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1971年3月,日本名古屋。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這裏舉行。 某一天,美國隊的運動員科恩錯上了中國乒乓球隊的大轎車。他正感到有些發窘之際,莊則棟則迎上前去說:歡迎!歡迎!還說了一段中美兩國人民友好之類的話。這段交往在今天看似平平常常。在當時卻是一件不平常的事情。當時的中美兩國互相敵視,沒有建交。 中美兩國乒乓球隊員之間的這個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想不到美國乒乓球公開賽今年竟在我們這個中西部小城市舉行。這對我們小地方的人來說,那可是件大事了。今天是賽事的最後一天,下午一點從家出發,去比賽場地,看了男雙決賽,男單女單半決賽,決賽,晚上九點比賽結束,比上一天班還忙。 女單進入半決賽四名選手,全是目前在美國生活的中國女孩。其中有一位叫吳玥,原來曾效力北京隊,在星期五的歡迎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美式婚禮中有個小細節,就是給參加婚禮的來賓準備一份小禮物,叫做“weddingfavor”,我把它譯成答謝禮,不知是否貼切, 雖是小節,準備起來也頗費心思。我曾經收到過的weddingfavor,有裝滿糖的小糖罐,有包裝精美的小香皂,或者是一小盒帶有新娘新郎名字標簽的巧克力。小小禮物,以其精巧溫馨浪漫甜蜜,表達對來賓的謝意。 在大女兒開始準備婚禮之初,就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婚禮“彩排”(weddingrehearsal),是美式婚禮的一大特色。這個“彩”是由新郎家出的,往往安排在正式婚禮的前一天。新郎家要舉行一個小型宴會,招待WeddingParty成員。 在美國生活二十餘年,參加過不少次朋友同事鄰居的婚禮,卻從未被邀請出席婚禮彩排。不是人緣不好,是不具備資格。所謂WeddingParty成員,就是雙方家長,伴娘伴郎,和幾位重要至親。參加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女兒結婚記》還在敘述之中,今天又去參加了鄰居的兒子諾瓦的婚禮。
剛搬來威廉姆斯街的時候,諾瓦不過才剛上小學不久,那是近二十年前的事。如今他也成家立業,為人夫婿了。婚禮在當地一個美麗的植物園裏舉行。今天是近日來難得的一個好天氣,天高雲淡,風和日麗,為露天婚禮儀式增色不少。碧綠的草坪上,擺放著一排排白色的折疊椅。我們是“婆家客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女兒的婚禮在納什維爾的懷特曼教堂(WightmanChapel)舉行,儀式由拉爾夫·格裏戈斯牧師(Rev.RalphGriggs)主持。 建於1928年懷特曼教堂,哥特式建築,氣派華麗,可容納300人左右,是納什維爾的一個最流行的結婚場地。 女兒婚禮的儀式很簡潔。來觀禮的客人們入座後,就是雙方的祖父母和父母入場,隨之是幾對伴娘伴郎,花童,最後是新娘隆重出場。 新郎的九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1-06-11 23:29:20)


小女兒今天高中畢業了。
今天的畢業典禮在學校的體育館舉行。學校不大,不到三百個畢業生,家長親友來了不下一兩千人,座無虛席。手機拍下幾個場景。
提前一個小時進場,就已經找不到好位子了:
學生們入場,全場起立歡迎:
校長宣布畢業典禮結束,話音未了,所有的帽子都飛上了天:
參加完畢業典禮,老爸老媽幹啥去?趕快回家,準備明天的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這些日子,每天下班,回到家裏,母親早已把晚飯做好了。擺上桌子就開飯,真是幸福啊。
母親來參加大女兒的婚禮。能在我這裏住上幾個月。

大女兒這周回家參加妹妹的高中畢業典禮。母親更是想法調樣張羅晚飯,要讓倆個外孫女每天都吃個特色菜飯。
昨晚做的是春餅,薄得透亮的春餅。餅上抹一層薄薄的甜麵醬,放上蔥,加上炒雞蛋,炒肉絲,炒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先上個婚禮蛋糕的PP。容我沏上一杯茶,再細細道來。

準備西式婚禮,蛋糕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一。女兒早在數月前就請好了為她的婚禮做蛋糕的師傅。 去年十一月末,女兒送來伊妹,讓我們注意收看TCL的一個電視節目“TheNextGreatBaker”,她的蛋糕師傅傑·奎爾將出現在節目中,與其他人競賽,看看誰是下一位糕點大師。節目中,傑·奎爾風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女兒的伴娘(bridemaids)陣容很強。
除了念高中的小女兒,其餘幾位伴娘是女兒大學四年的好朋友。其中,瑞秋在某非營利組織工作,貝卡是在讀博士生,艾琳和柯絲正念醫學院,而舒芭在婚禮後的第二天將拿到醫學博士學位。她們從天南地北趕來,為女兒當伴娘,見證女兒的婚誓,與女兒共同渡過她人生最美麗的時刻。 婚禮的首席伴娘(maidofhonor),大女兒則選定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