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時(二)
寫成這篇東西,一半是因為朋友不停的催促,“書被催成墨未濃”,但若不被催,則可能永遠沒有成書之日。另外一半,因為收到一條短信,很遠的短信,來自台灣:在聽城裏的月光,想起了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認識她的時候,是在千裏之外的一座千米高山上,每日青燈古佛伴晨煙,薄霧淡靄聽暮鼓,端的是清淨無塵的美好時光[
閱讀全文]
如此星辰如此夜,
何不風露立中宵。
一花一樹娉婷月,
一笑一歎自逍遙。
[
閱讀全文]
天涯共此時(一)這幾天算是小閉關,一邊辟穀,所以待在房間裏哪也沒去,還好有網絡與手機,沒耽誤朋友們的問候。不少朋友問:吃什麽大餐了啊。。。唉,我應該瀑布汗一下吧。。。我辟穀今天是第七天,明天可以喝點稀粥了,哪裏有什麽大餐可以吃啊。。。另外一位朋友的話卻讓我心動不已,立刻放下忙總的文章跑到陽台上看月亮去了——充分證明了我本楚酸人的本[
閱讀全文]
處處無家處處家
今天搬家,住進了新居,終於結束了天天賓館的日子。環境挺好,隻是交通不甚便利。
窗外終於不再是萬家燈火,變成了星星點點。聲音也不再是車水馬龍的喧囂,而是偶爾掠過的一瞬。空氣終於新鮮了,不再是汽車尾氣的綜合。
沏一壺茶,坐在窗前,慢慢的飲。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可惜蚊子甚多,無奈:)))[
閱讀全文]
雨,夜,樹,街道
聽得窗外的雨聲潺潺,雖然很多事情還沒有處理完,而時間已經不多,還是忍不住打開窗子,聽雨,看雨,聞雨,觸雨。雨聲自然是好的。大自然的音聲,不是人類創造的聲音可以比擬,向來以為,無論多麽偉大的音樂,都不如大自然簡簡單單的一場雨,給人的心靈帶來的慰藉。雨景自然是好的。雨線、雨腳、雨簾、雨漣、雨花。。。哪一樣能不美呢。。[
閱讀全文]
一曲清歌度此夜本來第一感是叫“一曲清歌度此生”來著——套用“一曲微茫度此生”——但是,哪裏有那麽酸啊?太矯情了吧——無非是今夜偶感而已。
很久沒有寫東西了——這似乎是這幾年都喜歡用的話,已經用過很多次了,希望哪天真的封筆,就不會再這麽感慨了——今天忽然想起,我還有個博客,就打開了看看,兩個月沒去了,居然還有朋友在訪問,不由得有[
閱讀全文]
路過一座小橋。
下橋的時候,一輛三輪車恰好上橋。
騎車的,是女的,坐車的,是男的。
似乎,貌似,有些不妥。
坡度不大,但是,載著一個大男人上坡,也並不容易。
那女子邊用力蹬著車——也許應該說是奮力,因為明顯看到她站起了身子,咬牙使勁兒——邊大聲的唱著“青藏高原”。
聲音高亢明亮,中氣充沛蓬勃。[
閱讀全文]
有朋友看了“水龍頭”,笑話我,“看來對誰都很不服氣,還是你牛!”:) 嗬嗬多謝她抬舉諷刺挖苦冷嘲熱諷我,可惜不敢當。 這世界上有真牛的人嗎? 也許有吧——可惜他們都死了,還沒死的,早晚也會死的,牛有什麽用? 每個人都是水分子,沒有人能改變水的流向。 一個水分子,有什麽好牛的呢? 知道我們是水分子,就[
閱讀全文]
我一般不怎麽寫跟我沒關係,或者沒有影響力的話題,那些個事兒在酒桌上吹牛一下就可以了,反正就是逗悶子,說完就完了,專門寫東西說,太耗神,沒必要。 但是今天跟朋友聊了一些,倒是想記下來一點。 應該是去年,龍應台女士的那本書,引起不小的影響,很慚愧我沒看那本書,倒不是覺得不值得,她老人家花了那麽大精力——據說還閉了關,真不知道她[
閱讀全文]
午夜獨坐,窗外時不時傳來仿佛打雷的聲音,然而,每次掀開窗簾,看到的,都是幹幹淨淨的地麵,希望中的雨絲與雨聲,並沒有出現。 那仿佛打雷的聲音,不過是過往的車輛。 前天晚上。。。或者是昨天晚上?朋友電話來說:明天中午如果下雨,就湖邊兒?十一點? 我說好啊。 雨我所欲也,湖邊亦我所欲也,二者若可得兼,人生至樂之一也,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