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葉

記憶中曾跳動的燭光 今夜又照亮臉龐
個人資料
博文
(2013-03-09 15:37:29)
多倫多的春天來得比較遲,也比較突然,常常在三四月間還有一場大雪,溫度仍然在零度上下。女人們穿羽絨衣穿了整整5個月,煩死了,但是還不能脫下來。終於有那麽一天,溫度一下子升到十幾度,地上的雪在一夜之間化了,人們可以脫下厚厚的冬裝,穿著T恤在外麵逛。從冬天到春天,也就是那麽幾天時間。從我上班的地方到通勤的火車站,大約走路是十幾分鍾。冬天的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3-07 17:35:16)
經紀行賺錢一個部分是靠從客戶那裏賺手續費,但是這部分是小頭,還有一個大頭是靠幫助企業賣股票債券等,比如大家都熟悉的IPO。經紀行給公司發行IPO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代理,抽手續費(當然也不少),還有一種叫“包銷”,就是一家或幾家經紀行銀行組成的財團把這批股票直接買下來,再倒騰出去,這樣賺得更多,因為風險由財團承擔了,企業會把股票的價格壓的比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3-06 17:36:24)
打冷CALL也不是天天都很糟糕,有時還蠻有喜感的。比如有一次,默罕默德撥了一個號碼,接通之後他報上來處“BarneyandMaget,對方沒聽清,以為是“BarandGrill”,還說“好極了,你們那裏有牛排嗎?”默罕默德順勢說“你象要半生還是熟透?”還整兒八經地抄下來那人的地址,掛上電話,哈,讓他等著去吧。不過這樣重複的毫無技術成分的工作對於一個人的耐性是極大的考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3-05 17:09:21)
如果誰看過2000年好萊塢電影BoilerRoom的話,多少會明白我在說什麽。最早幹這事的是華爾街人,用欺騙加高壓的方法讓客人按照他們的意誌買股票,這種銷售手段被稱為鍋爐房。當然,到了九十年代對於證券業的管理加強了很多,經紀行也不見得再敢欺騙顧客,但是這個銷售手段一直都存在。具體的操作方法,羅伯是這樣跟我們講的:首先是用電話薄,按照上麵列出的電話號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3-03-04 16:45:23)
找工作還挺順利,兩個星期後我進了BAY街上一家經紀行,名字叫Barney&Maget。BAY街算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幾大銀行的總部都設在這裏,因此而得“中心”之名。90年代初的時候加拿大的銀行和經紀行是分立的,因此還有一些獨立經紀行,名氣做得很大,可以和銀行競爭。現在BAY街上還有一些小經紀行,但是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都無法和銀行競爭,也沒那個資本去擴大市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半天的功夫我已經承受不住,平倉。又虧了靜下心來分析,我買的銀礦股不到十塊錢一股,屬於風險比較大的,自然上下浮動也是幅度很大,如果我買的是比較貴的股票,比如藍籌股,其波動幅度相對一定會小一些。加拿大的股市沒有美國那麽複雜,除了資源股,就是銀行股,這個時候還有個幾個科技股比較紅火,最知名的莫過於Nortel(北方電訊)了。說到Nortel這家公司,在電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到今年為止,我在證券經紀行做了18年了。證券,包括股票基金債券等等;經紀行,是按照香港人的說法,英文是Brokerage。在這18年裏我做過小經紀公司,大基金公司,銀行下屬的經紀行。我90年來加拿大,最國內國外讀的都是經濟學,但是進這一行是一個偶然。話說95年的一天到圖書館借了一本peterlynch的自傳-peterlynch大家都應該知道的,就是那個華爾街著名的fidelity基金經理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3-01-29 18:35:52)
洗腦,或者說培養,應該是從小開始的。我小的時候,我爸要是給我端杯水,或者買個糖,總是要稍帶上一個問題“也不知道將來我老了以後,躺在病床上,召喚我的女兒給我做點事,她會不會嫌煩呢?”,我當然說“不會煩”,他老人家就說“現在說得好啊,誰知道到那個時候會怎麽樣,久病床前無孝子啊”。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他買了一個大西瓜,切一半,讓我用勺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3-01-28 16:00:58)
我以前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的標題,叫做“爸爸的花兒謝了”,寫的時林海音的父親患肺病去世之後,院子裏他種的花兒謝了,才十幾歲的林海音一下子變成了家裏的頂梁柱,再也不是無憂無慮的大小姐了。
喪父的感覺,無論在什麽年齡都是一樣的,不論你是未成年人還是成人人,我是這樣感覺的。還記得有一位老作家(忘掉名字了),60多還是70[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2-12-08 17:25:03)
先總結一句話,1942是真正的好電影。不煽情,不做作,不拖遝,不低級趣味,不奉迎洋人。
上一部讓我願意看第二遍的中國電影是“活著”,1942是第二部,但是1942的水平高於活著。這次看的是槍版,等高清版出來,我還得再看一遍。
不評論這電影了,我也評不了,唯有對馮導和劉震雲的佩服。
倒是有點額外的感想:
電影裏麵的主要人物是個殷實的地主,有豪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