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幹枯的胡楊^_^

一些文字與幾張圖片Email: dream_land_there@yahoo.com

WeChat: sunsetset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博文
(2018-12-31 23:18:23)

《WelcomeHome,Son》今年的暑假,送兒子去新加坡,到Step-Mother家,同他的Step-Sister一起去過個開心的假期。美國的暑假有三個月長,我要上班,不能一直陪他,於其呆在美國家裏死耗,還不如送去新加坡,與他的同齡人一起生活。兒子本來就在新加坡出生,此番去,一定是天時地利人和,順風順水。兒子今年十二歲,而十二歲剛好是可獨自剩機出國的最小年齡。訂好機票,新加[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我一般不去子女壇,一來是忙,二來是發覺子女壇的主題大多是考試,是名校爬藤,而不是人格的培養,我對此不是非常感興趣,個人覺得成功的路千萬條,不能複製,父母隻要掌握個大概方向,其它的就讓孩子們自然發展,如同山花自會在春天裏綻放。 第一次在子女壇發貼是在一年前,當時女兒收到幾所大學的入學通知書,自己有了決定後,我就來子女壇替女兒問問大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18-11-05 23:35:54)

作者微信號:sunsetset 四十年前,我還沒讀小學時,我家曾養過隻貓。那時沒有貓的專用食物,我們吃什麽,它也就吃什麽,家裏沒東西吃了,或它要吃葷了,貓就自己出去抓鳥,抓魚,抓老鼠吃。 有次,在住家的二樓頂,貓猛撲向一隻停在屋簷邊的麻雀,一下子沒刹住,從高高的屋簷摔落到了地麵,如是人的話,非死也重傷。貓似乎也受了點傷,或受到了驚嚇,靜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8-08-16 20:10:08)

(作者微信號:sunsetset)第三天霧濃,溫暖無風,走在沙灘上極其舒服,隻是太平洋並不安靜,怒海狂濤。最後的五六英裏是在細軟的黑沙灘上走,深一腳淺一腳的,所以行程並不快,同兒子邊走邊玩,不知不覺在中午時分,最後這段路走完了。我喜歡在濃霧裏走,好象永遠不知道前方會出現什麽,一個陌生的空間陌生的世界,徒增許多神秘感。到終點後,我特意拐道去了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8-08-15 19:10:52)

(作者微信號:sunsetset)這二十五英裏的海岸線有二段是一定要等到退潮時才能過的,我們可稱之為危險地段,各段大約四英裏長。有許多故事,有人在漲潮時想通過這些地段,沒算好時間,走到一半潮水漲上來淹沒了去路,回頭望發現來路也不見了,隻得往山上爬,如不巧是懸崖絕壁爬不上去,隻能在水中待幾小時等退潮。幸虧一般潮水最多漲個八英來尺,除掉海平麵本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8-08-14 16:37:04)

(作者微信號:sunsetset) 迷失的海岸(LostCoast)在加州西邊,此地由於地質原因不易被人類開發,所以如地名所示,這是段被人類遺忘的海岸線,也正因為被人類遺忘,才保持了自然原貌。 有天我聽朋友說起這地名就來勁了,我喜歡自然,原始,又神秘的東西,當時就尋思著:等有機會一定得去看看。 這不,趁今年兒子暑假,早早申請了準證,於八月中成行了。 連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18-04-01 01:33:41)

不來矽穀,還真不知道錢不是錢,隻是個數字而己,不來矽穀,也還真不知道自己有多窮。 以前在猶他,拿著自認為還過得去的薪水,覺得自己很有錢,一副躇躊滿誌成功的中產樣,在矽穀上班後,盡管薪水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同周圍人一比,還沒高興個夠,就直接打入了社會底層。 先不說別的,就拿房子來說,這兒的房子已連漲七年,翻了好幾翻,矽穀中心一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4)

三月初,收到兒子學校的電郵,邀請文革的親曆者去學校圖書館,向美國初中生們介紹中國的文華大革命。這事的起因是學校向學生們推薦閱讀一本書,書名是《RevolutionisNotaDinnerParty》,學校邀請親曆者去介紹這舉世聞名的大事件,描述當時的大致情況,以利學生們方便理解書中的內容。說是介紹,其實主要是回答學生們的提問,學生們或多或少都聽說過中國的文革,但由於[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2018-02-04 14:45:42)

作者微信號:sunsetset 2017的下半年,在美國注冊結婚後,妻子帶她女兒回新加坡了,於是在2017年底,趁聖誕假期,我們美國的一家三人浩浩蕩蕩飛去新加坡探親,看望獅城新婚的妻子與她的女兒。 原來婚宴是想辦簡單一點,就請少數幾個人,但妻子覺得這是人生大事,最好得有一個正式隆重點的儀式,來表示虔誠,來開開心心地慶祝,也好讓自己有個美好的記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6)
(2018-02-04 01:58:14)

作者微信號:sunsetset 96年離開中國,去新加坡呆了十年,2007年來美國,並在此又呆了十年,離新加坡這十年中再未踏入獅城半步,現在,2017年的聖誕節,攜兒帶女回去新加坡探親。 二十年後,早已是滄海桑田,世事變幻遠超人的想象,回望,難免有許多的感慨,但也是美麗多端。如同人工的雕琢遠比不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不以人意誌而改變的命運的不確定性,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