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博文
據介紹,《狼山喋血記》是1936年完成的一部“國防電影”。”國防電影是在中國左翼文藝運動領導人提出’國防文學’口號後不久,於1936年2月提出的電影創作口號,隨後攝製的一批影片都被稱為國防電影。“(Zt)http://baike.baidu.com/view/1287843.htm 《狼山喋血記》的導演費穆(1906-1951)是中國第二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之一。在他導演的多部電影中,最有名的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934年,中國電影真是佳作頻出。上次回顧的《神女》是1934年的。在回顧下一部電影之前,再提兩部無聲電影,也都是1934年的,她們是: 孫瑜導演的《大路》-寓言式的情節,表現全民抗日的主題;由“電影皇帝”金焰主演;聶耳作曲,包括著名的《開路先鋒》和《大路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ve633-ZVMY&ab_channel=%E8%80%81%E7%94%B5%E5%BD%B1OldFilm 蔡楚生導演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神女》是一部1934年完成的無聲電影。前麵說過,三十年代初,有聲電影已經在中國出現,並逐漸占有主導地位。而無聲電影,從1905年到三十年代初近二十年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神女》是中國最後一批無聲電影之一,有評論說,她是中國無聲影片的最高峰。我雖然沒看過多少無聲電影,但覺得這個評論可能靠譜。 《神女》的另一個看點是她的編劇和導演吳永剛(1907&[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電影回顧展:緣起 先說明一下,“中國電影回顧展”這個題目大了,有捉眼球之嫌。其實我隻是想從一個業餘愛好者的角度,把自己認為是經典的一些優秀老電影推薦給大家,也包括的一些觀感,以求拋磚引玉。 在年代上,側重1949年以前的佳作,也包括五十年代至文革前的幾部。 在地點上,都是中國大陸的,這當然是我的局限。台灣和香港的經典電影值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前蘇聯電影《白癡》(1958) 前蘇聯的優秀影片中,有不少是根據文學名著改編的。像普希金,托爾斯泰等的名著都有改編的電影。這部《白癡》是根據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的。 我沒有讀過文學原著,隻就電影說幾句。感覺不愧是從文學名著改編的,故事本身就很吸引人的,也有懸念。到接近結束,也難猜到結局是什麽。故事的含義也很深,演員表演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是文革前從《電影畫報》看到的介紹。得知是表現紅軍女戰士和被俘的白匪軍官相愛,覺得故事很新穎,劇照也很漂亮。從那時起就很想看這部電影,可惜一直沒有機會。 後來這部電影在報紙上受到了嚴厲的批判,說是宣揚了“資產階級人性論”,“階級調和”等,是修正主義的。 文革初期看到了江青在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以前看過這部電影,當時就覺得非常好,很想以後有機會再看。最近在網上重溫了一遍,由於基本情節已經了解,很想再看看這個並不複雜的故事是怎樣表述得這樣好的。然而看著看著,我還是被深深地感動了。。。。。。感觸雖然很多,這裏隻想說幾個印象較深的細節。 本來男主人公伊戈爾是想通過結婚,幫助女主人公奧麗迦回莫斯科養病的,雙方說好回到莫斯科就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雖然我覺得自己在筆試中發揮基本正常,但能否通過參加複試,心裏還是沒底。直到兩三個星期以後,我收到了複試的通知。複試包括口試,聽寫和樂器演奏,樂器種類自選,可選一兩種樂器,演奏一兩首曲子。收到通知時離複試的日期還有兩三周,於是我又開始抓緊準備複試。聽寫沒什麽好準備的,口試也隻是把複習過的東西再看看。樂器演奏倒是需要準備,因為我已經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從這個招生目錄上可以看到,最適合我的是音樂學專業民族音樂理論專業方向,一共招三名。筆試除全國統考的外語和政治以外,要考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外音樂作品分析,民族音樂概論三門課,非應屆本科畢業生還要提交一至兩篇專業文章。複試包括聽寫和樂器演奏。看了這個招生目錄,我沒有猶豫,決定就報考這個。 寒假期間,我在北京找了一些複習材料,包括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1982年考研,是我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也是在文革後,教育逐步走向正軌的大背景下完成的。雖然一轉眼三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整個過程卻還大致記得,一些重要的場景還曆曆在目。現在寫出來,一是為自己留個紀錄,同時也是寫給對那段曆史感興趣的人們。
說到考研,還得從我的大學教育說起。我是1973上的山西大學藝術係,屬“工農兵學員”。當時還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6]
[27]
[28]
[29]
[3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