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正文

回顧1982年考研(二):報名,複習,筆試

(2015-07-28 15:20:42) 下一個

從這個招生目錄上可以看到,最適合我的是音樂學專業民族音樂理論專業方向,一共招三名。筆試除全國統考的外語和政治以外,要考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外音樂 作品分析,民族音樂概論三門課,非應屆本科畢業生還要提交一至兩篇專業文章。複試包括聽寫和樂器演奏。看了這個招生目錄,我沒有猶豫,決定就報考這個。

寒假期間,我在北京找了一些複習材料,包括當時大學用的政治和文藝理論課本,前幾年考研的英語試題,還有一些音樂專業的書和材料。

開學回到大同,我和單位領導談了考研的打算。他們同意我報考,但不給複習假,隻準許我在不耽誤教課和其它工作的前提下,用工餘時間準備考試。

根據報名的要求,由於我不是應屆畢業生,還要隨報名表提交一至兩篇專業方麵的文章。於是我集中精力,先完成文章。由於來不及準備新材料了,就用自己比較熟悉的東西寫了《評琵琶曲〈十麵埋伏〉的演奏》和《下鄉時聽到的山西民歌》兩篇,和報名表一起寄了出去。

記得那年全國碩士生統考的筆試是在四月份。我寄出報名表後,離筆試的日期隻剩下兩個來月了。那時我從周一到周六,每天大約有六個小時的複習時間;周日就全天都搭上了。

我 把時間計劃了一下,基本是每天早上複習英語,把以前學過的許國璋英語四本再捋一遍。白天有時間看看政治和文藝理論,雖然主要是背,但對那些理論也要理解才 能對付考題。晚上看音樂專業方麵的東西,除了各門教科書上的內容,還要看專業期刊上發表的新成果,新觀點等。總之,複習的時間表排得滿滿的,一直計劃到筆 試的前一天。

複習的過程是挺枯燥的,除了看音樂作品分析時要聽聽錄音,其它時間都是在讀書,背書。每天晚上大約有四個多小時,我有時看書累了,就到外麵街上走走。我們單 位就在城裏,對麵有一家電影院,我在那兒沒少看過電影。但自從報名直到考完筆試,我是一場電影都沒看,全部工餘時間都用來複習了。

筆試的地點是在大同一所教師進修學校,離我們單位不遠,步行十幾分鍾就到了。

第一天上午考英語,拿到試卷,我大概看了看,前麵是以多種選擇的方式考詞匯,語法和閱讀理解,後麵有漢譯英和英譯漢,考題的量很大。我覺得時間緊,拿不準的地方來不及多想了,不停地往下做。最後那篇英譯漢的短文基本是直譯的,還沒來得及檢查就到交卷時間了。

下午考政治,憑死記硬背以及對那些教條的理解,概念題和論述題都答了。

第二天開始就是藝術研究院的考題了。上午考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這是當時大學文科的一門課,隻是各校有不同的名稱,像文藝理論基礎,藝術概論,文學原理等等,其實是大同小異的。與考政治相似,我也是概念題和論述題都答了。

第二天下午考中外音樂作品分析,以這個來考專業基礎是很英明,很貼切的。因為要搞分析,音樂專業內的各種知識都得用上,而且要想分析得好是沒有止境的。拿到 試卷,看到除了幾道概念題,就是兩首作品的曲譜,當然沒告訴是什麽曲子,要求分析。前麵那首是單旋律的,我很快辨認出,那是阿炳的二胡曲《聽鬆》,隻是沒 有按原來的調高記譜。我在複習時曾把阿炳的東西又看了看,所以這個分析做得很順利,並說明了是什麽曲子以及可能的含意。做第二個分析就費勁了,那是一首外 國的鋼琴曲,要求分析並把所有的和弦都標記出來。那曲子我以前沒見過,隻好就根據譜子硬著頭皮地分析。和弦的識別和標記,特別是變和弦,我沒有做好,因為 在複習時隻注重了曲式結構的分析,和聲幾乎沒看。事後得知,這是我幾門筆試裏分數最低的,勉強及格。那曲子是肖邦的一首《夜曲》。

第三天上午考民族音樂概論,這是我報的專業方向。試卷前麵有一些比較簡單的概念題;中間有幾道論述題,涉及的範圍比較寬,論述的深淺就看平時的積累和現場的 時間了。最後一道題是整整一頁帶有唱詞的工尺譜,可以看出是從什麽傳統曲譜上影印出來的,要求翻譯成五線譜,並把唱詞寫在相應的音符下麵。這個有點出乎預 料,因為一般院校好像隻是把工尺譜在課上介紹一下,沒聽說有訓練學生翻譯工尺譜的。幸運的是,我在複習時看了有關的材料,把工尺譜記錄音高和節拍的方法記 住了,所以翻譯成線譜沒有問題。這道題屬於“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的那種,我剛好複習到了,運氣不錯。

交卷後,筆試就全部考完了。我回到學校,下午沒事,睡了一大覺。但睡得並不踏實,夢中好像還在考場上答題。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D的D主' 的評論 : 大概是因為這考試對我太重要了,印象深刻,所以記住的也就多一些。
ID的D主 回複 悄悄話 樓主好記性!這麽多道題還能記住。
Chang_L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十全老人' 的評論 : 謝謝評論。 沒什麽,趕上那個時候了。
十全老人 回複 悄悄話 1982就考研,好厲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