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孤帆遠影, 一陣風, 來去無蹤
個人資料
博文

上續首爾隨想之一
(請點擊這裏播放更多相片)這是仁寺洞一家小型展覽館門口的石雕,看上去很有些年代了,你覺得像中國哪個朝代的石雕呢?仁寺洞是一個文化氣息較濃鬱的小區,文房四寶、古玩字畫、工藝美術以及各種小型展廳茶室星羅棋布,據說也是年青人周末熱衷的地方之一。這一區你就會看到很多漢字,連多寶塔、玄秘塔和九成宫的字帖都有,我走馬看花逛了幾家店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點擊這裏更多相片)
5月29日下午抵首爾,一出機場就見到一座蠻有特色的銀色曲麵屋頂,不高打着格子,念頭一閃就想到新加坡的榴屋,雖然沒那麽宏偉精致。首爾也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亞洲金融風暴過後,南韓是最早恢複元氣的國家,首都首爾匯聚着1500萬人口,為了挽救國家走出經濟危機,可以拿出自家的金銀首飾,無私奉獻,這些事實都容易令人對南韓人刮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7-06-07 17:03:06)


(更多相片由此進) 一大早就拿着陪了我兩夜的青蛇去放生,還沒出門,女兒就醒來,吵着要看蛇,開始不同意放生,一直問“做吔噢?”,告訴她說蛇餓了要去找媽媽吃早餐,她才點頭說非要一起去不可。 到了荒草地,瓶蓋還沒打開,囡囡就倒提着要往外倒,自然是倒不出蛇來的,可囡囡一句句“出來食早餐啊,出來啊”卻表現出她天真的善良,好[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6-07 02:32:31)

從首爾回到香港,感到天氣奇熱,那天夜裏十一點多坐在機場巴士站等車都滿頭大汗,周六小休一天,周日又是酷璁,攝氏33度,下午四點半還是背起行囊,就近到大嶺峒龍蝦灣走一趟,此路前兩年一家人曾一起走過,從大坳門起步再回到大坳門,大約六公裏,最後在車站巧遇青竹蛇,拍片捉蛇,搞到八點,緊湊刺激,現在蛇還在案頭探頭探腦的,便選幾張相先開個頭......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7-05-28 02:17:48)

前兩天好天氣,才看清了茅湖山古堡的位置,就在山腰處,感覺上還高不過將軍澳中心。今天下午五點左右就帶着小女兒和太太一起上去走一回,從尚德邨慢慢走來,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隻是一路上悶熱無風,囡囡一踏上護坡台階就興奮地非要自己走,一口氣走了百多級才要爸爸抱,三人滿麵通紅大汗淋漓,幾個“之”後就到得“古堡”。好在古堡尚有微風送爽,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文天祥正氣歌印譜連名頭共六十一方印這周上貼完畢,不怕獻醜,雖然看得人很少,砸磚的更少,隻好偶爾自己非薄一番,其實是沒多少功夫細想,不過這一過程也讓自己看出了不少弱點,淘汰了不少,隻是終日忙於俗務,沒能靜下心來重新操刀,重刻的有一方再上一方吧......其實心裏又想着其他主題,隻是磨石頭還頗費功夫,讀書更是要下大功夫,願有朝一日能學到真功夫能有好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哲人日己遠,失敗之作,原印單刀急就而成,過一段時間看不過眼便補刀成如今這模樣,臃弱,二一二布局也欠妥。-典型在夙昔,開放略顯呆板,左行的昔字似乎撐不住上麵兩字,欠穩。九日山人注
2007年5月16日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調景嶺-水浪窩,兩個聽上來很優美的名字,把個景愛怎麽調就怎麽調,想怎麽美就怎麽調,真是自在;浪原意有水,水浪成窩,硬成了個旋渦了,再多了個水全化險為夷,真是浪漫。是日五月十三,母親節,炎熱多雲,行山去了,從調景嶺到水浪窩,翻山越嶺,走過了兩任港督的路,廿八公裏,有炮台有古道有蜂巢,還有癩蛤蟆鬥眼鏡蛇,活色生香!上午十點左右經尚德邨跨越寶順大馬路沿護坡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7-05-11 02:13:17)

既然上貼提及捉蛇,不妨重記一下和眼鏡蛇打交道的經曆。應該是1975年12月初的事,上山下鄉的第一個冬天,我們還住在農民的老屋子。說是閩北冬天,可那幾天特別熱,午飯後我們同一個生產隊的三個知青-老甫、熊和我提着一米多長的劈刀(劈田哽用的)又出工了,草笠拖鞋單褲單衣袒着胸膛,懶洋洋的走了兩三公裏才到了田邊,咦,農民兄弟還沒來呢!路邊的草房空蕩蕩的,靠山邊[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2007-05-10 10:51:57)


最近幾天,香港難得的天朗氣清,周日便帶着不到兩歳半的小女到鹹田灣玩玩,雖然大部份是熟悉的麥理浩徑第二段,也有驚喜,有蛇有魚有貝有蟹,更何況小女是第一次行山,算是“首行”,就更有意義了。在北潭凹下車,正是麥徑二三段的交點,路標逆向指入二段,女兒興致勃勃,健步上路,一下就認出了標距柱M048,每到一個標距柱,她都說“又有一個”,行進約兩公裏,她就不走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
[86]
[87]
[88]
[89]
[9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