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大號螞蟻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生而不平等地爬(下)

(2024-06-02 04:41:58) 下一個

前麵是從哲學宗教的角度來講,其實從統計博弈的角度來看,也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人生而不平等是常態的現實。也就是說在不同的方向上,總體的平均的成功率,和個體的成功率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假定總體美國人群的前百分之十,可以達到大康水平,或者上中產水平。學習熱門專業的前百分之二十就能達到大康水平,而學習冷門專業的前百分之五的才能達到大康水平。這也是為什麽大家都愛追熱門。但是其實也因此實際上更多全體人群中前百分之十的人投入競爭,也就是說熱門專業的入門者本身可能就已經是全麵而言前百分之十二的人了。換句話來說,有相應級別素質的人才,其實學什麽也都差不多。因為可能全體而言前百分之八的人,在冷門專業領域就已經是有前百分之五基礎的人了。因為很多優秀人才已經去追熱門了。更何況,具體到個人而言,也許總體上是前百分之十的人才,可是在熱門方麵其實隻是前百分之三十的人才,而在冷門方麵卻是前百分之三的人才。各方麵概率乘下來,冷門人才在冷門的潛力,也許比不上熱門人才在熱門的潛力,但是絕對比冷門人才在熱門的潛力高很多。而且很多時候,熱門可能隻是入門級的階段熱,卻在頂峰級的階段反而是冷。

 

就比如,為什麽要爬藤,T3,T5,T11,等等的市場分析或者商業模式的原理,其實就是贏者通吃原理。商品價格有兩大定價因素,一個是成本推動價值推動,一個是需求拉動。而對精英領導層的人才需求,總是超過供應的。因為真正的競爭,不是人和自然之間的,而是人和人之間的。國家組織社團家庭之間的競爭,永遠不是絕對更好的人才,而是相對更好的人才。所以贏者通吃是社會的基本常態。爬藤隻是其中的爭鬥之一。粗略描述就是,成績高一分,回報高三分五分十分。這也是為什麽爬大藤級T11,遠比爬小藤級T3,40,合算的基本原則。到旗艦州大T100級別,就逐步進入了個體貢獻者,而不是組織領導者的成本推動範疇。

 

這也是為什麽大藤級的人文學科,比自然學科普遍要強,而旗艦州大的自然學科普遍不差,而人文學科就更加弱勢。根本原因就是人文學科是與人鬥,贏者通吃團體代表性更明顯。自然學科與天鬥,成本推動個體貢獻更明顯。坦白說,去大藤學醫學理工這種個體奮鬥的專業,是有點浪費了上天安排的天賦機會了的。從角色而言是成功的,從表演而言是失敗的。反過來去小藤級強州大學些電腦什麽的打工熱門,也就不要在薪水上跟上大藤比了,兩者本來上天安排的條件和任務就是不一樣的,不具備可比性。或者說,人人平等的本意就是人人不具備可比性的平等,而不是人人在可比性條件下衡量出來的平等。

 

如果必須要比一下的話,或許可以這麽計算一下。假定以社會前百分之十的人,T100,的人生價值為基準。人生價值包括給自己和親人帶來的收益,以及對社區和社會帶來的影響。越是往上爬的人,雖然前者的數量很可能是大幅度增加,但是實際上後者的比例才是真正不斷提高。換句話說,前者的提高是建立在後者提高的基礎上的,而且還是分成比例在不斷下降的。這也是人類社會雞賊之處。用小小的皇冠去壓榨開拓者的運氣。所以說,爬藤看似風光,實際風險,猶如角鬥場中的角鬥士。一切都是上蒼的安排。無喜無悲。眾生平等。

 

明白了這個原則,再看熱門和喜好的矛盾,就容易通透了。比較最贏者通吃的娛樂業體育業,和最旱澇保收的醫生,就不難發現。最頂尖的醫生不論個人收入還是社會影響,都是遠不如最頂尖的明星的。同時最普通的醫生的個人收入和社會影響,又是碾壓最普通的文體從業人員的。簡單來說,就是隨大流學熱門,起點保底是比較高的,終點登頂是比較低的,尤其是不那麽喜歡和擅長的情況下。也就是求一個衣食無憂,安安穩穩。反過來講,去做一個自己喜歡擅長的冷門,競爭壓力也小,概率上也就更容易達到更高的山峰,欣賞更燦爛的風景,當然也更容易跌倒在無人走過的懸崖峭壁之中。這個就如ED不ED一樣,沒法說對錯。ED成了,總會後悔沒有衝T3。衝到溝裏去了,總會後悔沒有ED。一切榮譽歸於上天。一切苦難都是安排和考驗。切記切記。眾生平等,演好自己。

 

承認和接受,人生而不平等的事實,才能和自己和解,和這個人世間和解。這個不平等其實還涵蓋機會不平等。那些以為貧寒子弟翻身的故事就能代表社會還是平等的,隻能說是想多了,TYTS。就像上麵提到的,絕大部分人從來就沒有任何爬藤的機會。極少數下層的爬藤幾率,比起中上層差得太遠。就算這個極少數,也基本上並非絕對的下層,比如天賦極其聰慧的,比如家境因為動蕩或者移民一時跌落,但是依然有家教底蘊的等等。其實也都是上天安排的抽獎。而且即便某些社會環境下,階級流動概率稍大一點,也不可能改變整個社會根本性結構性不平等的狀況。就如科舉,算是以最公平的方式選拔最不公平待遇的典型。不平等的社會更加不平等了。差別隻在具體誰在天平的那一邊。對於僥幸中獎的,大讚機會平等。而絕大部分人沒中獎的,自然大罵機會不平等,中獎的為什麽不是我,一定有貓膩。所以一個真正良好的社會心態,就不應該是去追求公平,而是盡量限製不公平的程度。就好比下層的首要問題不是多爬幾個藤的問題,而是普遍上大學找工作,工薪高且穩定的問題。而不是一兩個翻身當老板,或者把老板都打倒的問題。孔子各安其位,各司其職,各得其所的思想,才是天下大同的本意。

 

也隻有建立這樣的心態,不同水平,不同擅長的人才能夠更好地合作。因為合作就是建立在不相同不平等的基礎上的。東亞裔的科舉式個體競爭,搞得爬上藤的和爬不上的好像天差地別,而且冤家路窄,有你沒我,交往也要門當戶對,反倒是沒朋友。反倒是南亞裔種性思維,一個好漢三個幫。有當箭頭的,也有當箭尾的,才射的出去,射的遠,射得準。能當幹部的就去當幹部,該打工的就打工。東亞裔也不要再比什麽州大工科比藤校文科掙得多之類。或者藤校生如何聰慧努力的屁話。而是要明白這都是天意,然後多看看州大工科和藤校文科怎麽做好自己合作共贏,開拓自己的團體,幫派,集團,產業。參與政治也不要就追求多幾個T11錄取之類的個體利益。而是如何讓絕大部分老鍾小鍾所處的中產上中產階級,如何能有醫生那樣的行會式壟斷,如何能夠少交稅,等等。減少整體階級差距的更加平等的不平等。而不是削尖腦袋,撞大運的個別進入上層的更加不平等的平等。所謂找到自己的位置和立場,不過如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心的日誌 回複 悄悄話 在文學城芸芸眾生的吃喝玩樂之間,難得一見的原創有思想的好文。收藏了。能清醒的認識個體,社會的關係,和指出一條出路。華人如果多花點時間,思考人生,改變自己和世界,就不會有那麽多的內耗,浪費時間,浪費造物主所賜予的天賦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