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22-04-06 02:47:21)

一直感覺作詩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情,很少敢試一試。 當看到老鍵說的一句話: •多慮了,又不是學術論壇,誰真把誰的觀點當回事啊-老鍵-♂(0bytes)(1reads)04/06/202200:18:29 心裏回應了幾句話。當寫下來的時候。發現這幾句話何嚐不是自己人生中許多事情的寫照。於是感覺得詩一首。:) 回老鍵 如果有一天我發現這裏真的像你說的那樣, 我會頭也不回地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不久前和同學討論文化差異時談起了SympathyandEmpathy。當時談起這個是因為在微信上看到一個不太讚同的貼子: “西方人有一種固執的想法:損害權利的事如果發生在別人的身上,那麽它就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必須阻止。 中國人也有一種固定的思維:損害權利的事發生在別人身上,就與我無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隨他去。 久而久之,西方人越來越愛憎分明,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在談起民科時提到科學共同體,其實說白了也就是一些圈子。為了增加這些圈子的exclusiveness,圈子裏的人們往往生造出許多“黑話”讓圈子外的一般人聽不懂。 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近年來在國內外都頗享盛名。前一段忍不住把幾本簡史都拿過來讀了一遍,在欣賞感歎寫的真不錯之餘,我心裏有個疑問是作者在這些書裏有什麽新發現嗎?說“八卦&rdquo[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1977年,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激勵了當時無數青年為科學獻身的理想和衝動。但同時也給中科院數學所帶來一點小小的麻煩----每個星期都要收到成千上萬的信,放在一起能裝幾麻袋。這些信都宣稱自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信中附帶有證明).世界上大概沒有一個人敢拍胸脯絕對保證,這些信和證明裏麵絕對不會有一封有任何價值,但盡管如此,那麽多麻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5-08-22 15:41:14)
端木賜香:還好意思說別人顛覆曆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1fa19f0102vnhr.html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60年代初雲南昌寧人吃人事件
轉自:馬黑的博客 去年8月回國在昆期間某天晚上,母親要我去雲南日報宿舍小區的陳阿姨家,看看她介紹的美國骨膠原是什麽牌子。我找到陳阿姨家,她的先生和叔叔也在家。問明牌子後,就隨意聊起天來。陳阿姨近80歲,和叔叔和母親年齡相仿85歲左右,兩口子從50年代初就在雲南日報工作,都是在雲南日報工作一輩子的退休老記者。聊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轉自:馬黑的博客
人生懺悔:我當過一次”城管“
1971年,父親解放出來分到四川某三線廠工作。姐姐終於離開知青點,到該廠當工人。我在工廠附近的縣城中學讀高中。
那時全國正在學習毛澤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該理論認為:資產階級法權、資本主義製度以商品經濟為基礎。商品經濟是產生資本主義的溫床和土壤,為了杜絕資本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3-08-29 03:58:36)

1963年,一位叫瑪莉·班尼的女孩寫信給《芝加哥論壇報》,因為她實在搞不明白,為什麽她幫媽媽把烤好的甜餅送到餐桌上,得到的隻是一句“好孩子”的誇獎,而那個什麽都不幹,隻知搗蛋的戴維(她的弟弟)得到的卻是一個甜餅。她想問一問無所不知的西勒·庫斯特先生,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嗎?為什麽她在家和學校常看到一些像她這樣的好孩子被上帝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聽說過"垃圾人定律"嗎?如果北京那位被摔的孩子媽媽知道這定律就可以避免孩子的悲劇!還有去年底,一34歲外企海歸精英開大奔在北京大悅城地庫跟人為變道起爭執,被對方亂刀砍死...。曾經轉過一次,再轉提醒下自己。-----Cindy
現在的世道真得很恐怖,出門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特別是女的,不要仗著愛人人高馬大就隨意滋事,悲劇往往就是一念之差,退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總是懶省事,拿老一套辦法來糊弄人,那不但於事無補,多數情況下你是幫倒忙,反而壞事。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人們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的人了,不是那麽容易糊弄了。
你要學點新技術了,別的不說,西方政治藝術和手段比起你那點雕蟲小技,其高明何止以道裏計!
你以為我不知道那也是糊弄人,但人家糊弄的有效(當然,遠遠不是完美,他們有他們的問題)。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