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是中產階級的地域。
UofMi,UofIl,UofWi,UofMn(兼管ND,SD),OhState,UofPitt,Purdue。都是很不錯的公校。各州都有。相互之間串州掏學費的可能和意義都不大。UofKa,uofFm,ioState,也不算太差。如果要掏外州大學費,芝大,西北,聖母,華盛頓,卡萊湯等私校一樣掏錢還清淨點呢。
所以UM對UIUC對OSU的比較基本屬於沒事找事。中北部教育資源分布是五地區中最均衡的。最不需要[
閱讀全文]
如果混個中產,沒必要爬.爬就是想翻身。但是把爬當成主要翻身手段,反而翻不了身.
一爬學校的中值期望年收入是十二萬,二爬學是九萬.這個差距不小,但是遠不足以翻身。無非是稍好一點的中產.甚至都未必。
首先,一爬都是私校,學費昂貴。二爬多是公校。兩者的差距有十萬到三十萬之多.這個成本投入基金,三十年的回報,有二十萬到五十萬.兩爬之間的收入差,才不足[
閱讀全文]
狂妄地吹一句,沒有看到任何更有說服力,更有實用意義的排名。
一爬學校,全美爬。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0528/201702/26979.html
二爬學校,就近爬。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0528/201702/27857.html
三爬學校,本地爬。
衡量標準和爬的意義。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30528/201701/8836.html
太詳盡的排名,段位都是沒有實際操作意義的。規劃人生的思路一有,內在的自我一[
閱讀全文]
收入分布是偏態分布。中值四萬的分布達到八萬的比例是百分之十。中值二萬的分布達到八萬的比例是百分之二。四百萬人的百分之十是四十萬。一千六百萬人的百分之二是三十二萬個機會。UofWA的學生數量為四萬多。UCLA的學生數量基本相當。但是還有USC四萬多,CalTech,Barbara,Riverside,等等。Yougotthepicture.
當然,嚴格的統計數據和準確分析可能會有出入。但是大局是不會根[
閱讀全文]
首先兩者的工程水平就大體相當。雖然UCLA的總排名略高。但是加州學校人氣虛高。洛杉磯的經濟水平比西雅圖差太多,實習工作的機會是遠遠不如的。再加上本州學費的巨大差距,還都是大公校,用腳思考也知道正確的取舍。
如果不想離開西岸,斯坦福明顯是更好的選擇。伯克利勉強,靠近矽穀有一點點好處,工科水平也高一點,但是同樣是大公校,全學費也是不可接受的[
閱讀全文]
橫掃一度是很有快感的事情。但是仔細想來其實是挺缺心眼的事情。一爬的幾個學校的早期錄取基本都是排他性的。如果申請的是最心儀的學校,而且又被錄取了,其實才是最歡喜的事情。又何必畫蛇添足地去橫掃什麽的。況且每個學校之間的特點差異也是很鮮明的,哪個都申請也說明學生自己五心不定,必然難成大器。
如果申請一個次心儀的但是更可能的學校,在超一流[
閱讀全文]
吃的苦中苦,就能成人上人嗎?不一定吧。甚至是幾乎一定不。世界上吃苦的人多如牛毛。吃的苦比這裏絕大多數的能想象的苦中苦還要苦,可是還不是人下人。甚至古今中外有史以來,吃的苦中苦的才都是人下人。而根本沒有吃過苦中苦,卻又成為人上人的比比皆是。可見吃苦辛苦並不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條件。這裏的成功不僅僅是指世俗的成功,而是包括境界上的成功。
[
閱讀全文]
改變世界?發大財?良好工作?大數據,萬物皆聯,超級智能等等大概念熾熱如岩漿。說起來真是蠻不錯的前景。充滿了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做。
但是另一方麵,就好比北上廣深的房價,僅僅靠過去二十年三十年的曆史經驗,真得可以預測未來嗎?
其實仔細想想,電腦這個行當真是蠻虛的。一方麵是說,電腦業的發展就和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一樣,從[
閱讀全文]
有些一往無前地爬藤爬LAC的人,特別希望訂立無上標準。動不動就是一副不爬就天塌下來了的架勢。一派誰不爬誰弱者無能沒品的嘴臉。可是最後如何證明爬藤爬LAC是高明的選擇?還不就是去了個啥大公司,找個啥好工作。嘴上說什麽為了人類,有幾個像歐巴總統一樣,先幹點街道工作?話說回來了,幹街道工作的成千上萬。如果不是成了議員總統,幹街道能證明什麽?成[
閱讀全文]
推崇名校,推崇LAC的素質教育,推崇電腦等熱門專業,推崇領導力專注力,等等等等,其實就是推成功。何謂成功,就是對資源的掌控程度。管理職務的高低成功與否,不在於管理的人數,而在於管理的錢數,或者資源數。用古代話講,就是勳貴和官員,用現代話講就是擁有權和經營權。這兩個權大小的衡量,都是靠錢數而不是靠人數的。
然而,富貴險中求。尤其翻身的第[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