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最高的是體育項目。因為一來是硬碰硬,武無第二。二來窮文富武,持續投入高,見真情。三來和課本學習相差最遠,允文允武。T12權重30%。
含金量其次的是藝術項目,雖然主觀但是直觀。而且與課本學習反差也很大。細分有繪畫,影像,雕塑,歌唱,演奏,舞蹈等等。權重20%。
含金量第三的是經濟商務項目。畢竟這是一個資本社會。15%。
含金量第四的是社會[
閱讀全文]
首先要有點名氣,可以沾光唬人。選擇範圍是大藤級(T12,都是私校),小藤級私校和小藤級公校。其次是綜合性比較好,各種專業方向都要都還不錯。對於不大能馬上決定自己職業方向的學生,有了解和變化的空間。選擇範圍是大藤級學校和小藤級公校。對於要創新,要開拓的領導型冒險型人才,能夠提供全方麵支持,提供多種知識和人才的交匯的平台,包括自定義專業的[
閱讀全文]
中國外貿超預期下滑,未來預期更差。顯示去全球化加速中。
經濟數據是有很強的滯後性的。畢竟消費,訂單,設備,培訓,基建的一係列轉向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投入。
次貸危機以後去全球化逐漸占據上風。雖然全球化得益者也盡力大力阻擊減緩這個進程,但是終究無法扭轉大勢。
而撕裂全球化的兩大加速師,一個是川普,一個是習。兩者背向而行[
閱讀全文]
排名不那麽絕對,但是分級還是很明顯的。
T12錄取0.5%的學生。實際水平接近的大約有2%到3%。實際認真申請T12的也差不多是這些人。近年來想渾水摸魚的人是在多起來。但是硬碰硬下來,撿漏的微乎其微。反倒是這些水平相近的,很多時候成不成有點運氣的成分。成不成也不能決定未來。但是爭鬥的圈子也大體就在這2.5%的圈子裏。
其中0.5%進了T12。除了少數旁門左道的,[
閱讀全文]
CS之所以相對來說掙了比其他打工的多一些的薪水,歸根到底是非CS的功勞。是不學少學CS的牛仔,帶動了學CS的勞工。純軟件純技術公司的盈利並不怎麽樣。真正發達的都是利用CS創新出來的新的商業模式,產品服務。絕大多數科技公司的絕大多數項目還是產品服務指向,而不是技術指向。能不能掙四十萬都是建立在市場利潤預期上麵的。簡單而言,學CS的隻能喝湯,做CS的才可[
閱讀全文]
美國特殊性。美國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不是帝國,也不是民族國家。美國是一個建立在不斷進取,不斷開拓基礎上的人類社會。美國的存續在於不斷發展發現新邊疆。火車,汽車,飛機,石油,化工,電子,新大陸,西部,新東方。在每一個新邊疆的早期都是充斥了艱辛,迷茫,鬥爭,廝殺。突破口一旦形成,大批套路的鐵路工人就會在資本的驅動下湧入。鞏固沉澱做舊。[
閱讀全文]
中國本身不足為道。比美國差著幾代,而且沒有自我造血機能,永遠趕不上美國。想想韓戰的時候蘇聯是如何援助中國武器的。而且基本上蘇製武器也不比美製武器落後。那會美國會敢因為蘇聯援助中國整師整師的裝備,甚至派飛行員參戰,大聲指責嗎?會默許韓國特遣隊進入東北搞破壞嗎?蘇聯好歹是半個歐洲強國,又在二戰中打贏了(雖然也是在美國的大力援助下),而[
閱讀全文]
或者嚴格地說是製造業撤離中國,疏散中的精華部分會回歸美國。雖然大家炒人工智能炒得很凶,但其實是隻有智沒有能。人工智能取代馬工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取代富士康工人的可能性。因為在動手問題上的技術進步,遠遠落後於動腦上。這也是為什麽脫鉤中國相對緩慢的緣故。絕大部分行業職業依然建立在人工核心基礎之上。有效人口是經濟的核心,代表了市場的基本量和[
閱讀全文]
漢儒是對孔子徹底的背叛。但是也因此上位。雖然漢儒掛羊頭(孔子)賣狗肉(外儒內法)。但是也算是對得起孔子。沒有漢儒為了迎合皇帝大一統,也就沒有了孔子的千年香火。雖然這些香火都是反的。但是惡名也是出名不是。但是漢儒也依然沒有取得壓倒性優勢,因為秦暴亡,漢其實也一直在大一統和封建製的反複鬥爭中。對匈奴(燕趙殘餘勢力)和對七國之亂(吳楚殘[
閱讀全文]
中國港口的空集裝箱堆積如山。開年的外貿頻頻出現腰斬現象。都顯示脫鉤以成大勢所趨。全球化上升期的起點可以說是毛會見尼克鬆,定下了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中國轉而投靠美國,決定了不論是鄧篡黨奪權,還是四人幫當政,唯一的出路就是跟著美國走。回頭跟蘇聯,蘇聯也不可能再援助一百五十六個大項目。中國必然崩盤。八十年代流民無數,盜匪橫行,找不到足夠的[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