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T12學校招生差不多2萬人。應屆錄取率約為0.5%。爬藤爬得主要就是這幾所大藤。至於T13-30的小藤,基本上是聊以自慰,起不到太多沾光的效應。如果有本州旗艦州大,原則上不大值得爬小藤,除非有某種專業意義。而如果強調專業的話,名校的意義就已經打工人水準了。所以怕跌到州大的心理和怕跌到小藤是一樣的。所以早申的糾結在考入夢校和一腳踩空之間。T12的申請錄[
閱讀全文]
習內戰全勝,意味著外戰的開始。第二次冷戰全麵走向第三次熱戰。
習徹底清除改開洋務派,也就等於清洗了全球深層大資本政府在中國的代理人。這也就意味著原來以綏靖中國為主導的大資本白左擁抱熊貓派,喪失了它們試圖維持全球化利益鏈,打壓川普美國本土派的利益基礎。換句話說,習代表的中國土八路派對全球化的打擊更直截了當。
也就是說民主黨白左[
閱讀全文]
全球化時代,資本壟斷日益嚴重。個人奮鬥翻身越來越困難。換句話說就是越想向上爬的越得卷。因為名額有限,個人努力的絕對值不重要,相對排名才重要。而在比較自由市場的時代,個人努力和收獲就更容易成正比。而在卷的時代,個人努力大概率會得不償失,隻有極少數幸運的極端分子才可能成功。因為自由市場情況下,終端用戶直接回饋創意進取者,包括獎勵和懲罰[
閱讀全文]
兩岸尤其加州的蓬勃,主要得益於全球化和高科技的發展。但是全球化已經衰退,高科技也已成熟或者說過了爆發期。今後兩岸還會由於地理位置有較多的機會給年輕人。但是和以前爆發的時候比,就難免相對下降。生活成本和技術支持,也使得地理位置優勢減弱。
中西部的基礎教育水平和工業條件,自然資源都是超過加州的。加州適合的就是商業和虛擬產業,不適合實業[
閱讀全文]
全球化到現在,市場經濟已經基本不存在了。各行各業都是幾個寡頭/大公把持。世界實質上回歸封建模式。隻不過和曆史上比,行政權的封建恢複的比較弱,行會商幫(大資本)和教會(同溫層)的形式恢複的比較多。散戶民主和散戶股東一樣越來越無足輕重。東亞人最不適應。
還有就是俄國已經完了。朝鮮伊朗也都在跳,因為大廈將傾,寒風凜冽。中國獨木還能不能撐十[
閱讀全文]
歐亞文明總體是從西向東走低。
越往西越封建民主,越往東越統一獨裁。越往西的社會結構越是複雜多元的,越往東則是單調扁平的。
所以自古以來,東亞人就缺乏多方麵外交式社交的經驗,而是習慣於官僚體係的唯上一根筋。換句話說就是沒有小團體的文化潛規則。就好比是中國胃怎麽著也吃不慣西餐。在西式平台上競爭自然很是別扭。更何況老劉連官場都是失敗者呢[
閱讀全文]
個人成就的九成以上是站在平台上(文明階層)的結果。這就是為什麽平均智力水平並不更高的美國,碾壓中國。南亞裔碾壓東亞裔也是這個原因。東亞人缺乏有機組織度,缺乏共同體文明傳承。從來都是單打獨鬥的優秀,有頭腦無四肢。白左大都市也是這種腐敗文明的趨勢。就是社會碎片化越來越嚴重。文明有階級不平等是必然的甚至必須的。這並不可怕。如果是上下聯動[
閱讀全文]
立誌改變世界是近些年來年輕人少有的,政治正確還真有點正確的口號。雖然具體而言跑偏也不少。歸根結底,所謂英雄書寫曆史,其實是時勢選擇的書寫者成為英雄。過去三十年,的確有不少經濟技術的傳奇。具體說來是1990年代機會最多,2000年代成果最多,摻乎的最多,2010年代流星尾巴最多。因為根本的轉折實際還是政治軍事上的1980年代。後麵的不過是冷戰紅利和路徑積[
閱讀全文]
中國的基礎教育紮實,這種認知本身就是落後文明的體現。教育有兩大目的。一是達標,二是選拔。達標是群體性,階級性的。在一定的共同體範圍內,或者說一定的階級和社會文明平台上,會有不同的標準。但是,相同的是隻有達到相應的基本水準,才能在圈子內有效地存活,乃至成為貢獻者而不是包袱,也使個體盡量得利。文明程度越高,門檻越高。而選拔,相對而言比[
閱讀全文]
歐亞大陸由於東西溫帶長的地理優勢,成為人類文明的主場。中南非,美洲,澳洲的自發文明都處於遠古到上古的初期文明時代。落後歐亞大陸三千到一萬年以上。歐亞大陸本身又由於交通條件,形成了文明發展的階梯。由西向東的落差有五百到三千年。大體上主要分為以地中海船運為主導的最先進的海洋文明和以大草原以馬匹為主導的次先進的大陸文明。在五千年前馬匹馴[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