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陳湃

兵學工商滄桑四業 柬中港法浪跡兩洲
個人資料
陳湃專欄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2006-05-23 12:58:37)

一年一度的端陽佳節,隨著和風旭日、百花盛放的深春又娓娓來到異國他鄉,給旅居巴黎的炎黃子孫增加了淡淡的節日氣氛。端陽佳節的起源,據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楚國忠臣屈原。這個節日之所以能延續兩千多年而久盛不衰,深得民眾喜愛,可能它有著一種正義感吧!的確,這個節日一到,無論是寶島、大陸,或是散居五洲的炎黃華胄,都會以當地的條件慶祝一番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23 12:56:57)
搖搖三連冠沉寂了數年的搖搖小玩藝,近月又熱鬧起來。在街頭巷尾,學校車站,經常看見一些小朋友抽動繩索,一個小圓形的物體就會上下轉動,能耍出各種花式,委實好看。孩子也緊跟形勢,花了二十法郎買了個可口可樂牌的搖搖大搖起來,行也搖,站也搖。我說他精力過剩,不如把心放在學習上好些。除了學好法文,還要抽空學好中文和英文。我的觀點是:學通法、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5-23 12:51:08)
可能是今年榴蓮大豐收吧,遠離泰國一萬數千公裏的巴黎也被榴蓮征服:各大華人超級市場的貨倉內,榴蓮堆積如山。什麽“榴蓮展覽會”呀,什麽“包開包食”呀的大幅廣告占滿報紙,招徠顧客,爭著壓價出售。本來每公斤四十法郎的,現在隻售十八法郎。於是榴蓮飄香法國,勾起長期牛油加麵包的亞裔移民思鄉懷舊之情,紛紛從四麵八方湧入巴黎搶購榴蓮,一車一車的搬[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5-21 05:02:37)
情滿巴黎歌漢裔,心懷祖國頌神州。筆耕廿載枝無蕊,敝帚自珍史跡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5-21 01:45:46)
人物:甲、龍班特:原寮國華僑,男,年約四十五歲。有點神經質,人稱他是“十一點”。又因他起了個“班特”的寮國名,所以人們又稱他是“班特龍(Pantalon法語·西裝褲)。乙、洪紅:原越南華僑,女,三十五歲出頭,仍嫁杏無期。因她有點八卦,又曾參加過越共。“共”字下麵有雙八字腳,人稱她“八婆”,背後稱她“老姑婆”。丙、黃子佐:香港移民,男,年約三十[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21 01:40:05)
時間:一九八三年九月下旬,秋高氣爽時節。地點:台北中正機場海關入境檢查處。人物:甲、吳大勇,旅法華裔,男,三十五歲左右。乙、一畫實習關員陳某,大約二十五歲。丙、三畫巡場關員張某,年約四十歲。幕啟:(吳大勇在回旋帶處找回行李,用小車推向海關檢查站,眼前出現“本國人”與“外國人”兩條通道。吳大勇停下來,東張西望,猶豫不決,不知應走哪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5-21 01:16:45)
一、貓狗為何死對頭從前,貓狗是親密朋友,雙雙攜手進入人家。貓捕鼠,狗守門,各盡職守。不久,貓立了功,被封為“神台貓”,享有很高的地位。狗亦升為人的近身護衛。過了一段時間,貓覺得狗經常有機會出遊,坐香車,伴美人,好吃好玩,成個副官模樣,好不威風!而自己日夜對著神位,死氣沉沉,其實是叫我守神燈,防鼠偷油,這是明升暗降。妒嫉之心油然而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說明:此乃筆者幼年時聽柬人講述的故事,時隔數十載,記憶猶新。適值兔年,特回憶譯出,獻給親愛的小朋友們。從前,老虎、母雞和兔子是好朋友,他們決定上山找材料辟室同居。第一天,母雞和兔子出門,老虎留守駐地,燒飯做菜。老虎為了使同伴回來有好菜吃,特地捕捉了不少禾花雀,來個“油炸禾花雀”。母雞和兔子吃後讚口不絕。第二天,輪到母雞在家做飯。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5-21 00:37:58)
最近,有一枝以它血淚照亮別人前程的蠟燭,燃盡了最後的一滴油熄滅了。但在它灰燼之處,仍凝結著斑斑的淚痕,正是:蠟炬成灰淚未乾。從這支蠟燭的身上,勾出一個“燈”的故事。在山溝裏有位聰明而淘氣的孩子,看到村民以螢火照明,覺得很新鮮,很可愛。到他成年時,他的家長捕捉了一袋螢火蟲給他作照明專用,他卻嫌光不夠亮,一氣而遠走高飛。到了城裏讀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5-21 00:34:41)
據雲上帝創造萬物,各司其職;又創造萬物之靈的人類,管理萬物,這信不信由你。但動物中各司其職的現象確實存在:如貓捕鼠,犬守門,蠶吐絲,蜂釀蜜,這不由你不信。常雲“百食生厭”,母雞覺得她生蛋,孵小雞的職責單調、沉悶,沒有公雞報時那樣清閑,更沒有公雞那樣可風流快活。心想:公雞能做到的,母雞為何不能做?一天,她聽見人類的學童讀:“犬守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191]
[192]
[193]
[194]
[19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