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Y知青在農村的最後一天vs.川普在白宮的最後一天 (老X) Y知青終於熬出頭,要離開農村了。 Y知青是我初中同學,沒有被推薦上高中,所以早我兩年、初中畢業就下鄉了。我下鄉到公社報到的第一天,就知道他是公社的“好”知青。記得當時接待我的公社主管知青的副書記,看著我老實的麵孔和墩厚的體格,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到了生產隊,要和貧下中農打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近年,當大眾被問及為什麽選舉沒有去投票?回答得最多的是"沒有時間"。 選舉日定在禮拜二,那已經是1800的時候。那時的很多選民生活在鄉村,多為小農經濟,他們周日都有固定的貿易活動。周日完成商貿活動,周-趕上馬車進城,周二投票後返回,不影響下-週的商業活動,所以選舉日就立法定在了禮拜二。 今天的生活程序早就與當年大不-樣。特別是位置較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IknowwhattheysaywhenI'moutoftheroom. ShouldIbeseeingsomeone,shouldIbetaking oneofthenewdrugsfordepression. Icanhearthem,inwhispers,planninghowtodividethecost. ...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20-09-05 15:37:27)
川普之為國捐軀者"loser"論,是去逝之戰士已不能再戰,故為"loser";中國文化素有"好男不當兵"之說,故充軍"sucks".這隻是我這"沈默大多數"之一員,幫川粉擺脫困境之一辯。LOL!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我的七七---潛伏、野合 (老X) 幹就幹了,不必尷尬,若有機會,再幹一場。 前一篇裏扯到農村來的G同學自敘的、考上七七後的“退親”一事。雖說也是大事,不過水到渠成。據G同學其後的細敘以及G同學後來過上的幸福生活,我倒覺得G同學這門子親的確是退對了。就算老X罵他“陳世美”,G同學也覺得值。 退親不是最終目的,而重新找一個城裏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我的七七---忘了打標點符號 (老X) 老W七七高考的笑話,永遠都是飯後茶餘的點綴,一輩子也忘不了的經典。 七七考完以後,三朋四友隻要得空,又經常一起聚在茶鋪裏喝茶聊天。這些老大哥多為文革前的中學生,能有今天這樣的機會,怎麽可能放棄?所以都參加了七七高考。 茶友中的老W,平常話不多,性格內向,大部分時間都是聽別人侃,心不在焉的。偶爾插[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我的七七---個個都是“陳世美” (老X) 七七、七八能上大學,實屬不易,顯擺一下也沒什麽出格,權作“雞湯”。如若你是從農村走進大學的,可能名堂還更多。中國的大學文化裏不是自古就有“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的或貶或褻傳統嗎? 讀研期間有一次從北京回內地,正好和一大學同班、也正在讀研的G同學同路。大學曾同桌,也幫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4)

我的七七---小平同誌的作用還是應該肯定的 (老X) 雖說今天上大學對年輕來講,是順理成章的事。隻要你努力,上大學的機會總是有的。但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革那種特殊的曆史狀況下,大學幾乎完全停滯,僅有少數文革後期推薦的工農兵學員,這對於求知欲極強的大多數年輕人而言,能有機會上大學隻是一種侈忘。當時,上山下鄉是順理成章的事;上大學卻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7)
(2017-12-12 20:38:51)
我的七七-錄取 (老X) 記得七七錄取發通知書那天,早上10點來鍾我就在學校宿舍區閑逛,打聽消息。中午時分,一好友收到哈爾濱船泊工程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盡管他並沒有填此院校,但畢竟劃了服從分配的押。再者這本生就是一所很不錯的高學,像我這種家庭出身背景,是不會被錄取的。那年頭“政審”,你懂滴。 看到錄取書已經發送,於是趕緊往家跑。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選擇“橋”還是"牆",那的確是因人而異。我和這裏很多華裔一樣,很自然的會走過"橋"去,而不會去碰"牆"的。和很多華人一樣,我也曾是"難民","六四難民",所謂"血卡"受益者,切身體會"難民"的苦充。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