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美國《國民評論》在線9月1日文章,原題:來自夏威夷的對華觀點雖然華盛頓的態度模棱兩可,但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對中國的崛起不抱任何幻想。
  走訪美軍太平洋總部,筆者得到一種清晰的印象:那些美軍感受到美國人終於開始認同他們的看法,視中國為亞洲穩定愈來愈大的威脅。但他們擔心預算縮減將使任務變得艱難。
  與太平洋司令部或太平洋艦隊的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來說,幾個不被人提及的細節實際上決定了戰役的結局。
  當時國共雙方的戰役部署可以說是針鋒相對,雙方打的都是“明牌”。粟裕的戰役決心是集中山東野戰軍全部主力,在敵戰線中央割殲其主力重兵集團,是一招“猛虎掏心”;而蔣介石、張靈甫的計劃是中央牽製,四麵合圍,聚殲共軍主力於魯中山區,可謂“中心開花”。
  從戰役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建國以後,毛澤東和他的一些戰友們在路線問題上開始發生了嚴重的分歧,他們開始分道揚鑣了。所以,毛主席在許多問題的表決時在中央的領導決策層中確實總是屬於少數。毛澤東有一句名言:“有時候真理在少數人的手裏”。為什麽他這樣說呢?這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的曆史事實吧!
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看問題是與眾不同的。總是站在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讓TG去正麵戰場,總體實力,軍隊規模裝備,和現代戰爭的觀念都不適合。有人設想解放戰爭的TG與中日戰爭初期的日軍對抗,認為TG在初期仍然難日軍鋒芒。
讓國軍去敵後戰場替換TG角色則非但更加狼狽,且根本沒有經過適應階段生存下來的可能,更不用提發展壯大了: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人民戰爭的概念和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經驗和能力,迅速消亡是必然的!
換句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就在我們還在為“北鬥”導航係統所取得的進步而振奮的時候,人家俄羅斯9月2日“格洛納斯”的一顆衛星也升空了。中國的“北鬥”到2012年也不過達到亞太區域定位的級別,可是俄羅斯卻已經悄無聲息的把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係統”(“格洛納斯”正是俄語“全球衛星導航係統”的縮寫)趨於完善了。
鮮為人知的是“格洛納斯”的布局比現在全世界所熟知的GPS還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當今世界,放眼全球,歐洲是美國征服亞歐大陸的民主橋頭堡;拉丁美洲是美國的後院;非洲是身處混亂的無政府世界;日澳印是美國的軍事盟友。
在東歐,北約東擴層層進逼;在中亞反恐戰爭越反越恐;誰還配做美國的對手,美國眼中還能看得起誰?對伊朗,軍事威懾,多年未鬆,空中襲擊隨時可進行;對中國,太平洋島鏈越縮越緊,金融洗劫覆雨翻雲,漢奸買辦越鬧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關於東北野戰軍炮火的猛烈程度,參加過四平、錦州、天津戰役的國軍將領都有驚心動魄的感受。後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說,中共能打敗國軍,完全是蘇聯武裝起來的。蘇聯元帥,曾經指揮過遠東戰役的華西列夫斯基回憶有這麽一段:
“僅我們兩個方麵軍轉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武器就有3700門大炮、迫擊炮和擲彈筒,600輛坦克、861架飛機、1200挺機槍,將近680處各種軍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金日成指揮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軍隊憑武器和人數的優勢迅速擊潰韓國軍隊,很快解放了80%的南朝鮮國土,由於美國軍隊介入,特別是麥克阿瑟在人民軍後方仁川登陸,聯合國軍切斷了朝鮮人民軍後方補給供應線,同時兩麵夾擊圍困釜山的人民軍,導致人民軍全線潰退。隨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了三八線。
  抗美援朝是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談到解放戰爭,通常的說法是:解放軍依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式飛機大炮武裝的國民黨軍隊。然而經曆過戰爭歲月的人都知道,“小米加步槍”隻是解放軍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一個比喻。真正打起仗來,戰略戰術固然重要,武器更是不容忽視的條件。人民解放軍之所以能贏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並解放全中國,與在東北解放區建立的相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經濟問題是核心也是一切問題的誘因,中美博弈則是所有誘發問題中最重要也是最現實的政治表象。如果你還不能體會到「中美博弈」的重要性的話,那麽YST就把話說得白一點:「中美博弈」將導致世界政治從單極進入多極。所謂「多極」絕不是止隻有中美二極,而是中、美、歐、俄、巴西、印度...的多極世界。
如果你仍然不能感覺到本主題的重要性、認為與自己無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