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讀書心筆

寫日記的另一層妙用,就是一天辛苦下來,夜深人靜,借境調心,景與心會。有了這種時時靜悟的簡靜心態, 才有了對生活的敬重。
個人資料
不忘中囯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諸佛傳之七---彌勒佛未來佛梵文Maitreya的音譯。彌勒是姓,譯作慈氏,他的名字是阿逸多,譯作無能勝。根據佛經的說法,他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修成正果後,住兜率天內院,他將繼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時候,成佛度眾生。並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開創者。關於他的塑像,在漢地寺院中多依契此和尚的形狀,塑成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因為傳說契此是彌勒的化身。所以其造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佛,梵文Buddha是佛陀的簡稱。證悟宇宙真理,解脫一切煩惱的人,佛陀又譯為"浮陀","浮屠","浮圖",等,意思是"覺","覺者","知者"。"覺"有三個含義: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是佛教的最高果位。佛陀才俱三項,菩薩缺最後一項,羅漢缺後兩項,凡夫俗人則三項全缺。佛教的最高思想是通過修行而最終涅盤成佛。而修行成佛。小乘佛教隻修羅漢行,大乘佛教則修菩薩行。由最原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又名'毗盧遮那',梵文Mahavairocana。音譯;摩訶毗盧遮那,'摩訶'義曰:'大','毗盧遮那'義曰:'日'。故譯:大日。毗盧遮那者光明遍照之義。是釋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密宗稱毗盧遮那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是表示絕對真理的佛身。佛陀有三種佛身,分別是: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盧舍那是報身佛,義曰:光明遍照,又作'淨滿'。報身佛是表示證得了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5-02-25 16:13:58)

梵文Baisajyagurvaiduryaprabhasa。音譯;碑殺杜婁嚕。全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又有人稱謂大醫王佛,醫王善逝或消災延壽藥師佛。為東方琉璃淨土的教主。藥師本用以比喻能治眾生貪、瞋、癡的醫師。在中國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災延壽。成佛時曾立下十二大誓願,願除一切眾生病苦,治無名痼疾,令一切眾生身心安樂。據說信奉藥師如來能夠醫治百病,解除各種頑疾苦痛,消災延壽,因此我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2-25 16:13:13)

梵文Aksobhya。義曰:無動,不動。是東方妙喜世界的教主。為金剛界五智如來中的東方如來。按密教(見大日如來章)的教義,金剛界是體現大日如來「智德」,即大日如來具有法界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就作智。此五種智德,為教化眾生而化為五主五佛,其中東方阿?佛就是代表了大圓鏡智,亦名金剛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2-25 16:11:11)

梵文Dipamkar。義曰:錠光。為釋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因其出生時身邊一切光明如燈,故稱為燃燈佛。傳說釋迦牟尼過去世曾以五莖蓮花供養燃燈佛,而被預言,將在九十一劫後的賢劫成佛。在佛經中所記載的許多佛﹑菩薩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或稱為錠光佛。佛教有三世佛: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佛。謂過去佛為迦葉諸佛,或特指燃燈佛,現在佛是釋迦牟尼佛,未來佛[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2-25 16:10:21)

梵文Maitreya的音譯。彌勒是姓,譯作慈氏,他的名字是阿逸多,譯作無能勝。根據佛經的說法,他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修成正果後,住兜率天內院,他將繼釋迦牟尼佛在未來世的時候,成佛度眾生。並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開創者。關於他的塑像,在漢地寺院中多依契此和尚的形狀,塑成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因為傳說契此是彌勒的化身。所以其造型和一般菩薩不同腹大能容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梵語Amita,義曰:無量光,無量壽,又義甘露(密教稱為甘露王)。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後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並逐漸形成後來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2-25 16:08:33)

梵文Kasyapa。義曰:飲光。即過去七佛的第六位。騎一頭獅子,是釋迦牟尼前世之師。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二萬弟子參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羅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拘樓孫佛梵文Krakucchanda又作拘留孫佛,鳩樓孫佛,拘留秦,迦羅鳩餐陀等。義曰:所應斷已斷,減累,成就美妙等。即過去七佛的第四位。在現在賢劫的一千佛之首,在賢劫中第九減劫人壽六萬歲時出世。舉行過一次說法集會,有四萬弟子參加,他的上首弟子是薩尼和毗樓。拘那含佛又作拘那含牟尼,俱那含等,義曰金寂,為過去七佛的第五佛。在賢劫中第九減劫人壽四萬歲時出世。阿彌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
[436]
[437]
[438]
[439]
[44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