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領出謀北上
張國燾成立第二中央後,紅四方麵軍中經常將紅一方麵軍的將領抓去開批判會。還派人在紅一方麵軍中大力宣傳張國燾南下的好處,批判北上的錯誤,揭發紅一方麵軍幹部的罪行。
由於受不了張國燾的打壓,左路軍中原紅一方麵軍的將領經常或親自或派人來找朱總司令、劉伯承校長(劉伯承被免去總參謀長後,調任紅軍大學任校長)述說苦衷,交換意見[
閱讀全文]
鄧小平同誌25歲時領導廣西百色起義,開始了革命軍事生涯。鄧小平走過的革命道路是一條勝利之路、成功之路,也是一條充滿艱險的道路。鄧小平同誌曾回憶說:“我在軍隊那麽多年沒有負過傷……但危險過好幾次。”
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寫道:“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父親是在生病昏迷的狀態下聽說的。那是因為,1936年底,父親得了一場非常嚴重的傷[
閱讀全文]
與董顯光夫婦成朋友
張學良自1946年冬天經重慶秘密飛往台灣以後,便進入了更加秘密的幽禁狀態。
高雄是張學良在台灣秘密幽禁的最後一站。在這裏他和趙一荻整整住了9年。一直住在西子灣附近的一處廢棄的炮台裏。當1954年冬天到來的時候,宋美齡忽然從台北派來一位啟蒙教師,這個人就是國民黨原駐美國的“大使”董顯光。
此次董顯光和夫人趙蔭芳雙雙飛到[
閱讀全文]
張學良因為長久禁在蔣家後宮,難免對政治隔閡,一旦出山,就有諸多混亂且不適應。他本來對自己的政治能量還有一定期許,但後來他感到迷惑了。台灣的政治他不懂,台灣的政治也不要他,他隻有遠離是非之地,到海外去獨善其身了。
不過這些都隻是阻張回到祖國內地的充分條件,必要條件還是他性格上的弱點,加上政治期望落差所致。
政治環境的幹擾
張學[
閱讀全文]
“一袋花生”起衝突
1971年,我初中畢業就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來到駐紮在雲南德宏州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支邊。
1973年9月20日上午11點左右,原雲建兵團三師十團(現德宏隴川農場)四營二連指導員從營部開會回來,因二連知青偷了九連一麻袋花生,他受到了營長、教導員的通報批評,並責成他嚴肅處理。他正黑著一張臉路過連隊的曬場時,兩個在揚場的成都知青不[
閱讀全文]
2006年12月16日,楊虎城孫子楊瀚攜自己40萬字的作品《楊虎城大傳》到北京與讀者見麵。他表示,為祖父寫傳記,他的目的隻有一個——讓全世界的華人了解一個真實的、全麵的楊虎城。
寫書緣由張學良不願再提楊虎城
記者(以下簡稱記):您怎麽想到寫《楊虎城大傳》?
楊瀚(以下簡稱楊):1991年,張學良獲得赴美探親的自由,我父親就想到美國和他見麵。當時中共[
閱讀全文]
頑固不化垂死掙紮
1945年8月,日軍投降後,孫殿英的部隊被國民黨改編為新編第四路軍,調往平漢線新鄉至安陽間牽製八路軍。這段時間,孫殿英勾結國民黨控製運輸飛機的要員,大做黃金買賣,發了一筆大財。
1946年6月,內戰全麵爆發,全麵進入解放戰爭階段。這時,孫殿英部又被改編為第三縱隊,進駐湯陰。爾後,孫殿英一麵抓民夫,拆民房,構築工事;一麵積[
閱讀全文]
15年前的12月8日,強大的蘇聯在事實上走完了自己74年的生命裏程,而策劃這一重大事件的隻是3個蘇聯地方政權領導人,決策時間僅僅用了不到兩天。
東斯拉夫三巨頭會聚小別墅
1991年“8·19事件”後,作為蘇聯政權核心力量的蘇共被迫停止活動,整個國家陷入混亂,各種分裂勢力異常活躍。隨著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告獨立,蘇聯大廈搖搖欲墜。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等人[
閱讀全文]
台胞反抗逼走三任日本總督1895年5月,日本政府任命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為台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是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他在台灣創立了殖民統治官製,發動清莊運動,大肆屠殺反抗日本殖民者的台灣同胞。然而,台胞反抗日本殖民者的鬥爭仍然接連不斷。1895年12月,由簡大獅和陳秋菊領導的起義軍向日本殖民統治的中心——台北發起了進攻,震驚了日本朝野。1896[
閱讀全文]
1949年春,國民黨政權已陷入崩潰前的一片混亂,孫科於3月辭去行政院院長職務後,由廣州移居香港。
孫科在香港居留期間,對時局深感“悲觀”,對政治及一切事務均表倦怠。1950年秋,孫科偕夫人赴法國,暫住老友、前駐蘇大使傅秉常在巴黎郊外的別墅,開始了他流亡海外的歲月,是年孫科60歲。
1952年,孫科夫婦來到美國,那時無任何固定收入的孫[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