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裏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個人資料
正文

【他鄉明月|生活】第040期 半畝園和美國的中餐

(2022-07-28 05:33:27) 下一個

【他鄉明月|生活】第040期 半畝園和美國的中餐

嗨,聽到我聲音的親人和朋友你好嗎?我的三小姐曉鸝。

 

你沒有有聽過一句話,說現代社會太依靠電力,一旦停電,生活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也許沒那麽誇張,但停電之後生活確實不方便。我們這兒這個夏天雨太多了,簡直像天上破了個洞,時不時就雷雨交加,狂風大作。今兒下午一場暴風雨,刮斷了電線,家裏的鍋灶、微波爐、烤箱、熱水器都用不了了,想泡碗方便麵都不行,隻好去飯館兒吃飯。出去吃飯,我們當然還是吃中餐。於是去了離家很近的台灣小飯館“半畝園”隨便吃晚飯, 要了一碗紅燒牛肉麵,一個蘿卜絲餅,和一籠小籠包。

 

說起中餐,一般美國的中餐和國內的中餐味道完全沒法比,因為大部分的美國中餐雖然也有川菜、粵菜、上海菜等派別,但多多少少都做了改良,為了迎合老外的口味,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因為主要的顧客群體是美國本地人。當然,在華人集中的大城市,比如紐約、舊金山等地方,有的飯館兒味道還算正宗。但在小地方,有中國飯館就不錯了,味道就不能苛求了。記得我懷老二的時候,特別饞夫妻肺片,但我讀書的那個城市,一家川菜館都沒有,隻有一家很小的中國餐館,主打菜是芥蘭牛肉!芥蘭還不是中國芥藍,是中國叫綠菜花的那種,扔滾水裏燙一下,跟二指寬的牛肉片攪和在一起就是一盤菜,別說吃,光看賣相都沒有食欲。上學期去大學看我姑娘,為了請她美國同學吃飯,上網查了一家當地排名第一的中餐館,店裏的裝潢倒挺古色古香的,座位都是用雕花的木欄隔開,但菜一上桌,我看了一眼包烤鴨的餅就笑了。那餅,原本應該是薄如白紙、巴掌大小、筋道彈滑,對吧?但你知道嗎?他們端上來的餅,是國內吃卷餅的那種餅,有盤子那麽大,半厘米厚,軟塌塌的。雖然她同學吃得挺開心,但那天的烤鴨我一口都沒吃。

 

在美國這麽多年,吃過太多改良版的中餐。這些中餐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堂食和外賣。堂食的店相對大一些,菜式比較多, 涼菜、熱菜、小吃、湯、麵都有,不拘流派,顧客多是華人,大的可以承接婚禮宴會;以外賣為主的店就小很多,主要是芥蘭牛肉、左宗雞、酸甜雞、酸辣湯什麽的,顧客多是老外。當然,堂食的店也可以點外賣,外賣的店裏也有三五張小桌子可以堂食。除此之外還有中式自助餐,不太多,離我家開車半個多小時的地方有一家,他家的點心還不錯,什麽桃酥、麻團、白糖糕、粽子什麽的。還有一種是美式中國快餐,比如Panda Express( 熊貓快餐),口味酸甜,微辣,主要在大商場的食品區,主要的幾個菜比如陳皮雞什麽的配炒飯或米飯,一盒十幾塊美元的樣子。這家快餐在我家附近的幾個大商場都有。雖然不是地道的中餐,但跟麥當勞、漢堡王什麽的快餐比起來,我還是寧願吃這種的,好歹是中餐啊!

 

中餐有八大菜係,數不清的美食。可是你知道老美心裏最有名的中國菜是什麽嗎?左宗雞! 英文叫general Tso’s chicken。沒聽說過吧?我也是到了美國之後才聽說這道菜的。當時覺得是不是跟左宗棠有關係?難道是左宗棠家裏傳下來的一道私房菜?後來才知道,這道菜跟左宗棠沒有一毛錢關係。而是這道菜的創始人是個湖南人,想給它起個響亮的又與湖南有關的名字,就叫了“左宗棠雞”。其實,就是炸雞塊澆酸甜汁!跟酸甜雞差不多。這道菜是五幾年的時候,台灣海軍接待美國海軍上將的時候創新的,很對美國人偏酸甜的口味,一經傳入就流行開來,現在在美國的每家中國餐館幾乎都有這道菜。

 

說起來特別可樂,在美國的中餐館有一樣特別有趣的小東西,那就是店家送的簽語餅。一般是吃完飯,服務員來結賬的時候送來的,一人一個。是用麵做的小餅,對折,兩頭往中心一彎,像一顆胖胖的心,也像金元寶,很脆,有一點兒甜。這種餅,英文叫Fortune cookie,直譯是“幸運餅”,也叫“占卜餅”,因為餅裏夾著一張紙條,吃的的時候從中間掰開,就能拿出小紙條,上麵有幸運數字和中英文對照的一句話,有預言也有富有哲理的一些話,往往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比如我就吃出來過:“周圍的人都愛你”,“明天你會收到一個驚喜”,“隻要努力就會成功”,“別擔心,勇敢地邁出下一步”等等。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雞湯文,但拆看簽語餅還是好好玩的,我家孩子就特別喜歡,常常看了自己的還要看我們的,比較誰的話最好!老外都以為這是從中國帶來的傳統,實際上國內的飯館壓根兒就沒有這一茬!

 

大華府地區有很多中餐館,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相比較之下川菜館比較多,比如巴山蜀水、峨眉小館、川天下什麽的。前幾個月新開了一家“老四川”,地方很大,味道還不錯。也有一些特色小店,蘭州拉麵、重慶小麵、媽媽餃子什麽的。但我們最常去的是半畝園。

 

“半畝園”1971年創始於台灣,據說是一位喜食麵的退伍老兵開的店,為的是能吃到地道家鄉口味的麵食。台北的“半畝園”我們帶學生去台灣暑期活動的時候也去過,我覺得味道其實不如我們這裏的,也許是我們吃習慣了這裏的口味。“半畝園”進入美國的時候,先在加州登陸,然後才開到了這裏。現在在弗吉尼亞和新澤西也有了分店。我老公的好朋友說,北京好像也有分店。

 

“半畝園”是算是一家小吃,沒有炒菜和大餐,主食以麵為主,比如麻辣牛肉麵、清燉牛肉麵、紅燒牛腩麵、清燉牛筋麵、榨菜肉絲麵、雪菜肉絲麵、排骨麵、雞排麵、陽春麵、炸醬麵、擔擔麵、酸辣麵、涼麵......另有牛肉餡餅、芝麻燒餅、蘿卜絲酥餅、豆沙酥餅、蔥油餅、手抓餅、千層餅等各種餅,加四喜烤麩、毛豆百葉、涼拌三絲、酸辣黃瓜、雞絲拉皮等各種小菜,周末還有新鮮豆漿和油條。因為是小吃,味道不濃不淡、不辣不鹹、不油不膩。既適合華人的口味也適合老外的口味,去店裏吃飯的老外很多,華人也很多,一到飯點兒,常常得拿號排隊。

 

我家附近的這家店已經也有20多年曆史了,我還記得第一次去他家吃飯的時候老大還在幼兒園,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味道還是那麽地道,難得這家飯館,沒有為了迎合老美的口味而改變初始的味道,十幾年如一日,質量沒怎麽下滑。我老公在陝西度過了他整個的中學時光,那片土地留給他的印記就是:喜歡吃麵!所以,試過周邊所有的飯館後,他對“半畝園”情有獨鍾,因為那裏的紅燒牛肉麵最合他的胃口:肉嫩而不膩,酥軟可口,麵很筋道,菜青麵白,鹹辣適宜。正好我家孩子不吃辣,在那兒我家每個人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老大喜歡他家的皮蛋豆腐、烤麩、芽菜海帶和蔥油餅,老二喜歡鍋貼、牛肉餅、小籠包、和哈密瓜奶茶,我自己喜歡蘿卜絲餅和豆沙酥餅,皮兒酥酥的,脆脆的,又是剛出鍋的熱乎乎的,特別好吃。所以,無論自己,一家人,還是請朋友吃飯,都首選“半畝園”。除了味道可口,那裏的衛生和服務也是周邊飯館裏好的。這麽些年過去,我們自然成了老顧客,和那裏的服務員都很熟,連吃飯都可以賒賬的,如果忘了帶現金的話——她們隻收現金。現在也收線上支付。有時候,我們人多或者比如這兩年不敢堂食隻能外帶,她們還會送一碟小菜或者一盒豆沙酥餅什麽的,關係挺好的。

 

我們這麽熟,不光是因為我們自己去的次數多。更因為我每年春節的時候都會帶學生去那裏吃飯,當然是疫情以前,最近這兩三年都沒去過了。以往我們去“半畝園”之前,我事先都會給學生看菜單,讓她們選好自己想吃的,記住菜名,到時候隻能用中文點菜。通常情況下,我會帶所有的學生一起去,加司機三十幾個人,呼啦一下,幾乎占滿了那家店。那裏的服務員非常配合我們,會提前把小桌拚成大桌,把我點的小菜、蔥油餅等端上桌,等學生一到,挨個點菜,隻用中文和他們說話,給他們一個全中文的沉浸式環境,雖然隻是點個菜,用簡單的中文偶爾聊一兩句,但對美國學生而言,也算是難得的體驗。我學生去之前又興奮又緊張,高年級的好些,因為中文水平高又有經驗了,但一年級的學生就隻能死記硬背自己要點的菜名,有學生把菜名寫在手機備忘錄裏,還有人直接寫在手背上,特別可樂。

 

去那裏吃飯,順便去中國超市,是我學生最喜歡的一個活動,這兩年常常問我:“老師,今年的field trip(也就是課外考察),能去A&J吃飯嗎?”A&J是半畝園的英文名字,是最早的兩個發起人姓名字母的組合。這兩年,因為疫情,我自己還是比較謹慎,不敢冒險帶那麽多人去飯館吃飯,直到上個學期末,我原打算帶他們去,可惜計劃得太晚就沒去成,我畢業班的學生可失望了。希望疫情能完全平複下去,我可以再帶他們去那裏吃飯。

 

說起來,我剛第一次聽“半畝園”這個名字的時候,對這個名字就很感興趣,心裏猜:難道是因為地方小,統共隻有半畝的原因?後來去飯館,看見牆上貼著一幅字(就是文稿裏的照片),幫我解了這個疑惑。那幅字叫《半半歌》,是老板自題:“半生戎馬/半世悠閑/半百歲月若煙/半畝耕耘田園/半間小店路邊/半麵半餅俱鮮/淺斟正好半酣/半客半友談笑竟忘年/半醉半飽離座展笑顏/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半工半歌半為錢/半人半佛半神仙/半之樂,樂無邊”。聯想到創建人半生戎馬的經曆,的確能體會到他那種半生顛沛,渴望馬放南山、悠閑過餘年的心境,有一種“花未全開月未圓,人生最好是小滿“的禪意。

 

不過,這家店也確實不太大,大多是兩人對坐的小方桌,七八個人的圓桌隻有幾張,總共也就坐幾十個人。但店裏收拾的很整潔,每張小桌子上都放著一瓶小小的插花,新鮮的,大多數時候是康乃馨。左邊牆上除了那幅《半半歌》,就是曆年獲獎證書。右麵牆上中間是“半畝園”三個大字,兩側是民俗畫,正麵的櫃台上方,則斜斜地掛著長長的一幅《清明上河圖》。有食物的香氣不斷地從那裏傳出來。

 

老祖宗說:“民以食為天。”我們背井離鄉,食物雖然不匱乏,但家鄉的味道卻是難得一嚐的。能吃到比較地道的中餐,也算是聊慰鄉心了!畢竟,就像《舌尖上的中國》裏說的:“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留戀童年的味道。”

 

今兒去吃飯的時候,熟識的服務員一看就笑著問:“怎麽就你們倆?孩子呢?”

 

他們的菜式我們都熟,不用看菜單就可以點菜。邊點菜,邊和服務員聊聊天,很親切也很開心。頗有一點《半半歌》裏說的,“半客半友談笑竟忘年”的味道。

所以,就算風雨交加斷了電,生活不太方便,但能和老熟人碰個頭聊幾句,吃一頓合口味的便飯,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凡事就是這樣,總有好處。對吧?

 

關於美國的中餐,能聊的太多了,今兒就先介紹這家我們最常去的店,其他的以後有機會再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樹枝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多倫多那家應該不是這家的分支,他們家沒有川菜的:)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2005年在多倫多去吃了一次川菜館“半畝園”,味道非常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