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今天的故事要從地震說起。 我的老家福建漳州石碼位於泉州—汕頭地震帶之間,這是東南沿海地震亞區中地震活動水平最高的一條地震帶。1067年到1976年,共記錄到8級地震1次,7-7.3級地震2次,6-6.9級地震6次。 但是在我的印經曆中,隻有小時候感覺到一次地震,半夜房屋搖晃著,窗戶也吱吱作響,好在很快就過去,虛驚一場。 那時我們住的是教堂裏的牧師樓,這是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看了微信的同學圈的一張舊照,不管是男生女生,都是藍衣短發,一樣的陽剛,一樣昂首挺胸,臉上洋溢著的那種曙光初照的颯爽英姿,現在已經成為我們這一代的美好回憶了。總之,男孩女孩,當年大家都長得很帥氣。 在我們同學圈中,我雖然長得最不帥,但是我的工廠很帥氣,工作很帥氣。我的工廠是印刷廠,是生產文化產品的,文革中就印刷名著和文學刊物,好書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前天天我在文學城發了三觀不合怎麽辦?的博文,引發幾位讀者對文學城一些內容的爭論,有人說,文學城“標題黨”泛濫,對現在俗不可耐的人和新聞八卦真的融不進去。有人說,雅俗共賞,青菜蘿卜各有所好,一般人們就是來圖個樂趣。 那文學城的“文學”呢?文學是不是在文學城失寵? 在文學城中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文學作品,比如海外原創論壇,還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3)

我們現在通常說的知青大返城,是指1979年開始的幾年時間。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準確地說,是上山下鄉知青和城鎮居民的大返程,而不是隻有知青。用我們一家的事例來說最清楚。 我們一家7人(父母和我們五個兄弟姐妹)是1969年下鄉的,1979年可以全家回城。這時候,我們一家有4人有條件回城:我父母、我最小的妹妹和我。其他3人呢?我姐姐婚嫁了,我的大妹妹有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9)

家裏的舊書太多,每年都扔掉一些,那些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出版的書,紙質已經發黃,紙上的細菌肯定很多,用手翻看,實在是很不衛生。舊書堆在屋裏,還會造成空氣汙染。但是就有這麽一本舊書,我舍不得扔掉,這就是陳依範先生寫的著作《美國華人發展史》(TheChineseofAmerica)。這本書是西雅圖圖書館拍賣的舊書,是20年前年老爸買的。 這本書是英譯中文,由殷誌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他去山上砍樹,被倒下的大樹壓傷雙腿,後來被送到醫院,雙腿被鋸掉。 他是誰?是一個下鄉知青,我的同齡人,至今為止我都不知道他受傷的細節。 第一次看到他的時候,他坐在一隻隻有幾寸高的小輪椅上,兩手搖著輪子一步步前行。他這樣艱難地行走,到底是為了什麽? 這是八十年代發生在我們故鄉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他要到縣文化館參加文化學講座,從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1980年1月,我從下鄉的書洋土樓山區被通知招工回龍海縣,是到龍海縣的勞動局報到的。這批招工人數眾多,但是都是縣辦集體企業的指標。這種集體編製,又是攤派在國營企業裏的。就是說你到一家國營企業工作,你卻是集體所有製的工人,你的待遇和工資都比不上國營企業的工人。我們這些知青下鄉都是10年以上了,能在工廠當工人,已經是謝天謝地了!還敢挑選國營和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記得6月中旬那段時間天氣比較熱,我就把冬天蓋的棉被收起來了,換上夏天的薄被子,但是沒有料到氣溫減低了,隔三岔五還下雨,出門還要穿風衣,室內還要開暖氣,晚上睡覺的薄被子還不夠暖和,一不小心就打噴嚏,隻好把冬天的被子又拿出來了。 來西雅圖二十幾年了,夏天大都少雨,尤其是七月八月,難得看到雨露滋潤大地,讓喜歡種菜的人們隻好用自來水澆灌,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朋友們對我說,你這個土樓情人成為迪士尼的影紅了。我莫名其妙!朋友再說一遍,“劉亦菲當選你的頭號土樓情人了?” 什麽情況?什麽叫影紅?原來是迪士尼的年度大片《花木蘭》上演的預告片視頻發表了,是以福建土樓為背景的,所以說,土樓成為迪斯尼的影紅了。 7月8日淩晨,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發布首款預告,片中劉亦菲飾演花木蘭,所以朋友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隧洞裏的炮聲響起之後是我的八十年代生活回憶之三,上麵有我在水電工地上的兩張照片,很難相信那時自己有那樣的風采。年輕的時候照完相,總是舉得自己怎麽那樣老?年老的時候看舊照,才發現自己原來曾經那麽年輕?文學城有新朋友留言“吳老兄長得一表人材”,有老朋友讓我把此文放到流壇。那都是沒有看過我的朋友的好奇心,隻能從我年輕時候的樣子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1)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