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南懷瑾先生:累積善行下去,那個自性的光明...都出來了
托拉斯帝股
0位粉絲
1樓
累積善行下去,那個自性的光明...都出來了
——南懷瑾先生
我們人性本來個個是佛,為什麽我們不能成為佛呢?無始劫來這個染汙塵垢去不掉,非要用方法來修治它不可,修行可使它恢複本來的光明。
是故,要當集一切善行,救一切眾生,離彼無邊客塵垢染,顯現真如。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看了動物親情的故事,是人就不會再殺生了!
諸惡莫作
1位粉絲
1樓
看了動物親情的故事,是人就不會再殺生了!
我為之震撼!所以我發誓永不殺生食肉!
班羚飛渡
文/沙石
我曾見過一場異常悲壯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震撼了我,我從此發誓不再傷害哪怕再微小的生命……
那是在一次圍獵班羚的過程中。班羚又名青羊,形似家養山羊,擅長跳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3-09 08:07:14)
阿難七夢
vxz1112
3位粉絲
1樓
《阿難七夢經》載,阿難在舍衛國做七夢,來問佛,佛一一回答,謂皆預兆未來佛法之事:1、夢陂池火焰,表未來比丘惡逆熾盛;2、夢日月星辰沒,兆佛涅盤後諸聖人亦隨之涅盤,眾生眼滅;3、夢比丘在不淨坑中,白衣登頭,兆出家比丘死入地獄,在家白衣多生天上;4、夢群豬來牴突旃檀林,兆將來白衣入塔寺誹謗眾僧,破塔害僧;5[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莫殺生,多放生!--寫寫我認識的人經曆的殺生惡報
法眼觀世音
0位粉絲
1樓
莫殺生,多放生!--寫寫我認識的人經曆的殺生惡報
我本人是在山東萊蕪的農村長大的,今天我想說一下我們村裏的我認識的兩個人因殺生而遭遇的果報。
和我老家在一個胡同的的一個爺爺,平時經常拿槍打斑鳩,鴿子,也經常去地裏打野兔,槍法非常之好。但惡報也隨之而來,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3-08 10:03:26)
後一代超過前一代
vxz1112
3位粉絲
1樓
古時候,政府官員戴的帽子稱為「進賢冠」。那個帽子像樓梯一樣,前麵低,後麵高出一層,代表前麵是自己,後麵是下一代。戴上帽子是提醒自己,希望下一代一定要高過我們這一代,這才是稱職,有成就。如果後麵一代跟你差不多,你完全失敗,沒有成績可言。古人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都含有很深的教學意義,佛法講「表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3-08 10:03:10)
悲心濟物,自感業消
vxz1112
3位粉絲
1樓
戒妄居士,行世仁慈,樂天知命,工於書畫。初信基督,不識佛法。後因公公,重疾在床。聽聞觀音,廣大靈感,尋聲救苦,倒駕慈航,普濟群萌,畫佛功德,殊勝無比。乃發願,畫觀音,祈求公公,病體康複。
畫前,沐浴更衣。畫時,攝心一意,一筆一稱,一畫一念,觀音聖號,至誠懇切。畫作既成,公公病體,得複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0-03-08 10:02:30)
我所見的真感應
vxz1112
3位粉絲
1樓
學佛這短暫的幾年來,在功夫上進進退退,所幸遇及恩師。每當偷懶懈怠後,憶念師父的身教、言教,不禁慚愧萬分地再提用功之心。
猶記得皈依那日,師父在那堅定慈悲的眼神中對我說了:‘我們大人都會要小孩子聽話,所以大人學佛要如同孩子般聽話。’回程中一再回味此話,也一再地淚眼婆娑。終有,踏破鐵鞋無覓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0-03-08 10:02:16)
放生,真的很好
vxz1112
3位粉絲
1樓
俗諺有雲:‘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若是世間,財食小福,不值一書。若為了生脫死,修佛大福,即值讚歎。
廖裕老菩薩,性慷慨,樂助人。笑臉常迎,慈祥貞靜。學佛因緣,起自一場,生死車禍。憶及當時,心有餘悸,亦至感恩,如來加被。十年前,老菩薩與同修,共乘一車,由信義回程,山路彎蜒,於郡坑處,車滑出道[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超越血癌的博士
vxz1112
3位粉絲
1樓
上道下證法師
‘他若死時汝救他,汝若死時天救你。
延生愈病別無方,戒殺放生而已矣。’
上圓下因老法師開示:‘殺有殺之惡果,放有放之善緣。末法娑婆,世道人心,日趨澆漓,為滿足口腹之需,無時不殺,無處不殺,推行放生,尤為困難!’此文之主角,就是一活生生的例子。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0-03-08 10:00:37)
至仁所感,惠及群生
vxz1112
3位粉絲
1樓
蘇腦居士,不識文字,賦性澹如,溫厚慈愛。十餘年前,伴同修至三總候診,見醫院中,人潮穿梭,麵露愀容,歎人生苦短,卻為病魔所惱,業力窺伺,無常迅速,頓有所悟。返家後,立斷葷食,皈心三寶,稱念彌陀。倘非根器素利,於此濁惡世中,何有此大智慧?實自詡聰明智巧者,望塵莫及。
而後,行住坐臥,一心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66]
[67]
[68]
[69]
[7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