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校正:美國【福德海】雙月刊編譯小組
用什麽方式在念咒修行的時候能夠一心專注不會起妄念?
仁波切開示:在念誦的時候,譬如我們以金剛薩埵的觀修作為例子,在金剛薩埵的實修裏麵,一方麵念金剛薩埵的百字明咒語,一方麵要觀想金剛薩陀的身體流下甘露降入我們的身體,而罪惡流出我們的身體之外。如果能夠配合;心作觀想,語念誦咒語,用這個方式心就容易專[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cbtwdangka.com/bbs/read.php?tid=5168&fpage=15
 
(本文僅供參考,密宗行者要依止傳承上師的教授修行)  
  保持對上師的清淨信心。而這清淨的信心,便是密宗弟子和上師之間的三昧耶戒。
  
 一位上師一生中所有顯現出來的事業和弟子們有很大的關係。這個關係就是上師與他的弟子之間自然所展現出來的一種戒律,此戒律即是所謂的“三昧耶戒。”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cbtwdangka.com/bbs/read.php?tid=7057&fpage=6
六種執著(生活中的六道)-創巴仁波切
六道是輪回之六境,“道”意指我們所住的實相之某一特定境界。因為我們貪戀熟悉的環境、慣常的欲望與渴求,以致於無法擁有寬廣的心境;我們緊抓著習以為常的模式,因為迷惑提供了廣大的熟悉場地,使我們沈迷其間而無暇他願。我們害怕失掉這種安全與娛樂,因此不敢跨步至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cbtwdangka.com/bbs/read.php?tid=7154&fpage=5
菩提心就像是珍貴的如意寶。岡波巴融會了兩種傳承:其中之一是那洛六法,包括大手印與阿底峽的噶當法式;另外便是第三世噶瑪巴--即朗瓊多傑所精通,且加以融合的大圓滿與大手印。教法的深奧便是加此增加的。目前我們所修持的大手印,便含有阿底峽於皈依儀式時的教法傳承。菩提心與菩薩修持二法,也融合了梅紀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cbtwdangka.com/bbs/read.php?tid=7109&fpage=5
雖然有許多報身淨土,也有很多化身凡聖同居土,但除了一個例外,一般人是不可能轉生那些淨土的,你必須達到初地菩薩以上的果位才可以轉生這些淨土。至於那些凡聖同居的化身佛土,即使你可能轉生那裏,但是不是值得也還是個問題。例如說:我們所在的這個釋迦牟尼佛的化身佛土,佛在這裏示現。他的教法也存在,若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cbtwdangka.com/bbs/read.php?tid=7263&fpage=4
了解“菩薩戒”之種種利益,如何受“菩薩戒”以及如何持“菩薩戒”非常重要。不了解這些,而光說某人已受“菩薩戒”,無甚意義,就好像說:“我現在要去找我的馬,但我不知道我的馬長相如何?”佛法稱依菩提心趨入正覺之道為大乘。由修菩提心而引發開悟之心,過去及現在之諸佛菩薩依此而得殊勝成就,未來之諸佛菩[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9-05-24 07:20:52)
http://www.cbtwdangka.com/bbs/read.php?tid=7339&fpage=2
我們都誕生了,也都將要死去。
所有的生命都要去麵對死亡。
在過去長久的歲月中,許許多多的人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卻從來沒有一個人能不死的,生的另一端就是死,這是可以確定的。
但雖然每個人都會死,一般人卻都不會去注意這件事!隻知迷戀輪回中的事物,貪圖世間的享受,而且因為沒有接觸過佛法,他們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cbtwdangka.com/bbs/read.php?tid=7259&fpage=3
  〖常念無常.精進求出離〗
  學佛精進的人常會念及生命的短幻,因為我們從不知道未來將如何,或何時我們會過去。禪觀死亡的種種及它何時將到來,會讓我們學習並了解生命的無常,進而生起出離心,並減少對塵俗的一切執著。就像我們計劃由這個地區搬到另外一個地區一樣,聰明的人心裏會先有個譜,嫻熟的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cbtwdangka.com/bbs/read.php?tid=7218&fpage=4
教授者:喇嘛給頓仁波切
內 容:對上師祈請最單純也是最高深的方法即心不造作
原標題:對上師的祈禱——透徹感人的開示
心地家園轉載校對:隨緣
上師是來自法身金剛總持多傑羌的證悟,其間的傳承沒有絲毫的毀損或間斷,如是意味著,我們對上師祈請之時,是對那覺悟的心祈請,上師是那覺悟的慈悲,具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http://www.cbtwdangka.com/bbs/read.php?tid=7254&fpage=4
如今在這社會裏有些老居士認為自己的子女不孝順,因此家庭中也產生了很多的矛盾和糾紛,我們在流轉於人世間的過程中,子女不孝順父母,父母對子女不公平,先生不關懷太太,太太不包容先生等等之事情的確存在,這是輪回中的一個正常現象。然而,我們學佛人不應該以世間的觀點來看待,也沒有必要過度的執著。一般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