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2024 (91)
2025 (1)
中國港口的空集裝箱堆積如山。開年的外貿頻頻出現腰斬現象。都顯示脫鉤以成大勢所趨。
全球化上升期的起點可以說是毛會見尼克鬆,定下了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中國轉而投靠美國,決定了不論是鄧篡黨奪權,還是四人幫當政,唯一的出路就是跟著美國走。回頭跟蘇聯,蘇聯也不可能再援助一百五十六個大項目。中國必然崩盤。八十年代流民無數,盜匪橫行,找不到足夠的飯碗就隻能遍地狼煙。隻有美國為首的西方有能力提供這麽多飯碗。哪怕做牛做馬也比餓死強。
反過來中國也成為美國全球化的新邊疆,新西部。也的確一時豪傑四起,暴富與橫死連連。全球大資本獲得了巨大的空前絕後的奴隸勞動力,賺取了無上的利潤。造就了飛速增長的世界性貧富差距。而創造如此巨大新財富的關鍵之一,就是西方尤其美國的技術市場,和東方主要是中國的龐大勞動力的結合。沒有前者,後者隻能活活餓死。沒有後者,前者隻能望洋興歎。
全球化上升期的主要動力之一就是,把基本上無所事事的幾億中國閑散勞動力,圈到東南沿海一帶拉大磨。幾億零產值的個體,變成幾億上萬美元每年產值的個體。尤其這些個體的成本還賊低。這中間的差價就是巨大的利潤。就是全球化上升期的動力。就是中國突然“厲害”的動力。
次貸危機後,這個發動機沒油了,要熄火了。首先是增量沒有了。能拉壯丁的都拉進城了。前麵在和美蘇對抗,閉關鎖國,超生出來的勞動力,純屬廢物利用。存量高,成本小。但是後麵可持續發展就沒有廢物利用帶來的拋售性臨時低價了。換句話說就是勞動力產品的利潤率急劇下降。或者正確地說回歸正常。這樣一來長期利潤率是不可能維持改革開放初期或者全球化上升期的暴利了。相對而言就是衰退。這也是全球化不可避免在次貸危機開始掉頭向下的原因之一。簡單而言,西部墾荒,荒墾完了。跑馬圈地沒有了。接下來隻能靠精耕細作。沒那麽容易爽了。
雪上加霜的是,由於改開早期虛浮暴利錯誤地拔高了全球資本和黨國粉民的期望值,在勞動力再生產上,中國是按奴隸價格,或者甩賣價格來培養新一代的。嚴重低於勞動力再生產的實際成本。導致勞動力再生產徹底滑坡。加速了勞動力供給的進一步崩盤。
粗算而言,大體上是在鼎盛時期,入世到次貸之間,中國提供了十四億人口中的七億勞動力給全球化。相當於發達國家兩億人口的生產力,和五千萬發達國家人口的消費力。給的工薪太低於生產力。不具備自我良性循環的可能。不具備自我再生產能力。現在中國的實際人口應該不足十三億。勞動力人口六億多一點。幾十年內更會進一步消減到六七億人口和三兩億勞動力的趨勢。也就是說即便不加速脫鉤也得脫鉤。因為中國沒有那麽多鉤子了。
而加速並不改變方向。或者說早晚要找到三億以上中國勞動力的替代品。悲催的事實是,找不到。印度印尼拉美非洲,所有這些第三世界國家,加一起都找不到這麽多閑散勞動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有東亞的奴隸製傳承,也沒有經曆打土豪的社會結構性破壞,沒有形成全麵赤貧和散沙的人口。一句話,沒那麽多奴隸人口。隻有中國是世界上最窮到沒有任何底線和尊嚴的地方。菲律賓馬來西亞墨西哥早在改革開放之前就都是全球化的一員。但是沒有一個能做到中國這種程度的代工。如果行,在中國行以前就行了。現在中國不行了,這些國家還是不行。越南有一點小中國,但是畢竟還是小太多,而且也沒有中國那麽徹底。所以杯水車薪。
所以脫鉤以後大部分製造業即便疏散到這些國家,其成本也要比在中國當初高很多。事實上中國自己都不可能繼續維持這個改開早期的低成本。所以美好的過去再也回不了。要充分認識到,全球化上升期是人類曆史上的特例。成本高了,海外加工的意義也就小了。當然全部大部回歸歐美也不可能,那也是需要上億美國勞動力的,美國完全也沒有那麽多人。但是水漲船高,一些關鍵產業環節,尤其比較值得智能化機械化的產業將不得不回歸。涉及成百上千萬人的就業是在所難免的。
所謂的新常態也就是全球化帶來的紅利逐漸消失:經濟增長,高貿易,低物價低通脹等。雙贏變成雙輸。因為中國幾十年的免費低費ride 和偷騙搶的野蠻擴張,讓西方不得不從國家利益和戰略來考慮,脫鉤說是好事。代價可能就是長期的高物價高通脹高失業。
從中國的自主創新和升級換代來說,脫鉤也未必是壞事。隻是中國社會保障基礎太差,良性循環的條件也太弱。要建立起穩定的內需困難重重。前方中等收入陷阱也是隱隱約約。這還是在沒有大的政治動蕩如台海南海無戰事,新疆西藏無亂事的前提下。
東南亞小國人口眾多,勞動力廉價,但是交通和其他基礎設施的限製不是一天兩天能提升的。
就是把生產線重建在美國他們還是丟失了中國的市場。就是把生產線重建在美國他們還是丟失了中國的市場。和當年美國製造賣往全球不一樣了。
please respect those workers. they are not slaves.
================================================
農民工,既是農民,又是工人。名義上他們是國家的主人呢。
虧本買賣做不長,唯有自由市場才是正道。
我一直認為,現在這樣的“全球化”不會持續的很久。因為生產要素的全球性流動畸形,不充分。
隻有資本的流動,沒有勞動力的流動。隻要還有“國家”存在,就不會有勞動力的流動,而沒用勞動力的流動,全球化會從要素上枯竭。
“全球大資本獲得了巨大的空前絕後的奴隸勞動力,賺取了無上的利潤。造就了飛速增長的世界性貧富差距”。
是的,幾十年來,中國提供了最廉價、最大量、質量相對最好的勞動力。
這隻有中國能夠做到。但是今後,連中國,也做不到了,這是我看全球化難以再續的最大原因。
低價、大量、相對質優,能同時滿足這三個要求的國家,全世界隻有中國。
低價但質劣比如東南亞和非洲;質優但是價高而且量小比如歐洲和北美,等等。
全球化的實質其實就是,當年中國的領袖對全世界的資本家發出呼籲:
來和我一起賺錢吧,我這裏有著哪兒都沒有的最便宜最好使的奴隸,給他們飯吃就行;
全世界的資本家們想了想又學習了一下,於是說:嗯,是這麽回事,這主意不錯。
於是,他們愉快的合作了三十多年。
有人說很快越南、印度等國就會頂替掉中國,我覺得不然。
或許越南、印度的勞動力確實比中國便宜了,但是,他們都不如中國的勞動力好使,量也無法和中國比。
像中國的勞動力那麽聽話、那麽不要工會權利、那麽隻求拚命掙錢的勞動力,全世界幾乎沒有。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工成本的上升(中國的人工以外的成本太多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全世界資本家吃肉中國勞動者喝湯的日子已經維持不下去了。
但是雖然如此,過慣了物美價廉舒服日子的發達國家的人們,會再回到製造業的生產線上?我不相信。
全世界拜中國廉價勞動力所賜的好日子,到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