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中國的勵誌故事,從古至今,可以一言概之。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強調的是社會階級的承認。說白了就是幹自己不原意幹的事(苦),否則就會更苦,尤其是別人會讓你更苦,而不是你讓別人更苦。
美國的勵誌故事,則強調的是自我的發現,說白了就是找到自己愛幹還善於幹的是不管別人怎麽看,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最終贏得尊重。
老中討論學醫,基本上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十是瘋玩的時候,得有錢玩吧?
二十是闖蕩的時候,得有機會吧?
三十四十是養孩子的時候,得有錢吧,得有點時間留給家庭吧?
五十再掙點夠退休,六十帶帶孫輩旅遊旅遊,齊了。
等到三十五,發財也沒處用啊。七十歲掙錢讓二十的兒女瘋玩,很牛很酷,也不錯。赫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邊相當醫生,一邊埋怨沒有人願意做管子工,是人的本性。但是兩者的社會需要是同等的。因此社會待遇也應該是同等的。你可以說醫生是救命,是瀟灑的。管子工是肮髒的,但是活人也會讓尿憋死不是。況且沒人愛幹又得卻需要,才更應該有更高的待遇去吸引人來克服心理障礙為人民服務。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隻不過是用窮地方的更高的待遇去吸引窮地方的人來做。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娛樂休閑,每周個把小時。
發燒比賽,有點天賦,加每周十幾二十個小時。
專業極限,很有天賦,加每周二十小時以上。
一個人的時間基本上就允許做一個專業,一兩個比賽,幾個休閑項目。選擇範圍成百上千個項目。所以在一個學校乃至一個學區範圍內,正常情況下很難有幾個同好的。但是你要是進了哪個圈子(發燒比賽級別以上),就會發現高人無數。但是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考試這東西在西方是個監測手段,用來指導教育方向的。在科舉國,是分階級的手段。
科舉是唯一標準,而且是差一點就是差很多。八股也好,數理化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個由頭分階級。
IQ等西方考試是單項監測。首先方向窄,隻說明局部。其次,量化值隻是參考,差額的實際意義不敏感。
實際上,IQ本身就是個小綜合值,隻能大體參考,還得看詳細分項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八十年代中國,尤其是知識界,有一批有影響力的人。這些人本身當然也不錯,但是實際能力和成就遠比不上他們的影響。因為時勢造英雄。
1978年的中國,普通人對世界的認識恐怕還不如1878年,或許比1838年強那麽一點。至少我們知道美帝和蘇修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1838年恐怕沒人知道英國和法國是何方神聖。1840年我們被打開了國門。1980年我們或許可以說自己打開了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01-16 11:24:34)
科大的興也出國敗也出國。
科大的興就是因為開發國門以後占了好位置,成為對外的窗口,知識界的特區。
科大的衰就是因為六四以後中國當政為了政權的合法性,瘋狂發展GDP,決定向外向沿海向中心城市窗口城市發展的畸形經濟戰略。科大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她無法占有一席之地。當更多更大更近更好的特區出現的時候,科大這個老特區自然也就沒什麽價值了。
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人講人情,講認同,講攀比.定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所以發愁.
美國人講法製,講原則,講獨立.定位是自己心目中的自己,所以不發愁.
我可能因為膚色,因為性別,因為性趣,因為黨派,因為財富,因為種種原因跟主流或者其它很多人尿不到一起去.
沒關係.
隻要我們表麵很和諧,有共同利益的時候很合作就好了.就都是美國人.
總好於,
說都是中國人,可是想拆就拆,想包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人在非法社會生活的太久,所以骨子裏沒有非法合法的觀念,隻有有權沒權的意識。 在法製社會,舉報者不必也不可能也不應該完全確定被舉報者是否有罪,隻要有可疑就有責任舉報。比如有人開車在你的小區轉來轉去,可能隻是想買房的,也可能是想偷竊的。你懷疑就可以舉報,但是你不能去盤查確定他是否真有問題,隻有被賦予權力的部門和人員按照相關程序的允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日本派遣留學生的標準是16-25歲,後來更進一步分離乃至廢止初等留學生。 清朝派遣留學生的標準是10-16歲,後來也逐步廢止。 兩者都起了作用,畢竟當時亞洲落後歐洲數百年,學點是點。但是比較起來,對國家的影響,日本留學生遠遠高於清朝留學生。因素有很多,但是年齡也是個坎。別的不說,日本留學生可以反饋影響日本派遣留學生的政策,比如派往國和專業方向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01]
[202]
[203]
[204]
[20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