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裏的表妹是個大美食家,每次回來我上外麵探店都要問問她的意見。這次她推薦給我一家西餐店叫做俄式廚房,味道還不錯。
雖然名稱叫做俄式廚房,感覺還是混搭料理。菜量像美式,菜品像俄式,上菜風格像中式。
好吃的土豆沙拉
這種蔬菜沙拉是不是地中海風格呢?
這個比較俄式
這個有點像泰式
老弟要吃牛肉,烤得挺入味。
甜點
[
閱讀全文]

第一期大工程結束終於鬆了一口氣。去年初就想著重新裝修,結果這兩年心態又變了。所以大裝修就變成了大修補。廚房、浴室、涼棚、車庫還有小木屋。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也跟上戰場一樣。
這個周末再收拾收拾這第一期修補工程算是結束了。
美國同學們的房子大。我們法國人的房子小,就是小房子要折騰一下費用也很高。
宜家的家具也不是白菜價了,當然如果[
閱讀全文]

12月第一天早上的巴黎有點冷,中介發了個短消息,地鐵出了點問題,晚點到。地鐵出問題是常事,藍婆婆回道:沒關係,我先喝杯咖啡去。
今年考慮搬家,鄉下住了將近10年,村民當得也有資格了。年輕的時候巴黎的自住房買不起,今年巴黎房子降得很快,不到短短半年掉了10個點,照著這個速度降,我想明年搬巴黎可以考慮了。
中介很年輕講著帶外國口音的法語,聽著[
閱讀全文]

康熙南巡圖共有12卷,長213米,描繪了康熙第二次南巡路上的山川及其人物風景。
這次國博展出了其部分畫卷。畫家主筆為王翬音同輝,監畫是曹雪芹的祖父的弟弟,也就是叔祖父。全圖一共由數位畫師一起用六年的時間完成。
不過現在這全卷已經不完整,巴黎吉美博物館收藏了第二卷、第四卷,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了第三卷和第七卷。
畫卷宛如劇情定格,工筆細膩[
閱讀全文]

小龍坎
巴黎的火鍋店越開越多,店麵的裝修規模也越來越奢華。
小龍坎的加盟店費用不高80萬人民幣,但是店麵租用和人工費用還是需要有實力的金主支持。
飲食文化的潛移默化
兩京妞在巴黎吃麻辣火鍋
[
閱讀全文]

北京今年的好展覽特別多,從二月份冷清的故宮到五月份要墊著腳尖看櫥窗的故宮,就是短短幾個月內的變化。
愛逛展覽館的人多了起來。
北京國博(原來的曆史博物館),免費展覽,大廳宏偉壯觀,喜歡看康熙南巡圖的可以去看看,裏麵還能找找清朝人做的大包子;國家典籍博物館,屬於國家圖書館南館,今年展出了萬曆爺的黃金冠;北京畫院美術館,就在朝陽公園旁[
閱讀全文]

這次回京發現咖啡館如雨後春筍般得發展,年輕一代已經養成了泡咖啡館的習慣。星巴克咖啡在北京的旗艦店有三層樓,裏麵都需要等位。
咖啡這種飲料確實讓人著迷,一個是裏麵含有咖啡因讓人可以提神,二是咖啡配甜點的香味十分誘人,讓人有忍不住有想來一杯的欲望。現在的咖啡店又打造得很有個性,或者是精致細膩或者是低調溫馨,總之讓人有駐步停留的想法。
[
閱讀全文]

“粥”這種吃法到底是什麽時候開始的,據史料記載《觸龍說趙太後》(戰國策·趙策四)中觸龍問趙太後:“日食飲得無衰乎?”就是問“每天的飲食是不是減少了?”太後回答說:“持粥耳”,意思就是:“隻是食粥罷了。可見中國人吃粥的習慣自古有之。
如果粥煮得爛,叫做“糜”;如果粥煮得厚,就是米多而水少,叫做“饘&rdq[
閱讀全文]

巴黎是個藝術家雲集的地方。進入了他們的天地你會發現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是多麽的豐富。
第31屆手工藝人沙龍在馬恩河穀舉辦,在這片區域上住紮著巴黎東部36%的工藝品生產廠家還有52%從事藝術與工藝的專業人士。
參展的攤位有珠寶製作、古董修複、紡織服飾、圖書印刷、玻璃水晶等等。
70多位參展企業,一共占據了四個展廳。
我是應我的陶瓷修複課老師邀請前[
閱讀全文]

“姐,我今天帶你去體驗一下拳擊吧。”
“好啊!”
我知道老弟一直在進行拳擊運動,他一個手臂的力度可以頂上我兩個半手臂的力度,而且常年的拳擊運動也改變了他走路的姿勢,變得沉穩而內斂。
拳擊館就在三裏屯,離著我家不遠。我兩騎著共享單車不到20分鍾的車程。
很久沒有在北京騎自行車了,五月底的北京夜晚,天氣不冷不熱,夜色中的北京[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