯示器上的心律一點點下降,不一會降到零。
她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啊,你這個家夥來了。。。
四十年前,我媽坐了一天的火車趕回老家,見到外婆,外婆也是說,[
閱讀全文]
一對投筆從戎的抗日夫妻
這對夫妻,男的叫徐曉,女的叫白清,是我媽的朋友,早年沒少到他們在和平裏化工部的家裏造訪。老太太慈眉善目的,還教過我變魔術的把戲,令人難以想象曾經是造地雷炸彈的女八路。
這二位年紀都比我媽大,多年沒有見了,怕是不在人世了。他們做的,其實跟葉先生(企孫)和熊大慎是一樣的。他們的功績,不應當忘記。在網上隻能搜到隻[
閱讀全文]
要蓋個豬圈,拿個筐準備接些磚頭。。。
過去講書香門第書香門第,這念書人多半是起碼有幾代的家學底子,所以知書達理,前兩個字跟後兩個字是一起的。這一文化大革命,確實把文化的命給革了,幾輩子也緩不過來。我現在懶得回國去,因為那個文化氛圍太土,太沒品位,跟什麽五千年文化古國差得太遠。整個一幫城市貧民檔次的語言。像像“撕逼”這樣的字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