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穀雄風

有所思,有所感,從曆史的時空中來,再回到曆史的時空中去。
個人資料
歸檔
博文

——鏡像中的戰後海南島盟軍戰俘解救記錄(7)
我們再來看澳大利亞戰俘的生活狀況。
海南人用的石磨碾米機,被引進到澳洲戰俘的廚房使用。
中尉S.F.Anderson正在他的菜地忙乎。前麵說過,沒有足夠的糧食和蔬菜,隻好自力更生。

大兵J.Devenish正在夥房煮飯,鍋裏全是湯,沒什麽幹貨。
大兵N.W.Benbow在戰俘營夥房。
大兵C.G.O'Donnell在戰俘營的澳大利亞夥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鏡像中的戰後海南島盟軍戰俘解救記錄(6)
盟軍戰俘之所有如此多的人患病,乃至於其生活環境惡劣,居住條件簡陋,經常飲食無著。據前麵提到的卜力傑下士的日記所載,有時一天甚至隻有不到三兩米的配給,蔬菜稀少,肉更是罕見。
下麵就是美軍解救隊看到的當時(1945年8月28日)八所戰俘營澳大利亞和荷蘭官兵的生活條件。
戰俘營房屋頂,用滿是小孔的鐵皮[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鏡像中的戰後海南島盟軍戰俘解救記錄(5)
而在荷蘭大兵中,其情況更糟。
下麵是荷蘭戰俘中的患者。
大兵A.Cooper患胃潰瘍三年。
中尉C.Ravensvaay患慢性痢疾。
下士C.Kort患慢性瘧疾和腳氣病。
下士A.Batenburg患慢性痢疾和慢性瘧疾。
50歲的準尉Peese-Binckhorst患腳氣病和皮膚硬化症。
中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鏡像中的戰後海南島盟軍戰俘解救記錄(4)
八所盟軍戰俘營的官兵,三年時間裏,遭受饑餓、死亡和疾病的困擾,許多人已處於死亡的邊緣。在一係列困擾戰俘的疾病中,如痢疾、瘧疾、腸炎、潰瘍、皮屑、硬化症及其它慢性病等,最令他們頭疼的,就是腳氣病。下圖是戰俘中典型的腳氣病患者所導致的生殖器的臨床症狀。
腳氣病太困擾人,甚至造成死亡。有必要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鏡像中的戰後海南島盟軍戰俘解救記錄(3)根據前麵提到的澳洲戰俘卜力傑的日記所載,至少在1944年初時,盟軍就已探明了設置在海南島八所的戰俘營的位置,並開始派遣轟炸機前來,轟炸當地的日本鬼子,但每次轟炸總是繞過戰俘營,以避免誤傷他們。顯然,卜力傑所提到的盟軍飛機,應該是美軍的飛機。實際上,美軍早就知道這裏所關押的盟軍戰俘。早在1945年的上半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鏡像中的戰後海南島盟軍戰俘解救記錄(2)
八所的盟軍戰俘營主要由三排建築物組成,一排是澳洲大兵住,另一排則是荷蘭人的營地,剩下的一排房子,就權充臨時醫務所了。在從安汶島運送這些戰俘到海南島前,日本人就承諾說,到了新的地方後,會有醫院等設施,可是一直到1945年8月底,他們被美國佬解放時,這些病怏怏的戰俘,都是住在臨時搭建的戰俘營醫務所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鏡像中的戰後海南島盟軍戰俘解救記錄(1)
抗日戰爭期間,更準確地說,太平洋戰爭期間,海南島上有一座盟軍戰俘營。這座盟軍戰俘營位於北黎灣畔的八所(現東方市八所鎮)。八所在古代原為感恩縣地,後為昌感縣地。相傳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為統一全國,揮師渡海入瓊,派10個所(軍隊的編製名稱)的兵馬,守護北部灣畔。這裏是10個所中的第8個,故得名。1950年代正式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鏡像中之南太平洋新不列顛島上的中國戰俘(7)
中國戰俘在新不列顛島的死亡是驚人的。前麵說過,被日軍從中國擄掠押送到這裏的中國戰俘有1600多人(具體數據尚需進一步查證)。根據澳洲的記載,被關押在亞包中國戰俘營的中國官兵,就有653人死亡。如果算上因從中國到南太平洋遙遠距離之運送期間的死亡,其人數會更多。從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鏡像中之南太平洋新不列顛島上的中國戰俘(6)
血債要用血來償。但在民主國家,一切都要遵循程序,要以事實說話,要重證據。故原中國戰俘被解放後,一邊恢複、整訓,等待回國的安排,一邊就要在對日本戰犯的辨認和審訊中,提供證據,讓日本侵略者得到應用的懲罰。
下麵一組照片,就是反映中國官兵對日軍戰俘的指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流放在熱帶叢林的中國抗日將士-鏡像中之南太平洋新不列顛島上的中國戰俘(5)
樂極生悲,屢試不爽。
許多人能抗住沉重的壓力,忍受痛苦的煎熬,但卻無法抑製巨大的喜悅過後所引致的精神錯亂,導致活生生的一條生命,在重獲自由之後消失,殊為可惜。
在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所藏的這批亞包中國戰俘營的照片中,有一張中國軍人死亡後的照片,上麵標明,194[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56]
[157]
[158]
[159]
[16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