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紅豆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個人資料
博文

作者:王充閭


初秋的傍晚,清爽中已經微微地透著一些涼意了。我信步走進西阜成門外的紫竹院公園,揀了個視野開闊的地方坐了下來。斜暉一抹,彌望裏,翠筱娟娟,晴波灩灩,整個園林顯現出一種蕭疏之美。這情調,這景色,正契合了我此時的心境。我張大了眼睛向四下裏了望,——我在刻意地搜尋著,不,應該說尋找著納蘭公子當日在此間“夜伴芳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20 20:02:22)

(一)心疼媽媽
丫頭每個星期都要到圖書館二、三次去借書,今天她說沒書看了,讓我帶她去。
看到她塞到包裏的20多本要還的書,便對她說:別放那麽多了,少拿兩本,太沉了,下次去讓你爸拿著,沒你這麽心疼媽媽的。
沒想到丫頭以為我誇她呢,忙說:Thankyou。
又說:我心疼媽媽,再放兩本。
(二)精神可嘉
丫頭昨天遊泳時手撞得池底(她們常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7-20 09:56:47)

侍衛並非一定要立功才能受封為一等侍衛。
納蘭的這個侍衛純粹是因為他的出身——《清代國家機關考略》中說的比較簡單明了:清初,八旗的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選其子弟中材武出眾者為侍衛。
納蘭性德善騎射,拳腳雖然沒有明確文字記載說有多高強,但是清初滿洲八旗的子弟們還是都非常注重武功的,所以他自然也不會太差。
納蘭性德隸屬正黃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20 09:35:03)

趙紅衛
  納蘭性德是清朝滿族著名的詞作家,初名成德,後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著有《側帽集》(後更名《飲水集》)、《淥水亭雜識》等,曾輯刻《通誌堂經解》。夏承燾《詞人納蘭容若手簡前言》稱:“他是滿族中一位最早篤好漢文學而卓有成績的文人,他的令詞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幾道以來一位名作家,那是他可以當之無愧的。”(1)
納蘭性德其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7-19 13:20:59)

娃她爸不止一次的叫屈:我在家裏就是一個童養媳,你們這兩個女人,真真是總是欺負我呀。

這兩個女人,當然是指我及俺的丫頭。
要說丫頭欺負他,俺信,誰讓他沒有家長的威嚴呢。
他是經常被丫頭欺負哩。比如:手臂上用紅筆畫個流血的傷口了;後背上畫隻烏龜了;腿上的汗毛被剪個精光,變成禿毛腿了;要不就是繩子的一頭拴著他的腳脖子,另一頭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7-19 12:57:00)

在我走過的人生的路上,還沒有任何事像走與主同行的這條路這樣猶豫不決,有這樣的內心的掙紮,這樣的反複。
當我在填洗禮申請表時,我一直在問自己:“在前行的路途中,我是否可以做到時時依靠主?我是否可以做到事事榮耀主呢?”,我不能肯定將來所做的一切都能榮耀主,但我可以肯定從此以後我會盡心,盡力,盡意愛我們的主。我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文選》李善注引《記》稱:曹植求甄逸女未遂,為曹丕所得。甄逸女被曹丕皇後郭氏讒死,曹植有感而作《感甄賦》。魏明帝改題為《洛神賦》。此說與史實、情理難合,不足信。此賦以幻覺形式,敘寫人神相戀,終因人神道殊,含情痛別。或以為假托洛神,寄心文帝,抒發衷情不能相通的政治苦悶。全賦多方著墨,極力描繪洛神之美,生動傳神。格調淒豔哀傷,辭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納蘭容若和王妃對麵而坐,彼此都大吃一驚。納蘭容若吃驚的是:姑姑本來是旗中最美的美人,現在卻似驀然老了幾十年,而且雙眼腫得像胡桃一樣,顯然是流了過多的眼淚!王妃吃驚的是:她這位才名傾國的侄兒,竟消失了一向瀟灑的風度,麵色慘白,捧著茶杯時,手指也在微微地顫抖。
  “容若,你好,有什麽事情嗎?”王妃問。
  “三妹妹已經死了!”納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這位少年是鄂王妃納蘭明慧的堂侄,也是有清一代的第一位詞人,叫納蘭容若,他的父親納蘭明珠,正是當朝的宰相(官號太傅)。納蘭容名才華絕代,聞名於全國,康熙皇帝非常寵愛他,不論到什麽地方巡遊都銜他隨行。但說也奇怪,納蘭容若雖然出身在貴族家庭,卻是生性不喜拘束,愛好交遊,他最討厭宮廷中的刻板生活,卻又不能擺脫,因此鬱鬱不歡,在貴族的血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納蘭容若的詞,可以毫不誇張他說是詞苑裏一枝奪目的奇葩,與他同時的和後世的詞家對他的評價都非常之高,陳其年將他和南唐二主(李中主、李後主)相提並論,聶晉人稱他的詞是:“筆花四照,一字動移不得”;王國維先生更認為他的詞不但是清代第一人,而且是宋代以後的第一人。這些評語,對納蘭容若來說,我想當不是過譽之詞。
有一件非常奇怪、幾乎令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71]
[72]
[73]
[74]
[7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