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出昆侖光照人間---記良師益友國畫大家鄭玉昆先生呂孟申作者帶領鄭玉昆與唐玉潤二位先生到許昌關公樓采風鄭玉昆先生離開我們,離開他生死相依的畫壇,離開他熱戀的中原沃土,已經三個年頭了。三年來,先生的音容笑貌,時刻浮現在我的眼前,逝者長安息,生者當追憶,何況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忠厚的長者,更是當今中國畫壇一位具有深刻影響力,卓有建樹領軍人物的[
閱讀全文]

給慈禧太後開火車的人(紀實文學) 呂孟申
經過無數個沉浮的春秋, 漫天的星星還在奔走; 沒有月亮的黑夜裏, 燃燒的地平線還在等候。 穿過許多個曲折的山頭, 東去的江水依然奔流; 在生長夢想的荒野裏, 張開手把世界擁有。 當太陽升起的時候, 我們的愛天長地久...... 我喜愛這支歌的優美旋律,意味深長的歌詞,每當我[
閱讀全文]

特立獨行一孤鶴
——我認識的國畫大師張朋
呂孟申與張朋老先生合影於青島張朋老宅門前石榴樹前呂孟申在張朋老先生鬥室小書桌前,徐稼圃陪同
閱讀全文]

往事並非如煙(十七)
呂孟申
左1,蘭州鐵路局報社總編左2,呂孟申右1,烏魯木齊局文協秘書長王銀鋼右2,鄭州局文協任丹左1,鐵道部文協副秘書長畢亞夫左2,呂孟申右1,馮崇鈞右2,樊俊秀絲路筆會部分作者在洛陽[
閱讀全文]

難忘青海湖難忘曲波呂孟申
左1,呂孟申中間曲波右1人民鐵道記者賴國清青海湖軍艦合影西寧塔爾寺,呂孟申與賴國清合影
1986年,鐵道部文協牽頭,由鄭州鐵路局,蘭州鐵路局,烏魯木齊鐵路局,三局文協聯合發起一次大型的“絲綢之路”筆會,組織[
閱讀全文]

大漠雄魂----劉雨田(四、五)
呂孟申
(四)
1987年11月,雨田再次開始了徒步穿越塔克拉瑪幹的征程。雨田忘不了組織的關心,親人的囑托,相識和不相識朋友的鼓勵和支持。
雨田懷裏貼身口袋裏有一顆紅豆,那是北京外國語學院一位女同學親自放在他手中的,她說是父母送給她的生日禮物。
雨田為北外師生作完報告,就要離開時,司機要發動汽車,學生們不[
閱讀全文]

大漠雄魂----劉雨田(三)呂孟申(三)塔克拉瑪幹沙漠,維吾爾族語言,為“進得去,出不來”。是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世界第二大流動大沙漠。19世紀以來,世界著名探險家如美國的斯坦因、俄國的普爾熱瓦斯基,日本的桔瑞超到此無不望而卻步。隻有一個瑞典人斯文海定於1900年率領一支又0多頭的駱駝的探險隊從昔日的麥蓋提村(現已為縣)出發,企圖東進和[
閱讀全文]

大漠雄魂——劉雨田(之二)
1986年2月6日上午,劉雨田做好了徒步穿越我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及整個準格爾盆地的準備,臨行前新疆農103師上千名師生邀請他作探險報告,團長將一麵火紅的錦旗交到他手中,上印著:“踏萬裏雄關險道,創一代新人奇跡。”10點多鍾,103團官兵夾道歡送雨田,團政委送上全體官兵簽名的國旗,並合影留念,並贈送[
閱讀全文]

大漠雄魂----劉雨田(之一)呂孟申序相識於1986年8月中秋。在鐵道部“絲綢之路筆會”最後一站,烏魯木齊鐵路局文聯聯歡會上,劉雨田作為特邀嘉賓到會,立即引起與會的作家們的“騷動”,清臒的臉龐,長長的頭發,一雙微微閉合的細眼,當他睜開時就會放射出炯炯有神的目光。一米七零的個頭,稍瘦的身板,筆挺的腰杆,從上到下一身乳白的衣著,足蹬白色[
閱讀全文]

往事並非如煙(十四)
呂孟申
大漠雄魂——劉雨田
1986年9月21日,絲綢之路筆會烏魯木齊站,出席會議的作者聚集在烏局鐵路招待所暢談創作經曆,交流創作體會的進行中,一個身材消瘦,麵容憔悴,眯縫著眼,身著一身白色衣服,足登白色運動鞋的中年人來到了會場,烏局文協的同誌們告訴我,他是劉雨田,原籍河南長葛,現在烏局老幹部部宣[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