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老一輩的四川人,上至士紳階級下至販夫走卒之流,對明末清初張獻忠屠蜀的史事差不多都耳熟能詳。我小時候聽當過塾師的外婆講這段史實,說起當時川人血流漂杵、屍骨蔽野的慘酷情形,雖是講古,外婆臉上仍神情黯然,唏噓連連。我聽到心驚處,忍不住發問:張獻忠何以這樣濫殺川人?外婆說,張獻忠是老天爺降下的魔王,來擾世害民。又說起那句膾炙人口的張獻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真實遺址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內外各處,男女異群,不窺壁外,不出外庭。出必掩麵,窺必藏形,男非眷屬,互不通名。”——這段出自《女論語》上的話可以一言概括之,那就是“男女授受不親”。不了解中國古代曆史的人,差不多都把紙上寫的,當成實際上已經做了的。於是,在不知不覺之間陷入了一個誤區——根據古希臘神話的記載,男人和女人是一個圓球的兩半,按照基督教的教義,夏娃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閹宦———即宦官,是一個耳熟能詳的詞語。中國的宦官,從可記載的信史開始,便屢屢見於正史野集,距今已有3000餘年的曆史。但是,宦官並不是中國惟一的獨特的曆史現象。據考,宦官具有很強的世界普遍性。距今三四千年前,古埃及、古希臘、古巴比倫、印度王國,都曾出現過宦官這一特殊群體。在歐洲古希臘時代,當時著名的曆史學家希羅多德,在他的名著《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留學生們紛紛遞條子五十年前,也就是1957年的11月2日至11月20日,毛主席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到蘇聯訪問。我作為彭德懷元帥的俄文翻譯參加了兩個國際會議的翻譯工作。毛主席在莫斯科期間,百忙中特意抽出時間於11月17日去莫斯科大學看望了中國留學生們,留給了人們難以磨滅的印象。莫斯科大學是蘇聯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也是世界上一所著名的綜合性大學。這個大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通常來說,事情發生得愈早,給人們的印象愈模糊。上個月的事總不如本月的清晰,童年時代的不如青年時代的記得牢靠。正如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在剛轉身而去的時候,衣服、頭發以至鞋子,都清清楚楚在你眼裏,走得越遠,背影越模糊,到了視界的盡頭,隻剩下一個黑點,最終全部消失,無影無蹤。中國曆史上的許多人和事,則恰好相反,越古老的越清晰。柳下惠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一條木帆船從湘江經湘潭,漂到了漣水河。毛澤東和楊開慧帶著兩個兒子岸英岸青,毛澤民幫著照看兩個侄子,一路上說說笑笑,不覺快到銀田寺了。毛澤東身著長衫走出船艙,來到船頭。兩岸熟悉的青山映入眼簾,毛澤東頓覺眼睛一亮,覺得格外的親切。離開家鄉十來年時間,山還是這些山,水還是這些水,他卻經曆了不平常的風風雨雨。自他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擔[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從毛澤東去世到今天的30多年間,書籍、報刊上出現了大量以“親曆”筆法記敘他日常生活、言談舉止的文字。不過,這些記敘一般都以1949年以後的毛澤東作為對象,對於1949年之前的毛澤東的同類記敘,是比較少見的。
聶紺弩(右)與妻子周穎合影  少見,卻不是沒有。聶紺弩1945年9月在重慶寫的一篇文章《毛澤東先生與魚肝油丸》,就屬於這一類文字。  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公子還是小姐孔令俊孔二小姐,乃民國時期“四大家族”之一、行政院長孔祥熙的二千金,“第一夫人”宋美齡的幹女兒。她從小便撒野成性,在學校最喜歡挑起同學打架鬥毆,自己則作壁上觀。10歲出頭,她就學會射擊,13歲即會開車。孔二小姐不著女裝,留大背頭,或西裝革履,歪戴禮帽;或商賈打扮,手持折扇,口叼雪茄,令人莫辨雌雄。有人稱她為“混世魔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60多年前,羅胡斯·米施曾是希特勒的保鏢、電話接線員和侍從,並陪伴希特勒在其藏身的地下碉堡裏度過了最後的日子。那時的他隻是一名納粹黨衛軍中士,在希特勒的團隊中並不算重要人物。然而,隨著那個動蕩年代見證者的一個個離去,這名普通士兵變得越來越重要,他成為了希特勒的最後日子僅存的親曆者,但是,目前已經90多高齡的米施一直稱,他將把62年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