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ifbothrworking,theircombinedincomecaneasilyreach200K.thatistop5%amongushouseholdalready.butsociallychinesesuffer:-)[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國社會上根深蒂固的白人歧視少數民族的舊觀念,時常被帶到公司的職場。經常見到一些令人困擾,憤怒的歧視現象。“玻璃天花板”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誰都知道,亞洲人在美國大公司一般很難升職到公司的頂層。這種現象被稱為玻璃天花板。讓你看得見,但夠不著。
我們華人在美國的大公司經常被視為好科學家,好工程師,吃苦耐勞的好員工。但我們從未被視為是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寫《赴宴者》的初衷簡單極了,簡單到我都不好意思說出口:就是通過寫它實現我最後一部分的“美國夢”,盡管這個所有留學生都懷有的大夢在二十年裏我一邊實現,一邊幻滅。二十年前,我在走進課堂的第一天,坐在一群用英文寫小說的同學中,就不太當真地想過,哪一天,我會用英文小說去掙生計就好了。掙生計對一個客居他國的人來說,是最嚴肅最沉重的命題,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俺的版本
生長於下中農之家,父親基本上靠手藝為生,63歲,林彪同誌;
生於沒落貴族之家,可以果腹和受到教育但無更多奢侈,73歲,恩來同誌;
生於中農之家,在成長的過程中變成富農,每年家裏有餘糧,83歲,主席同誌;
生於當地大戶名門,少爺出身,93歲,小平同誌;
生於注明軍閥之家,大少爺出身,103歲,學良將軍;
真正的窮孩子,一輩子沒見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5斤60元。美國哪有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ZT:關於美加華人優劣的爭論
首先我聲明,我自己一直拿的是中國國籍,舍不得放棄。雖然鄧矮80年的時候為了討好東南亞,取消了毛澤東時代模糊國籍的做法,但我還是舍不得放棄中國國籍。我的綠卡是美加兩頭都有。我自己是搞核能的,在美國工作了五年,後來到了加拿大,一直工作到現在,剛好三年了,美國綠卡就要死悄悄了,不過我也不在乎。
我隻討論大陸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自己下海做小生意。幾年下來生意大了,開了個小廠。現在說是外貿訂單成堆,
錢數不過來。更我說:“要是當初考進了好大學找到了好工作,就沒有今天拉“。
真是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zt
在北美生活了十年之後,我攜全家回到中國闖天下。我承認,和十年前出國留學一樣,回國這個舉動,多多少少也是有衝動的因素在作祟的。
思鄉的“病症”
其實,在北美十年,移居了好幾個城市,走了很多的地方,最終在加州,在舊金山灣區,找到了家的感覺,找到了那種屬於自己的地盤的感覺,找到了那種可以深深地紮根的欲望,也萌發了要深深地紮根的欲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美國的中餐館有兩種,一種是給美國人吃的,一種是給中國人吃的。有愛開玩笑的朋友跑到中餐館坐下,拿了菜單,就問女侍應生,“你們這是給人吃的,還是給鬼吃的?”
不管是給人吃,還是給鬼吃,大部分中餐館都是走低價路線,以求薄利多銷。偶而有比較高檔的中餐館,也是往西餐路線上玩花樣,因為中餐已經形成了低廉食物的印象,不改變這個形象,沒辦法顯得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碰到的美國人都挺純樸的,估計那些不純樸的,也就不搭理我了,所以就當沒看見。在學校裏的學生和教授,怎麽也都是受高等教育的,一開始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彬彬有禮,讓路啦,給拉個門啦,走廊上碰到,即使不認識也打招呼問好啦,真叫人不習慣。想,怎麽我成這麽高級別待遇了呢?很快習慣成自然,我也學得虛偽起來,動不動就“謝謝”“對不起”。
回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