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台灣人,基本上是台灣外省人,或者是五十年代初陸續到台灣的前中國人。這部分人可以說含有遠超平均比例的當時最聰明的中國人。
在美國的華人,人數上雖然也許隻有華人總數的一少半,但是八九十年代一來移民美國的高科技前中國人,無疑已經是華人的主流代表。這部分人也是含有遠超平均比例的當時最聰明的中國人。
在美國的中國人,主要是小留,還有[
閱讀全文]
NERD的抽象學習能力比較強,HANDY的形象學習比較強。NERD學習比較多靠書本,靠自己琢磨,靠想象。HANDY學習比較靠傳幫帶,靠觀摩,靠直接體驗。
NERD性格比較安靜,比較坐的住,比較樂於思考。NERD往好裏去就是鑽研,往壞裏去就是鑽牛角尖。HANDY比較多動,比較坐不住,不幹點什麽難受。HANDY往好了用就是勤快,眼裏有活。往不好裏用就是麻煩,愛搞破壞。
NERD往往頭腦[
閱讀全文]
醫生是由壟斷體係保障的,不要以為看見周圍有幾個學醫的,就以為醫生多。紐約醫學院都所有學生免學費呢。沒有用的。最終能過關的就是那麽多名額。所以打破供求關係的必須是根本性的變化。比如智能醫的發展。對手術影響可能稍小一些,但是人機合作的發展也必然提高效率,從而對醫生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下降。對其他科目的影響就更直接了,醫生成為終端操作員是[
閱讀全文]
學醫,學能源,以及比較強的商務,法律,統計而言其實都比學電腦掙得多。但是也都比學電腦來得辛苦。學電腦坐班的要求,出差的要求都比較低。收入卻又比較有保障,屬於典型的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理想工作。這也是為什麽在電腦業,上位的多是印度人,而不是華裔的一個主要原因。華裔的賭性不強。想上位就的折騰,而折騰就不會那麽舒坦,而且折騰[
閱讀全文]
影響成功率的幾個要素無非就是,名頭,專業,地域,關係,成績。
其中最最重要的是地域經濟。整體經濟好,各行各業都會有需求。經濟繁榮絕不可能隻靠一個專業,也不可能隻有利於一個專業。有了經濟發展,名校不名校都會有工作做。所謂的名校不過是僧多粥少的時候的門檻。門檻裏的都是名校。
在地域經濟之下,行業的側重會導致某些地域的某些專業,相對熱門[
閱讀全文]
電腦工程師的年薪中值是十萬,其他工程師隻有八萬。從這個角度看電腦的確熱門得有道理。高薪20%到30%。
但是電腦熱也熱了幾十年了,電腦業也基本成熟了。濫竽充數,守株待兔的故事基本上難以發生了。其結果就是電腦業的高新也必然吸引了更多的聰明孩子。換句話說,電腦工程師的的起點水平本身就比其他工程師的起點水平高。這一點從各個高校電腦係的難進程度也[
閱讀全文]
因為幹活吃飯的沒有本質差別。
有人會說了,SM誰會不去。當然回去,但是去是因為理工排名呢,還是因為總體名頭呢?顯然是後者。所以說,如果有差別的話,這個差別也不是理工本科的差別本身造成的,而是以下這三大方麵的差別。
第一,就是總體名頭,就是鍍金的亮度夠不夠去忽悠,去做領導。
第二,研究生院的水平,就是能不能去做技術方麵的領軍人物。
[
閱讀全文]
如果硬拔的話,勉強算A-也就到頭了。因為它有幾項原罪難以擺脫。
一是純理工。要知道爬學校的根本原因在於爬領導。理工就是幹活的步兵。排名好點差點沒那麽大意義。就近找個差不多的都可以過好小日子。
二是公校。社會負擔或者義務比較拖累。
三是經濟區域。雖然周邊經濟還行。但總體而言東南的經濟不如東北西岸中北的,比西南活力也不高。全美乃至全世界[
閱讀全文]
M的優點,全麵,底蘊厚。缺點是周邊經濟下行,競爭對手強大。東北有一大堆各種藤,西邊有一大堆各種旗艦。學費賊貴。要虛名的往東花錢買服務。要實利的往西好工作。
G的優點,理工強。周邊經濟還可以。周邊競爭對手也比較少。立足在東南地區發展還是有不少機會的。學費也比較便宜。相對而言比M更有對外州學生的吸引力。缺點是比較窄。
[
閱讀全文]
即進一步深入冷戰。
美國的主牌是關稅,使出了三分之一就把中共的牙打掉了。但是就是全使出來,能讓中共進行結構性改革嗎?不能。因為那會直接要了命。雖然關稅最終也能要命,但是畢竟還的有一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熬一熬,沒準能熬過去。而結構性改革,比如信息產業高科技產業金融產業,開門開窗都是見光死。所以中共絕對不會答應,答應了也是陽奉陰違。[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