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把小孩送寄宿學校其實和把老人送敬老院是一回事。 小孩和老人都是缺乏完全自我能力的。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這個幫助一個是宏觀層麵的,如何能最大限度地維護小孩的核心利益,包括發現和發掘個性興趣特長,嚐試尋找培養相應的能力的方向計劃,從而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性格品格風格。隻有最貼近最貼心最專注最無利害訴求的人才能最好地在這些方麵給以幫助。但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什麽公啊私啊都是太大太泛的概念,就好比動物和植物的概念一樣,根本不可能比出個所以然的。 絕對化不起錢上私校的自然也就沒什麽好比好選的。 能夠上得起,但是依然比較有負擔的。又分兩種。這種家庭的收入還是比較勞苦的收入,雖然可能還可以。包括白領小業主之類的。分兩種主要是看家長能夠投入教育的時間。對於勞苦收入者,時間就是金錢。投入工作業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分錢一分貨。 別指望冤大頭捐幾個米,學費就會低。這是門檻。如果個別真可以拿來點綴的,用獎學金從旁門拉進去可以。大門檻是不會低的。學校就是不指望著學費也不會便宜的,否則掉價。就好比明星裝,一旦設計出來規模製造很容易,但是會量產嗎,會降價嗎?不會。就好比中產自己,回去免費窮人學校上學嗎?不會。這個學校是否指望學費不反而成反比。以價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中國是高考指揮棒從起跑線到終點線就是那麽幾門課。而美國從小學就有無窮的課外選擇,初中開始更是有課內的選擇,到高中就更是組合多多。課程選擇比中國大學還複雜,課外選擇有組織的就幾十上百種。你自己是什麽樣的人,想成為什麽樣的人,能成為什麽樣的人,都在這無盡的嚐試選擇搭配當中。 私校相對來說,略為更接近中國教育一些,學校管得更多一些。或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雨傘下——張愛玲 下大雨,有人打著傘,有人沒帶傘的。沒傘的挨著有傘,鑽到傘底下去躲雨,多少有點掩蔽,可是傘的邊緣滔滔流下水來,反而比外麵的雨更來得凶。擠在傘沿下的人,頭上淋得稀濕。
  當然這是說教式的寓言,意義很明顯:窮人結交富人,往往要賠本。 --------------------------------------------------------------------------------------------------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八十年代自費留學的很少,公派也不多,輾轉留下來的更少。總之,八十年代中美的大背景決定了高技術移民很少。 九十年代由於中國的進一步開放和美國IT業的爆發,輸出輸入都敞開得多,大批高技術移民。以一個1990年到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為例,以當時的情況來說,本科一畢業就出國的比率極小,一般都是研究生畢業或者工作了兩年之類的。當時二十四五歲。一般都還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就好比天天做飯一家吃,搞了千遍,誰能保證做的飯恰恰吃完而又恰恰吃飽?因為世界是萬變的。能算個大概也就可以了,也隻能算個大概。 耶魯極其偏文,哈佛芝加哥哥大賓大很偏文,普林西北較偏文,斯坦福康奈爾最全麵,麻省伯克利卡耐基密執安較偏理,伊利諾伊極其偏理等等。這些本身就是比較籠統的描述,就已經差別巨大。如果非再要比出個絕對得高低,算什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11-18 06:23:18)
有網友感慨沒讓孩子去中國上學是對的。但是另一方麵,中國家長其實也是把中國考試文化帶來美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哈佛之類“歧視”亞洲學生也是有根源的。 幾個常見的理由,比如參加新東方式的培訓班啊,從小側重於可以考試的項目啊,性格“興趣”過於集中於理工醫啊等等就不多說了。最近又省悟了一個新的竅門,不禁感慨自己真笨,比精明的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有句老話講,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現代社會不那麽簡單了,但是基本原理其實還是一樣的。 不論哪個時代,不論哪個國家社會民族,不論聰明富有還是愚笨貧窮,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時間精力情感,可以有量的差別,但是從來就沒有質的差別。也許在不遠的將來,科技的發展可以打破這一切。但是在那之前,還是跑不出這個圈子。如果奮鬥多了,生活一定會差。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11-17 06:43:53)
這個早不是或起碼不僅僅是早上學,早跳級,早AP,早上好大學。最最重要的其實是早點明白自己想幹什麽,能幹什麽,愛幹什麽。如果教育能夠促進這些,就是對的好的。否則就是錯的,差的。 在教育普及,知識爆炸的時代,讀書改變命運已經是虛無縹緲的東西。或者起碼是單向的。不讀書,會倒黴。讀書,苟活而已。今天會讀書,其實和古時候會種地是同等地位。拚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76]
[177]
[178]
[179]
[18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