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近美國航母遭到美國戰機攔截 [世界新聞報]<br> 俄羅斯圖-95轟炸機9日兩度飛越在日本訪問的美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並遭到美日戰機的攔截。日本在9日抗議俄羅斯一架遠程轟炸機侵犯其領空,但美國軍方直至11日才對外公布俄轟炸機“過度飛近”航母事件。不過美軍表示事件並不具挑釁意味,顯然美軍不想把事情鬧大。 <br><br> 俄轟炸機飛越航母沒違規 美戰機隻能攔截不能攻擊 <br><br> 據美國《海軍時報》近日披露,8日深夜,4架圖-95遠程轟炸機從俄羅斯東部基地起飛後,一路東行。9日淩晨,轟炸機編隊飛出東部領空後,進入西太平洋上空。美國駐日本防空部隊很快發現,2架圖-95沿著日本海岸線南下,另外2架繼續東飛。而南下的2架圖-95離正在日本沿海行駛的“尼米茲”號航母越來越近。當時,“尼米茲”號正駛往佐世保軍港進行訪問,隻有導彈巡洋艦“普林斯頓”號護航。 <br><br> 2架圖-95離航母大約800公裏時,高度驚恐的航母立即起飛4架F-18戰鬥機進行攔截護駕。2架圖-95飛到航母南部大約80公裏的空域時,F-18戰鬥機開始尾隨跟蹤。此時,圖-95在國際空域飛行,並不違反國際法,F-18戰鬥機不能進行任何攻擊。 <br><br> 2架圖-95開始采取靈活的戰術,對航母實施空中飛越行動:一架在90公裏外繞著航母飛行;另外一架根據國際法有關規定,從航行在國際水域的航母甲板上空穿越而過。F-18戰鬥機編隊也采取了分兵跟蹤的戰術,其中2架F-18跟蹤穿越航母的圖-95。但由於這是國際空域,F-18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圖-95從航母頭頂上空飛過。 <br><br> 據美軍官員透露,圖-95首次飛越“尼米茲”號後,並沒有就此罷手,對“尼米茲”航母又進行了第二次空中飛越,隨後開始返航。負責監視的F-18戰鬥機編隊隻好悻悻地回到航母上。在整個事件期間雙方沒有任何語言的溝通。 <br><br> 美兩航母齊聚太平洋 俄要滅滅美軍威風 <br><br> 這是一次沒有硝煙的空海大較量。美俄兩國正因美軍要在波蘭和捷克部署導彈防禦係統而關係緊張。有軍事分析人士稱,這顯然是俄方對美國的警告,兩國關係已處於退回冷戰時代的邊緣。 <br><br> 俄羅斯空軍現有兩大遠程轟炸機:圖-95和圖-160。其中,圖-95屬於蘇聯上世紀50年代的產品,圖-160是蘇聯上世紀80年代的產品。近年來,俄羅斯空軍主要使用改進的圖-95MS型進行空中遠航巡邏飛行,可以配備紅外傳感器等多種現代化的偵察係統進行空中窺探。顯然,俄空軍動用老式圖-95兩次飛越美軍航母,並不是為了偵察航母先進的武器裝備,而是警告美軍不要在西太平洋地區太猖狂。 <br><br> 多年來,美軍一直在西太平洋長期部署“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然而,上月下旬,美國海軍借口“小鷹”號航母進港維護,從太平洋東部第三艦隊派“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進入西太平洋,使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同時擁有二艘航母。 <br><br> 據美國《海軍時報》報道,圖-95從“尼米茲”號上空飛過時,高度隻有600多米,水兵們可清楚地看到轟炸機的輪廓。4台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巨大轟響從航母上滾滾而過,讓水兵們驚恐不已。眾所周知,圖-95可攜帶多枚大威力的KH-55巡航導彈。一旦需要,KH-55隨時可配備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足以讓美軍整個航母作戰群灰飛煙滅。而且KH-55最遠打擊距離可達3000公裏,轟炸機完全不用靠近航母就可發射。 <br><br> 去年8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為了反擊美國對俄羅斯的戰略圍堵,俄軍開始恢複遠程轟炸機在一些國際空域的訓練飛行。俄羅斯空軍近日明確表示,4架圖-95本月9日在西太平洋的活動,是去年8月恢複全球大洋遠程巡邏飛行的一部分,所有飛行均在國際海域上空,並沒有侵犯任何國家的領空,而且,俄方事先告知了有關各方。 <br><br> 此事讓美國軍方感到極為難堪和被動,直至11日才對外公布。12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拉夫黑德不得不低調說,俄軍轟炸機飛越美軍航母並沒有什麽危險,也不是挑釁行為,美軍航母水兵們並沒有進入戰鬥狀態。然而,拉夫黑德不得不承認,即使冷戰時期,美軍戰機也很少飛越蘇軍戰艦,俄轟炸機的舉動表明俄軍正試圖恢複成為一支全球力量。 <br><br>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也在另一場合指出,俄羅斯軍方隻是決定恢複一些遠程飛行,而美方沒有必要將其視為威脅,但他強調,美國國防部還在嚴密關注這一事件。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美國軍事實力已陷於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國非常不希望看到它與俄羅斯的軍事關係惡化。 <br><br> 新聞分析:美軍在西太平洋占據優勢 <br><br> 俄軍遠程轟炸機雖然勇敢“迎戰”初來西太平洋的美軍核航母“尼米茲”號,但難以扭轉美俄在西太平洋地區軍事力量的不平衡。 <br><br> 俄羅斯海軍雖然也有太平洋艦隊,但該艦隊沒有任何航母,更沒有強大的艦載航空兵。“尼米茲”號猶如一座海上浮動的大型基地,擁有4000多名官兵,配備了大約70架戰機,包括世界最先進的海用隱形戰鬥機F-18E/F。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披露,在這次空海大較量中,狡猾的美軍並沒有起飛最先進的F-18E/F戰鬥機,而是起飛比較老舊的F-18A型戰鬥機,企圖確保自己隱形性能等核心秘密不被俄軍發現。 <br><br> 在空軍方麵,美國三大遠程轟炸機B-52、B-1B和B-2隨時有一個中隊部署西太平洋的關島基地。美軍三大遠程轟炸機航程均達1萬公裏左右,還可進行空中加油,威懾範圍可以覆蓋俄羅斯東部和中部地區。此外,美國空軍在西太平洋地區部署了大量先進的戰鬥機,包括隱形戰鬥機F-22。一旦西太平洋美軍戰鬥機進行空中攔截,最大平飛速度隻有650公裏左右的圖-95很難進行空中格鬥。 <br><br> “尼米茲”號航母訪問佐世保時,拒絕證實是否攜帶核武器。如果它配備核武器,艦載機F-18可對幾千公裏外的目標實施核襲擊。(世界新聞報-聶雲))
俄羅斯轟炸機逼近美航母內幕:俄要滅美軍威風
2008年02月15日世界新聞報
俄羅斯轟炸機(前)飛近美國航母遭到美國戰機攔截[世界新聞報]
俄羅斯圖-95轟炸機9日兩度飛越在日本訪問的美軍“尼米茲”號核動力航母,並遭到美日戰機的攔截。日本在9日抗議俄羅斯一架遠程轟炸機侵犯其領空,但美國軍方直至11日才對外公布俄轟炸機“過度飛近”航母事件。不過美軍表示事[
閱讀全文]

誌願軍程龍義講述一顆手榴彈俘虜四個敵人的故事
2008年02月14日新華網
1952年,程龍義在朝鮮東線魚隱山、鐵帽山後連部陣地
程龍義在演播室現場
主持人:每一場戰爭,都會造就許多傳奇的故事。在抗美援朝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中,曾經有過一位誌願軍戰士,他用一枚手榴彈,俘虜了四個敵人。這個傳奇故事的主人公是誌願軍第60軍第179師536團3營通訊員程龍義。
[
閱讀全文]

誌願軍程龍義講述一顆手榴彈俘虜四個敵人的故事
2008年02月14日新華網
1952年,程龍義在朝鮮東線魚隱山、鐵帽山後連部陣地
程龍義在演播室現場
主持人:每一場戰爭,都會造就許多傳奇的故事。在抗美援朝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中,曾經有過一位誌願軍戰士,他用一枚手榴彈,俘虜了四個敵人。這個傳奇故事的主人公是誌願軍第60軍第179師536團3營通訊員程龍義。
[
閱讀全文]
是互聯網上著名的軍事信息提供者<br><br>12日在新美國基金會組織的一次研討會上,美國科學家聯盟中國項目主任格萊格裏.庫萊奇說:“幾個月前,至少有10個記者打電話給我,問我怎麽看待中國發射登月探測器的舉動,可是我後來發現沒有一家報導引用我的話,因為我拒絕接受和維護中國在太空和美國競爭的說法……我發現中國和美國對這件事的看法存在著巨大的差別。”<br><br>中國在去年10月成功地發射了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庫萊奇說,中國認為這是追求造福人類的夢想,美國不應該把它看成是中國在展開太空競爭。他說,中國軍方確實存在著對美國的敵意,可是對於美國的民用航天技術存在極大的好感,希望和美國合作,而美國則把中國拒之門外。<br><br>應區別對待中國民用和軍事技術<br><br>庫萊奇說:“美國把中國的民用和軍事技術混為一談,中國不能有強大的民用項目,我們不要和中國合作登月,我們不要中國人上空間站,他們的民用項目是為了充實軍事野心……美國人在意識上把兩者混合在一起。”<br><br>他說,美國應該區別對待中國的民用和軍事航空技術。美國已經在開發太空,中國正在奮力追趕,而且在今後隻會更加努力。隻有解決了溝通問題,兩國才能建立太空關係。<br><br>庫萊奇的講話代表了越來越多人的看法。<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3/0309_70170.jpg><br>美國陸基反衛星導彈<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3/0309_70171.jpg><br>美國F-15發射機載反衛星導彈<br><br>美國國會研究處今年1月11號發表的報告也提議,“和中國建立夥伴關係,而不是孤立中國,這樣也許可以讓中國依賴美國的技術,而不會迫使北京去發展自己的技術。”<br><br>路易斯:美國要的是領先 中國想要一個承諾<br><br>12日,中國和俄羅斯在日內瓦舉行的一次國際裁軍會議上聯合提議,要求全麵禁止太空武器。而美國去年拒絕了一份類似的草案。針對這個問題,研討會上的另一位專家、新美國基金會的核戰略與核不擴散研究室主任傑弗裏?路易斯說,美國不可能在這份條約上簽字,美國想要維護在太空技術上的領先地位,而中國則想得到美國的政治承諾。<br><br>路易斯說:“我對這項條約的看法是,中國想要一個政治承諾,有限製性地,同時又是開放性地和美國展開戰略競爭,美國的太空技術和裝備可以繼續現代化,同時中國也被迫這樣做。在我看來,這符合中國的利益,一方麵得到政治約束力,另一方麵對國防進行必要的投資。”<br><br>他說,中國發展的武器並不是針對某個目標,而是想建立合理的國防力量,而不至於太落後於美國。<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3/0309_70172.jpg><br>美國的激光攔截衛星的反衛星示意圖<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3/0309_70173.jpg><br>美國改裝波音-747作為激光反衛星平台<br><br>深度:世界熱評中俄聯手阻止美國太空武器化<br><br>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2月12日,中國和俄羅斯共同向裁軍談判會議全體會議提交了“防止外空軍備競賽條約草案”。中俄的這一舉動引發了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熱評。專家認為,美國一直以來都不希望自己的太空優勢受到任何限製,對於中俄的這份提案,美國表達反對意見也並不令人奇怪。但中俄此舉對長期陷入僵局的裁軍談判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br><br>據報道,在這份名為“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的草案中,中俄提出通過談判達成一項新的國際法律文書,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維護外空的和平與安寧。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專門到會發言,介紹這一條約草案。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的代表也向大會宣讀了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的書麵致辭。<br><br>美、英、德、俄等國主要媒體都在第一時間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和分析,從中也可以看出,它們在外太空武器化問題上的立場存在著差異。俄羅斯《觀點報》在題為“拉夫羅夫守衛太空”的報道中說,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近日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了一份中俄聯名起草協議,建議禁止在太空部署任何太空武器。該建議並沒有給美國帶來多少喜悅,因為這與五角大樓的計劃背道而馳。該報還分析說,這份協議的前景並不樂觀,美國對莫斯科和北京的這份協議早已是“刺刀上槍”了,因為白宮早就對自己在外太空正進行著一些行動有徇私的打算,這些行動可以保證美國在外太空的行動自由。<br><br>美國媒體對此事的關注度最高,從美聯社“俄中挑戰美國太空優勢”的標題中,就可以窺見其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美聯社報道說,在周二的裁軍辯論中,俄羅斯和中國對美國發起了挑戰。《紐約時報》在報道“俄中數年來一直在尋求阻止太空武器化”的同時,也不忘強調“中國去年的反衛星試驗是個威脅”。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時也著重談及了反衛星試驗的問題,“中國在去年一月份所做的反衛星試驗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太空武器問題的注意。” 但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也分析說,在現代化的軍事行動中,衛星已經成為行動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所以,“發展太空武器的最大受害者似乎應該是美國。但是,美國不願意讓自己在太空發展方麵被捆住手腳” 。俄羅斯經濟日報“RBC Daily” 也援引俄羅斯全球經濟和國際關係學院的裁軍專家皮卡耶夫稱,美國軍隊幾乎完全依靠衛星,沒有衛星美國軍隊舉足無措,“又聾又瞎”。<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3/0309_70154.jpg><br>冷戰時美國對蘇聯太空武器的想象圖<br><br><img src=http://img.ifeng.com/res/200701/0129_53227.jpg><br>美國海陸空天四位一體反衛星戰示意圖<br><br>專程到會發言的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清晰地表達了俄羅斯的立場。據《馬來西亞星報》報道,拉夫羅夫警告說,推動外太空武器部署可能導致新軍備競賽,重蹈冷戰覆轍。他說:“任何一國進行太空武器部署都將不可避免地引起連鎖反應,引發在太空和地麵上的惡性軍備競賽。”“核軍備競賽曾經引發冷戰,冷戰持續40多年,直接導致巨大的物質和資源浪費。這樣的曆史值得重複嗎?”。<br><br>而美國對中俄的這份提案也明確表示反對。《紐約時報》報道說,白宮周二(12日)下午就對此進行了回應,稱美國“反對任何阻止和限製利用太空的條約”。但是,俄羅斯顯然早就料到了美國會做出這樣的反應,俄羅斯《觀點報》報道說,拉夫羅夫在發言中強調,華盛頓的立場莫斯科很清楚,但還是希望美國能回心轉意,他說:“我們知道,美國有懷疑的理由,但是仍希望這些理由通過共同致力於此協議而化解掉。我們會聽取來自各方的建議和意願。隻有在聯合國才可以擴大此協議合作的機會,該協議是今天我們與中國同行一起以正式文件遞交審議的,它反映了大多數國家的意願。”<br><br>清華大學研究軍控的專家李彬在接受環球網記者采訪時說,中俄已經不是第一次提出類似的提案了,但美國的意圖也很明確,那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太空優勢受到限製。另一位軍事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美國在開發和利用外太空上,是有自己的原則的。這位專家說,在2006年8月,美國總統布什就簽發了《美國國家太空政策》,其核心就是“美國拒絕就任何可能會限製其進入或使用太空的協議進行談判,美國有權不讓任何‘敵視美國利益’的國家或個人進入太空。”盡管如此,中俄這份提案也是在國際裁軍問題上做出的負責任的舉動。俄羅斯裁軍專家皮卡耶夫也認為,美國幾乎不可能簽署由俄中提出的草案。但是,俄羅斯和中國其實有其它的目的:這是為了把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從死胡同裏解救出來的一種嚐試。(環球網 雷誌華 沈珺 梁旭)<br><br>)
美專家為中國太空能力辯護遭媒體封堵
2008年02月14日鳳凰資訊來源:環球網
80年代,美空軍地勤人員為F-15戰機加掛ASM-135反衛星導彈
80年代,F-15戰機掛載ASM-135反衛星導彈飛行,掀開了太空武器實用化的序幕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美國之音網站2月13日刊登題為《中國是否在和美國展開太空競爭?》的文章,文中提到有美國智庫專家拒絕接受“中國在太空和美國競爭[
閱讀全文]
中英兩國香港回歸祖國談判中的駐軍問題
2007年04月24日作者:齊鵬飛
在關於香港回歸的曆史研究領域,無論是“九七”以前,還是“九七”以後,20世紀80年代前半期的中英兩國政府解決香港問題的外交談判,都曾經是一個“重中之重”的“焦點”問題,學術成果非常可觀。但是,囿於政策性、資料性等客觀因素的限製,其中,直接與鄧小平有關的中英外交談[
閱讀全文]
雲南邊防緝毒警生活紀實:決不能和妻子逛街
2008年02月13日國際在線網 來源:法製日報
導讀
有誰知道,一個緝毒女警工作一個白天後,晚上都幹些什麽?有誰知道,是什麽促使一個緝毒英雄,在二十多年的緝毒生涯中從不退縮,真槍真刀地和毒販幹?有誰知道,緝毒女警與隊友化裝成情侶跟蹤毒販卻撞上男友時,心裏是何感受?有誰知道,那些緝毒偵查員[
閱讀全文]
 <br>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日前,“中國潛艇VS美國航母”的新聞成了各大媒體的“寵兒”。 <br><br> 科技日報報道,最新的消息是,台灣媒體“曝料”稱去年11月美軍“小鷹”號航母戰鬥群訪港未遂後返回日本母港,但在行經台灣海峽途中,被解放軍的軍艦和潛艇盯上,雙方對峙長達28小時。此報道立即引起西方媒體的關注。 <br><br> 其實,西方媒體炒作此類新聞,除了其政治目的外,還說明航母是怕潛艇的,其防禦網有漏洞。 <br><br> 俄偵察機兩次“騷擾”“小鷹” <br><br> “小鷹”號航母隸屬於美海軍第七艦隊。第七艦隊成立於1943年3月15日,其前身是由麥克阿瑟領導下的西南太平洋海軍部隊,其母港設在日本橫須賀,是將來幹涉東亞地區的“橋頭堡”。在較大戰役中我們都能看到“小鷹”號的“魔影”。 <br><br> 但是,“小鷹”號也存在著防禦漏洞,其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它曾在短短一個月內兩次被俄羅斯偵察機拍照。 <br><br> 2000年,俄羅斯空軍偵察機在日本海先後兩次成功地對以美國“小鷹”號母艦為首的航母編隊進行了偵察拍照。俄羅斯空軍總司令指出,這是有計劃的偵察行動。他說,當俄羅斯飛機出現時美國軍人感到十分意外,從照片上可以看出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一片驚慌失措。隻是在俄羅斯第二組飛機出現時,美國戰鬥機才起飛攔截。<br><br> 這一事實有力地證明了航空母艦編隊也可乘虛而入,不僅能偵察到,也能出其不意地攻擊它。 <br><br> 航母幷非無懈可擊 <br><br> 實際上,航母從誕生之日起,就存在諸多致命弱點。如:目標大易暴露,反導能力弱,易被對方攻擊;艦載機起降受自然條件特別是天候、海洋環境的影響,以及在海上地形複雜的島礁、水深較淺的近岸海域機動能力受限;易爆、易燃物品多,一旦引起火災,後果不堪設想;物資消耗大,後勤補給困難;飛行甲板和艦體水下部分通常采用優質高強度合金鋼製成,但它隻能抵擋半穿甲彈戰鬥部的進攻。 <br><br> 有專家指出,如利用航母戰鬥群進行海上補給時(此時艦載機無法起降),或航母艦載機放飛和回收時(此時航母航向、航速比較穩定,機動受限,艦載機無法作戰),予以突擊;利用夜間能夠完成起降的飛行員數量少,甲板彈射、回收飛機的時間要比白天長的時機,予以打擊;利用航母艦載機一般隻能在6級以下海情的條件下起降,且對起降時的能見度要求高,而己方岸基飛機能起飛的時機,可以給敵航母以意想不到的打擊。 <br><br> 潛艇是航母的一大克星 <br><br> 資料顯示,二戰期間航母通常不帶火炮,但航母有護航艦隊。航母艦隊對潛艇的打擊距離等於驅逐艦火炮的射程,而潛艇當時仍然是用直航魚雷攻擊,所以潛艇是無法接近航母到發射魚雷的距離的。 <br><br> 可在二戰結束60餘年後的今天,潛艇技術有了極大的改變。如今,潛艇除有很好的隱身功能外,也能載許多威力巨大的武器。重要的是潛艇的攻擊距離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過去潛艇要靠上去接近到1公裏,最多幾公裏距離時才可能發射魚雷,如今潛艇已可以攜帶射程200公裏甚至是500公裏的反艦導彈,可以在距離航母幾百公裏外就發動攻擊。以潛艇兵力在敵航空母艦戰鬥群接近航路附近海域設伏、遊獵,能達成出敵不意,破敵航母編隊的目的。 <br><br> 與空中和水麵威脅相比,航母戰鬥群對付水下潛艇的威脅要顯得更困難一些。任何水麵航母艦隊是難以在距離潛艇幾百公裏距離上發動對潛艇的攻擊的,因為在這樣的距離上根本無法發現潛艇。 <br><br> 當然,一艘大型航母的反潛兵力配置有多層:反潛機、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反潛直升機,以及反潛導彈和魚雷等。 <br><br> 不過,隨著戰略任務的調整與變化,航母戰鬥群中的反潛兵力有削減的趨勢。而潛艇的攻艦能力有所增強,從而使得潛艇成為打擊航母的有效武器。 )
外媒露怯炒作中國潛艇威脅 航母並非無懈可擊
2008年02月14日中國評論新聞網
中國海軍改進型宋級潛艇出水瞬間。(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2月14日電/日前,“中國潛艇VS美國航母”的新聞成了各大媒體的“寵兒”。
科技日報報道,最新的消息是,台灣媒體“曝料”稱去年11月美軍“小鷹”號航母戰鬥群訪港未遂後返回日本母港,但在行經台灣海峽途中[
閱讀全文]
國際先驅論壇報美軍對中國潛艇感到不安
2008年02月14日星島環球網來源: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
最近去過中國的不少美國高級指揮官,現在時不時地口出怨言。他們說,作為一場持續的軍力發展的組成部分,中國正在對所謂的區域阻絕武器進行大規模投資,並不解釋為何需要這些武器。
所謂地區阻絕是指以武器和技術相結合,控製某個特定地區,或在一場衝突中使[
閱讀全文]
中俄合作越來越緊密專家:美國必須正視
2008年02月14日星島環球網
【星島網訊】中國與俄羅斯12日在日內瓦一個裁軍會議上,提交了“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草案。美國白宮隨即回應表示,美國反對有關禁止在太空使用武器的新條約,並警告說:這“不可能”確保履行。專家認為,中俄的合作越來越緊密,美國必須要正視中俄的態度[
閱讀全文]
美報:北約作為軍事組織作用不再
2008年02月13日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2月12日發表文章,題目是“衰落的北約”,文章摘要如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曾經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在冷戰時期,它具有強大的力量和真正的凝聚力。現在不再是這樣了。從重要軍事組織的角度看,北約聯盟幾乎不再存在。
北約成立於1949年,當時有12個成員國,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