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當初被趕走的學生
當初念書的時候,每屆招進來的學生裏,總有一部分是念了個碩士就去找工作的。這部分大部份是老美,去向五花八門,還是本地人有優勢。剩下的老中老印以及其他亞非拉隻好繼續苦念。也有通不過資格考試走人的,臉上不光彩,以後就不大聽說了。
其一,希臘人,考一次不過,考二次又不過。。哭了一場,回家了。其實他們如果念出來,有歐洲[
閱讀全文]

各方麵不錯的人如果沒有跟婚外異性有親密關係(不一定是肉體),說明:
1。認識的人太少。不過既然各方麵不錯,與人交往的能力不會差;
2。長得太醜。這一條也不成立,既然各方麵不錯。。。
3。激素水平太低。也不對,激素水平低人沒精打采的,做事怎麽會利索。。
4。被老婆管得太嚴。不過,壓迫深,反抗重。。。
排除這些之後,結論是:
此人其[
閱讀全文]
蘇聯軍人的工資和退休製度
中國的軍人工資製度,與蘇聯的很相似。在七十年代,蘇聯軍官的工資基本由如下幾部分組成:
1。軍銜工資,大概占40%。2。職務工資,40%。3。軍齡工資,20%。另外還有特殊情況的津貼,比如在國外,高寒,及機密任務等等,在原工資的10%到20%的範圍。
對應於普通民眾,軍官的工資水平可以從以下比較看出(七十年[
閱讀全文]
退休宜居地點的考慮
1。不要在大城市,壞人太多(人老了,沒必要費心思跟爛人打交道)。
2。在中等城市(有主要機場)附近一小時之內的小城。
3。小城必須有自己的經濟支柱,最好是大學什麽的,無煙工業。
4。小城非白人不要太多,比如少於10%。
5。小城居民收入比鄰近城鎮高。
6。自然條件要有山有水,山不必高,要秀;水不必深,要清[
閱讀全文]

革命歌曲創作法
文革後有人寫了篇小說,叫做《革命歌曲創作法》。本人隻記得個大概,碰上這些天回顧當年高唱革命歌曲的氣氛,不妨抄下來供大家一笑。如果哪位比我記性好,能找到原文共享,不勝感激。
這故事開端,第一人稱“我”是個城市裏文化部門的年輕小幹部,運動來了,上級有任務需要創作革命歌曲若幹,限期完成。正在頭痛之既,有人敲門。
敲[
閱讀全文]
本人都給哪些老師拜年
本人小學的時候流動性大,所以早都不記得誰是誰了。
中學的老師,每次回去總是一個個打個電話問候一下,方便的話去坐一坐,也就是一小會兒,因為年紀都大了。大學老師還有些自己的著述什麽的,中學老師的成就就是這些學生啊,現在退休了坐在家裏,你去問候一下,讓老人高興高興是個本分。
大學的老師,都是教一兩個學期大課,沒啥[
閱讀全文]
民國時代大部分靠傳統農業的地方就是個窮字。
幾千年來傳統的生產技術沒有多少提高。沒有戰亂清朝人口增加以後每個人攤到的地越來越少,不僅沒有資本積累工業化的條件,而且日子越過越差。
我的老家是個交通方便的平原地方,從清末開始就有洋行的買辦到鄉下來給農民教種棉花的技術(比種糧食強得多),不算窮地方。我家算小康人家,跟窮戶的區別是:冬天有[
閱讀全文]
那些對老共那些年代幹的壞事選擇性失明的,不要看嘴硬,心是虛的。
因為就像電影“AFEWGOODMEN”裏麵JACKNICHOLSON的台詞“YOUWANTTHETRUTH?YOUCAN’TTAKETHETRUTH!”
這些人,一輩子盲目地跟著人喊口號,搞運動,你現在要讓他們正視事實,承認自己做了一輩子跟屁蟲,打手,和[
閱讀全文]
本人今天為人民服務一把。有小留要到這裏來上中學的父母留意了。。
剛才有人問幾個中學的質量。看來現在真是烏七八遭,連四中這種北京最好的中學也在開學店辦分校,更可惡的找些國外很差的學校讓家長花冤枉錢送孩子出國來念。
本人今天為人民服務一把,免費提供信息資源告訴你怎樣判斷一所中學好不好。
請另開個窗口到:
https://k12.niche.com/skyline-high-school-sam[
閱讀全文]

小時候讀過的書:桑金蘭錯
小時候家裏因為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出身,書比較多(大人的和小孩的),比鄰居丘八們家的豐富得多,所以經常有鄰居來借。前些年還有個大姐,現在是醫學院權威了,跟我說,要不是從小到你家借書看,也沒有今天。。。
可是,等這些書輪到我手上的時候,多已經破舊不堪了。這些書,文革前出版的,多數圖文皆佳,符合小孩的心理。等文革[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