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犇的博客

音樂欣賞, 往事回顧
個人資料
博文
威爾第是十九世紀著名的意大利歌劇大師,其作品大多數是歌劇。這裏要欣賞的《安魂曲》可能是威爾第最著名的非歌劇作品。威爾第的《安魂曲》是為紀念他的好友、意大利詩人及小說家曼佐尼(AlessandroManzoni)而作,基本是用傳統的安魂曲形式,歌詞是拉丁文的。作品於1874年曼佐尼逝世一周年時在米蘭的聖馬可(SanMarco)教堂首演;此後,很少出現在宗教儀式上,而是更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福萊(GabrielUrbainFauré,1845–1924),其姓中文又譯作“佛瑞”,“佛雷”等,是十九世紀著名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家,鋼琴家,以及音樂教育家。他曾師從聖桑(Saint-Saëns),並曾任教於巴黎音樂學院,並擔任院長多年,有器樂,聲樂等多種體裁的作品傳世。福萊的《d小調安魂曲》是他最著名的合唱作品。其創作目的和背景並不清楚,但有證據表明並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勃拉姆斯是公認的非常嚴肅的作曲家,但他也寫過一些相對通俗輕鬆的作品。由21首舞曲組成的一套《匈牙利舞曲》可能是勃拉姆斯最通俗,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據研究,這21首舞曲中隻有第11,第14和第16首完全是勃拉姆斯的原創,其餘各首都是他根據已有的曲調加工編排的。勃拉姆斯最初的版本是為鋼琴的四手聯彈,後來他還曾將前10首改編成鋼琴獨奏。 當代人們經常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1833-1897)是十九世紀德國著名作曲家。盡管他本人推崇古典樂派的理念,他卻生活在浪漫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時期。他的作品往往顯得“舊瓶裝新酒”,即以古典派的形式,表現出浪漫派的氣質和某些特點。當然,“古典派”也好,“浪漫派”也罷,都是後人對前人的歸納和總結,一般有助於對作曲家及作品的理解。但如果要做深入探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最近看到文學方麵的一些討論及文章有感,記錄在此。 討論是從讀不讀武俠小說開始的,轉發的文章,作品包括: 王朔批金庸,金庸回複了,一塊發你看看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E4NTY4Mw==&mid=2649956939&idx=2&sn=94d8b427e9f764fe4720959d55f85066&chksm=880808f7bf7f81e170c76dd7f7918fcc0b840e373d263804f02ed862b1b8ddc02b9c72f1bb1a&mpshare=1&scene=1&srcid=...[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十九世紀歐洲浪漫樂派的特征之一,就是更加注重音樂與文學及其它藝術門類的結合。音樂與戲劇的結合,除了最常見的歌劇形式,還有為戲劇(話劇)配樂。而門德爾鬆的戲劇配樂《仲夏夜之夢》就是這方麵一個典範。《仲夏夜之夢》(AMidsummerNight'sDream)是莎士比亞一部著名的喜劇,首演於1594年首演。劇情表現幾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具有魔幻色彩和象征意義。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我遇到的一位貴人-張以遒 當年在少年宮民樂隊,同學們雖來自不同的學校與不同的年級,但大家相處得都很融洽,互相間建立了純真的友誼。其中張以遒是給我印象較深的夥伴之一。他開始學二胡,後來改學揚琴,比我大兩歲,有兄長風範。 大規模上山下鄉以後,少年宮的同學們大部分下鄉了,隻有少數留在北京當工人或在專業團體工作。記得1970年我從農村回北京過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8-10-18 06:57:41)

我愛好音樂,從小一直延續至今。對此,我很慶幸,因為音樂給了我太多太多,不止是精神上的享受,還有對人生的體驗和感悟,乃至在逆境中抗爭的勇氣,等等。飲水思源,這個讓我受益終身的愛好是怎麽來的?我想,小時候家裏的相關影響是一方麵,但更重要的是我遇到的幾位老師和朋友在音樂上給我的啟蒙,教導和幫助。下麵就對這些做一個大致的梳理與回顧。小時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門德爾鬆(JakobLudwig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是十九世紀德國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中國著名文藝家豐子愷先生對門德爾鬆曾有以下一段著名的評論: “門德爾鬆:幸福的樂人 境遇與運命良好,性格又和平而樂天的人,在音樂家中少得很,恐怕隻有門德爾鬆一人吧。他的音樂是極富於詩的,浪漫的,甘美的情趣,如《仲夏夜之夢》,實可與莫紮特爭光。。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從1973到1976年在山西大學藝術係上學,屬“工農兵學員”。當時還在那特殊的十年期間,接連不斷的政治運動以及“開門辦學”都嚴重地幹擾了正常教學,課程設置和內容也受到“左”的嚴重影響。另一方麵,絕大多數教師和學生還是想在業務上好好教,好好學的。這種矛盾在那幾年一直存在。下麵是我大學生活的概況和一些片段。 首先,我是在農村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