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04-08-05 19:27:19)
有過與劇中角色相同經歷的青年中年觀眾﹐為看到了經過藝術處理的本人生活歷程而激動不已﹔他們知道藝術表現形式與實際生活當然會有差異﹐因而並不因所察覺到的種種失實而吹毛求疵。老一輩的平民百姓﹐對任何情節性的影劇都會入迷﹔從前是《啼笑姻緣》﹑《庵堂認母》之類﹐後來是墨西哥的延綿冗長錯綜複雜的電視劇﹐再後來是港台瓊瑤等等的變幻無窮的男女情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8-04 18:18:15)
劉紀冰化了一年多業餘時間——他以工農兵大學生資格自大學中文係畢業後被分配在一個工業局情報所的宣傳科工作——﹐把那部二十八萬字的長篇小說徹底重寫一遍。年代﹑場景﹑人物不變﹐——這 樣﹐比另起爐灶寫部新的要容易得多——主線﹑基調﹑情節﹑細節全部翻新。他把一批在北方某地山林農區插隊落戶知識青年的十年農耕生活寫得生動細膩﹐也真實表現了他們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07-28 20:09:55)
黃叔倫跟小芳作了這段對話之後不久﹐小芳有事去北京。辦完事兒準備回滬那天的早晨﹐那位跟黃叔倫交誼不淺的年輕記者——我們曾在“老右派”蔣際時的“狗窩”裡見到過的——當時他一言未發——冒失鬼似地摸到小芳借住地的臥室﹐推門一腳踏進。當時小芳剛掀被下床﹐還沒穿衣﹐給他嚇了一大跳。 “你這小傢夥﹐懂點禮貌不﹖”小芳慌忙拉起被子把身體裹住﹐“大[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7-26 18:13:54)
方小芳從北京回上海﹐吃了一碗麵條﹐洗了個澡﹐換了雙鞋﹐拿起一個牛皮紙公文袋﹐就出門上街﹐用足全身力氣擠上一輛公共汽車﹐直奔黃叔倫家。 在車裡﹐小芳簡直氣都喘不過來了。因為她身材略微矮小一點﹐呼吸器官所能麵對的空間就正比多數乘客狹隘得多﹔那種人貼人﹐肉擠肉的滋味﹐實在夠嗆。 在九十年代中期之前﹐上海人擠公共車輛的本領﹐如果國際奧林匹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4-07-20 18:27:48)
第四章 (一) 黃叔倫近期以來覺得事事都有蹊蹺。 首先是家裡的電話。這私人電話是八十年代初新裝的。話機是託人從深圳買的最新式的進口貨﹐平板板的像一本書﹐按鍵撥號﹐可以不用話筒而通過擴音設備與對方講話﹔另外還有極多功能﹐黃叔倫簡直搞不清楚﹐也不去利用。這個話機﹐在當時的上海﹐還是很時新的玩意﹐來客見此﹐都很好奇﹐亦頗羨慕。黃叔倫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7-19 18:20:07)
就在敏子兩肘支膝雙手托腮坐在戈壁灘中的一個石墩子上出神冥思的同時﹐在中國東部地區已到天色將暗的傍晚時分﹐鄒菊仙走進俞靜君的病房。她上班的時間還沒有到。確切地說﹐她提早兩個小時來到了她的報酬低微的服務崗位。那天下午她特別心神不寧﹐在家裡簡直坐立不安﹐就把替女兒準備的晚餐安排妥貼﹐自己什麼也沒吃﹐匆匆前往醫院。 白天值班的另一個女人,起[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07-14 19:02:16)
邱仁傑﹑範玉屏的大女兒邱亦瑜讀的是清華政治經濟係﹐掌管著外貿部的外匯結算部門﹐嫁的丈夫是大學同學----一位前國務院副總理的兒子﹔在這個國家﹐在文革之後﹐是最最位居要津﹑呼風喚雨﹑飛黃騰達的高幹子弟中的一員。她匆匆回家﹐外衣也沒脫﹐立在門口就問﹕“什麼事﹖” 這是達官貴人的一種常見表現﹔似乎工作的忙碌﹑時間的寶貴﹑身份的重要﹐使他們無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7-13 20:42:38)
邱仁傑和範玉屏夫婦兩人﹐把一直隨身帶著的一口精巧的銅包角中型皮箱從存放 緊要文件的櫃子裡拿出來﹐放在桌上﹐然後找出了鎖匙。 這口皮箱得以逃過無數劫難﹐安然無恙地沉睡三十餘年﹐當然是托了收存人的特 殊身份和所住禁地的福。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俞佐伯離別家園親人時﹐把它交給二妹靜君和妹夫忘言﹐並 決定讓他們轉托範玉屏保管。因為邱仁傑﹑範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4-07-11 18:29:26)
謝迎勝離開北京﹐直接回到自己任所。他有許多迫不及待的事務必須及時處理。 程敏子跟邱仁傑夫婦約定﹐一得北京的通知﹐就再赴京﹐會同他兩一起去香港。仁傑夫婦曾經挽留敏子在他們家住到啟程﹐但敏子沒有接受。敏子想念媽媽﹐她要回到媽媽身邊。媽媽如果健好如常﹐或者至少能夠與人交談﹐敏子就不會那麼不放心那麼地急於回去。媽媽已經躺著不能動彈﹐也不能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4-07-08 18:44:11)
又過了十來天﹐羅將軍到上海。他走訪了之朗的頂頭上司----他的老熟人----機械工業局黨委沈書記﹐把自己晉見X老的過程源源本本講了一遍﹐以便讓對方知道程之朗即將麵臨的意外擢升。羅將軍明白﹐在官場裡﹐越過頂頭上司的提拔機會﹐是最為頂頭上司所嫉忌的。他們幾乎無不竭力搗蛋﹐使這個機會泡湯。羅將軍先向﹐這孩子是你一手扶植帶教出來的。”羅將軍說﹐“一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21]
[22]
[23]
[24]
[2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