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是從哲學宗教的角度來講,其實從統計博弈的角度來看,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人生而不平等是常態的現實。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方向上,總體的平均的成功率,和個體的成功率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假定總體美國人群的前百分之十,可以達到大康水平,或者上中產水平。學習熱門專業的前百分之二十就能達到大康水平,而學習冷門專業的前百分之五的才能達到大康水平[
閱讀全文]
人生而平等是美國立國宣言。經法國大革命擴散後,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政治正確觀念。乃至於進一步推動了共產主義尤其是列寧主義對世界的衝擊。甚至於社會主義大失敗後,反而日漸蓬勃的白左有權主義。歸根結底都來自於這句理論。這一條造就了美國,造就了人類曆史上最繁榮的時代,也造就了兩次大戰和冷戰,造就了人類自我滅絕最接近的時代。因為現實是,人生而[
閱讀全文]
此次校園混亂,民主黨自相殘殺,共和黨作壁上觀,拍手稱快。用政治正確打壓共和黨多少年了,終於砸到了自己腳上。哈馬斯代表的就是民主黨中的流氓無產者這一派,總體而言就是社會下層,失敗者。包括大學生和教授裏麵的,以不著調文科生為主。學習卷不過,畢業沒工作。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所以隻有靠哭天搶地來找奶吃的主。講求有權主義,權利都是自己的,責任[
閱讀全文]
上文提到民主黨的黨策,一向是國際主義的。共和黨的黨策一向是美洲主義的。二戰以來,美國被架上了世界大哥的位置。民主黨也就趁機從上一次內戰的失敗陰影中翻身。所以說,全球化的確是民主黨的製勝法寶和看家本領。然而民主黨也因此從根本上是個縫合怪。畢竟要大搞全球化,就難免要把世界上各種各樣的人,撮合在一起。最窮的流氓無產者,和最富的全球大資本[
閱讀全文]
六四是大學生引發的引領的,絕大部分大學生參與。但是社會主體人群廣泛參加,絕大部分主體人民持同情和支持態度。包括相當部分的上層都參與的運動。目標是大部分上層,主要是國內實際利益鬥爭。最後還是建製派以軍隊武力徹底鎮壓。中下層和上層嚴重分裂。一六是至少一半社會主體人群,包括一部分上層參與的。部分大學生以普通人的身份參與,並沒有明確分離出[
閱讀全文]
選擇比努力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所謂努力,根本上是時間問題。每個人的時間大體上到可預見的未來,都是基本相當的,沒有數量級的差別。除了徹底躺平,無所謂努力還是更努力。所謂選擇,根本上是效率問題。往小了說是事半功倍。往大了說是南轅北轍,天壤之別。所以所有人都想選對的。問題是很多時候,沒有人知道什麽是對的,甚至根本就沒有[
閱讀全文]
東亞自古以來的錯誤認知,在民主黨白左的忽悠下,也在歐美近年來有了大行其道的類似病狀。這個症狀就是對知識,文化,文明三個概念的有意混淆。首先是知識和文化的混淆。有知識就有文化嗎?有文化就有知識嗎?知識分子往往也被稱為是文化人。這顯然是大錯特錯的。知識分子基本上要受到過正規教育,甚至要名校畢業。但是顯然在文化方麵沒有這些必要。完全缺乏[
閱讀全文]
中國的脆弱就在於有一個極為龐大卻也極為懦弱無能的費拉下層。美國人民多交點茶水費就反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是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絕不能丟了國家/皇上的體麵。整體社會結構即缺乏創新生產型的上層,也缺乏自立自強的中下層。怎麽可能在文明社會中有一爭之力呢?從上到下隻能是一種純分配機製。上層固然巧取豪奪,下層也隻是底層互害。這種黑暗森林的社會自然[
閱讀全文]
人類進入文明就意味著三六九等成為必然。所謂文明並不見得一定更高尚,但是一定要生產力更加發達。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有兩大跨度。其一是空間跨度,或者說人際關係跨度,社會化分工協作,規模化生產,全麵貿易。而因此也就必然產生階級和不平等。效率和平等是天然矛盾的。其二就是時間上的跨度,文明的傳承積累,可持續性滾動發展。巨人是一個一個肩膀搭[
閱讀全文]
某位網友信誓旦旦地研究選舉製度的邊邊角角,試圖證明拜登得位不正的合法性。其實完全是費拉做題家的徒勞。猶如一隻蒼蠅說馬車怎麽走都是因為它在馬耳朵旁邊低聲細語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結果。然而冷酷的現實是從古希臘到美國建國到如今,從英國選舉到美國選舉到台灣選舉,單就選舉製度細節而言千差萬別。完全不存在唯一完美永恒的答案,不存在做題家的標準答[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