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亞裔教育太多從個體出發,做的是作坊產品。雖然產品不錯,但是賺不到大頭。甚至連品牌都做扭曲了。不能說砸牌子,但是這個牌子也有太多不那麽正麵的方麵。當然你也可以說是歧視什麽的,但是品牌這個東西本來就是主觀決定的。關鍵是亞裔沒有做平台(學校),更不要提做生態(教育體係,原則和思想)。所以最終也隻能是聽吆喝的下場,哼哼兩下表示一下沒有什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1-21 07:56:50)
如果你測智商是為了準確,基本要等到成人以後測試。大部分人腦要到至少十六歲以後才真正成型。但是還有什麽意義嗎?一般成人誰還管你的智商測試分數呢?人們真正關心的是結果。而智商和成果直接的關係是在是太微弱了。這麽說吧,最好的聯係是這樣,如果這個人的成果不錯,你可以推斷他的智商不會太低,但是也很難說會多麽高。如果這個人的成果不怎麽樣,你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智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的一個,但是也是離散幅度最低的一個。比如一個智力130和120對學習的影響,遠遠低於身高180還是190對打籃球的影響。而且同樣130的智力,成績的起伏也會非常大,因為有太多其他的因素可以同樣或者更加影響學習成績。用個簡單的模式說明一下就是,假定其他條件鎖住的前提下,智商130的成績在120到140統計範圍,智商120在110到130範圍。但是假如其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首先智商隻是人類能力的一小部分。好比一輛車發動機馬力大並不能一定跑得更快。 其次智商是一個綜合評價。同樣智商的人的智力其實差很多。智商好比絕對值。智力好比向量。如果測試的項目方向和個體智力的方向不吻合,那麽成績就會是智力在測試向上的投影。同樣智商絕對值的智力由於角度的問題,投影結果會差很多。所以測智商一定要看分項報告。 一個常見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以前總覺得搞文藝搞體育的才有必要要搬家。搬到設施完備教練優秀高手眾多的地方才可能有大發展。現在發現科研職業項目也最好如此。在行業發達的地方,如果父母再在行業內工作,現發優勢也是大大的。一般行業大公司都會有或者支持很多從小就開始的參觀項目,報告會,夏令營,大學預備課,各種實習機會等等。做報告的講課的帶徒弟的也往往是業內牛人。這些優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光緒哪有李鴻章明白什麽是裏子什麽是架子。 台灣呢,也不會神經病地宣布獨立,保持事實獨立就好了。 大陸呢,也不會神經病地準備武統,保持點麵子也就好了。 李登輝陳水扁還不都是這麽過來的。黨中央要能扒你的房子也就早扒了,還用等到今天。等到今天的,就是扒不動的。一群給扒了房子的吵吵扒房子的去扒更多的房子,心裏就平衡了的主,你的聲音再響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接收能力。又分較長時間專注的能力,聽話聽音的能力,不恥發問的能力。 規劃能力。包括分辨輕重緩急的能力,分理井井有條的能力,有意識地見縫插針的能力,和按部就班的自動執行能力。 這些能力都會嚴重影響學習知識的效率。但是又不可能按照知識來學習。有些人是與生俱來的天賦。更多人要靠後天培養。但是什麽時候能養成條件反射,什麽時候能加弦開竅悟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就好比演奏一隻曲子和創作一首曲子。勤學苦練你就能演奏好一首曲子。我可以把一切寫曲子的經驗告訴你,但是你絞盡腦汁也還是無法創作出一隻好曲子。你也可以讀一萬本如何做管理者的書,但是最終最多你也還不過是給一個初中沒畢業的當軍師。 又或者像是教走路,比如讓機器人走路,想表達和描繪走路的整個步驟是在是複雜無比,但是你扶著寶寶走幾次她也就會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6-01-13 10:18:19)
比爾蓋茲多年前推動過取消高中。從單純人才培養的角度,我深以之為然。實際執行起來又遙遙不可及。但是其中的一些利弊權衡,還是有意思思考一下的,對指導教育也不無參考。 我一向以為教育是應該一種廣種薄收的模式。 第一波廣種呢應該是學前到小學,嚐試各種文體項目,然後逐漸縮小固定到自己合適的項目和程度上。成為終身生活的一種習慣風格和圈子。如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昨天討論的時候給加州教育的評價是全美中偏下。後來看了一下,還是高估了。根本就是個下。倒數前十名的貨色。為什麽印象裏會更好一些呢?甚至很多人還以為加州教育在美國來說還不錯,很不錯,用加州教育的觀感來評估美國呢?因為大家的目光多落在冒出頭來的那個小尖尖,而忽略了埋在下麵的爛掉的一大坨。這個情況和中國教育恰恰很相似。中國是行政上建立了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171]
[172]
[173]
[174]
[17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