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天的博客

思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博文
古寺高僧與無神論者的對話
◎艾子前幾日,探親訪友遊曆到大陸某一古寺裏,見聞所記!高僧:施主,世界上你最不相信什麽呢?無神論者:我信奉看到的相信,看不見的就不相信。高僧:嗯,施主你很誠實!不過,你看,現在你眼前1000米處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到了夜晚,當黑夜遮住了你的眼睛,你認為那大殿還存不存在呢?無神論者:當然存在,隻是它被黑夜遮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13 23:47:23)
磚頭與石頭
◎楓灰其實人生中有很多種人,以下故事介紹了其中兩種人: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穀關,在函穀府衙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經》時,一年逾百歲、鶴發童顏的老翁招招搖搖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見老翁。老翁對老子略略施了個禮說:“聽說先生博學多才,老朽願向您討教個明白。”老翁得意地說:“我今年已經一百零六歲了。說實在話,我從年少時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13 23:41:03)
佛家故事:承擔
有間廟宇,被蓋在一座大湖中央,大湖一望無際,廟中供奉著傳說中菩薩戴過的佛珠鏈子,廟裏隻有一艘小舟供和尚出外補給用,外人無路接近,把佛珠鏈子放在湖中廟,更顯現佛珠煉子的珍貴與安全。廟裏,住著一位老師父,帶著另外幾位年紀較輕的和尚修行,和尚們都期望能在這個山清水秀的靈境中,加上菩薩鏈子的庇佑下,早日修道完成。這幾位和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1-13 23:37:54)
施恩無求積大德
◎貫明人世間隻有具有大智慧的人才懂得“無求而自得”的道理,因此一個人如果能做到施恩而不求回報,那他就遠遠的超出了一般人的思想境界,偶爾讀到朱子家訓中的“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字句,內心很受感動。在現實生活中如果能堅守施恩不求回報、受人恩惠時則終生不忘的做人原則,必能積大德於世間。有一些人雖然也知道行善是好的,但是在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13 23:35:59)
最苦與最樂
◎梁啟超人生什麽事最苦呢?貧嗎?不是。失意嗎?不是。老嗎?死嗎?都不是。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苦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雖然失意不苦;老、死乃人生難免的事,達觀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麽苦。獨是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一天應該的事。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1-13 23:31:42)
心路隨筆:夢醒
◎清雲(一)同一件事情,在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對待方式。比如麵對貧窮,有的人抱怨,有的人去偷搶,有的人想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也有的人坦然處之……同樣麵對財富,有的人揮霍享受,有的人為子孫準備,有的人想用它帶來更多財富,也有的人淡然處之……有時覺得生活象一張考卷,發到手裏,就看自己去怎麽答。(二)想想人生就象是一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1-13 23:27:30)
完美與完整
一位大師想選擇衣缽傳人,便吩咐徒弟外出撿拾一片最完美的樹葉。不久,大徒弟回來了,遞給師父一片不是很漂亮的樹葉,說:“這片樹葉雖然並不完美,但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二徒弟在外麵轉了半天,最終空手而回,對師父說:“我見到了很多樹葉,但怎麽也挑不出完美的。”最後,大師把衣缽傳給了大徒弟。我們每一個人既不完美也不完全,但絕對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1-13 23:25:33)
忍、持、悟
忍界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話,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氣,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忍是一種眼光,忍是一種胸懷,忍是一種領悟,忍是一種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種規則的智慧。忍有時是怯懦的表現,有時則完全是剛強的外衣。忍有時是環境和機遇對人性的社會要求,有時則是心靈深處對人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根據美國媒體最新公佈的一份《全球癌症調查報告》顯示,2007年估計有760萬人死於癌症,平均每日超過2萬人。從美國尼克森總統時代(約1970)就誓言要消滅癌症,三十多年過去了,罹患癌症的人口卻越來越多,為何如此?更嚴重的是在其癌症治療過程中,讓癌症病人遭到額外痛苦,手術還好,若以化療來講,是對整個人體的摧殘,受過此苦的人無不對化療深痛惡絕,間接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0-01-12 03:04:12)
物品一生的故事本片長約20分鐘,請耐心、用心的看完。看完之後,你開始會去思考"消費"這件事情。盡量把這訊息傳給所有朋友,讓大家都在自己網誌裡傳訊出去。多一個人看,多一份希望。物品一生的故事(TheStoryofStuff)-非常值得看的一個網站。這部短片自從2007年12月4日在網路上播放以來,已經有上百萬個來自兩百多個國家的人看過。影片中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