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平詩稿

一鶴排雲上,詩情到碧霄
個人資料
博文
【沁園春】文學城開博四年有感(2011) 四載勾留,多少神思,堪憶紛紛。有茶亭向晚,偶烹梅水;詩箋起鶴,欲拂行雲。花徑留蹤,蓬窗落雁,卅萬殷勤客叩門(1)。心猶怵,怕無才寸管,貽笑諸君。 觀來聚散無痕,問四海知交有幾人?掬誠情結友,芝蘭可得;冷眸閱世,清濁能分。莫弄機心;毋須作態,千古文章一字真。新來懶,覺啼鶯漸老,無意爭春。 (1)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浪淘沙】水鄉的思念(2008) 小巷自橫斜,依水人家。清江幾曲繞堤沙。莫訝橋頭人不見,人在天涯。 鄉夢總堪嗟,又送年華。相思輕叩綠窗紗。何日江南重執手,共賞煙霞。 【浣溪沙】遊德雜詠(2007/2009) 一.《海德堡古堡》
古堡殘垣染夕陽,當年鏖戰費評章,後山飛彈破宮牆(1)。 對岸哲人猶有路(2);舊時詩侶未成雙(3)。臨江遙想意茫茫。 注(1)。1689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水調歌頭】寒夜即事(1972)時在貴州,某夜小聚,薛君應邀以美聲唱西洋歌曲。餘歸而依毛澤東詞的格式,試填《水調歌頭》陋室清寒夜,小聚兩三家。座有薛君金嗓,眾掌喜迎迓。掃卻陳腔濫調,招至海浪山國,雷鼓卷平沙。尤愛《小夜曲》,歎少並蒂花。人如雁,情如水,付天涯!不信長看、異鄉兒女此年華!魂斷長空鴻鵠,夢繞江南春草,叵耐北風斜!為謝高歌者,殷勤更請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碧宇清霜凜凜風,
郊原快走效飛鴻。
身腰自喜無衰步,
猶是稀門未老翁。 (20160104)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唐人宋之問在庾嶺時,秋天看到從北麵飛來的大雁,有“陽月南飛雁,傳聞自此回”的詩句,說明秋天(陽月)雁是向南飛的。杜甫有“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的句子,老杜這詩查下來寫於暮春,南飛的大雁是該飛回去了。我在北歐瑞典,從去年就開始注意雁飛的方向。發現經秋入冬時,橫空而去嘹唳不止的雁群,都是向北或西北方向而去,從沒有看到過冬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在蘇州金雞湖時,適逢霧霾黃色警告,江天混沌一片。而近處高樓上不斷跳出的仍是“蘇州你好”的問候。感而得句。 霧霾千匝裹重樓,混沌江天若夢遊。
倩女有顏多罩麵;名園無樹不含愁。
黃橙警告聞司慣;心肺沉屙懼未休。
偏是霓虹能作態,朝朝你好問蘇州。 【附詩壇朋友留言】 •曲師節日愉快!大讚頷聯及首尾兩聯妙諷。煙雨江南落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5-12-21 07:07:05)

遊常熟那天,還去參觀了翁同龢故居。翁是鹹豐年間狀元,曆任刑部,工部,戶部尚書,更是同治和光緒兩代帝師,在朝四十年。但他處帝師之尊,樞臣之重,卻一生嚴於律己,忠誠孝悌,勤政清廉。後因支持維新改良,觸犯慈禧,老遭罷黜。回歸故藉時兩袖清風,先賃屋而居,後築廬隱居終老,曾有“歎息無家老逐臣,祗餘兩膝拄孤身”句自歎。臨終回憶一生,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15-12-18 05:50:31)

今秋回國,撥冗和妹妹一家,同遊常熟。想去常熟久矣,因為那兒有柳如是和錢謙益的墓。是日,秋霧正濃,細雨時來。柳墓在虞山腳下,綠樹叢中。觀之一碑,一亭,一塋而已。新碑立於1982年,碑文讚柳抗清複明的愛國誌向。墳塋封土無草,頂端有一株闊葉蘭類的植物。柳原姓楊,後改名柳如是,號河東君,亦名絳雲;雖身在煙花,然心誌高遠,才氣清超。嫁明清兩代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3)
近來回滬一次,別卻詩壇月餘,歸來見寒硯詩妹贈詩,感而和一首,以謝詩友深情。 遠旅初歸待望春,衣衫猶帶故園塵。
飛來硯畔深情句;慰得燈前萬裏身。
案有詩文追日往;心存科技奮程新。
自嘲底事能忙碌,應是稀門未老人。 (20151215) 【附】寒硯原玉兩首 【七律】乙未年末贈曲師
叱石呼羊又一春,每教低草染無塵。
問緣多是行吟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看Youtube上的《絕版賞析》,正好看到一集談裘盛戎的唱腔。裘是花臉,花臉唱腔一向追求氣勢磅礴,聲音洪亮。台下聽眾一覺得如雷貫耳,就大吼一聲“好!”然裘盛戎對花臉的唱法作了摸索和改進,在剛中添加了柔的韻味,從而顯得深厚,深得觀眾喜愛。 那天請來的嘉賓是蔣錫武先生。蔣先生本是科班出身,唱過戲,也編過京劇,後因嗓子壞了,才去《藝壇》當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