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依舊1

以文會友。記錄生活點滴。展示文學夢想。
正文

德國前總理科爾的“家醜”

(2014-10-07 14:15:26) 下一個

               德國前總理科爾的“家醜”

                             

中國有句古話:“家醜不可外揚”。而德國前總理科爾,不久前卻被爆出了“家醜”。這爆“家醜”的人不是別人,正是科爾的親身兒子瓦爾特.科爾(Walter  Kohl)。

        德國前總理科爾曾是德國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促成了兩件可以載入史冊的大事:一是實現了東西德的和平統一,二是推動了歐元的順利發行。

        作為一位具有戰略眼光的政治家,科爾還做了一件知人善任、具有前瞻性、讓德國至今受益非淺的事:他在黨內扶持和力推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默克爾,並最終把默克爾推上了黨主席的第一把交椅,得以成為德國總理候選人。當上了德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理的默克爾,曾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被一些不服氣的人戲稱為“科爾麵前的小女孩”。如今,默克爾以自己的能力,向全世界證明了她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性。在她的帶領下,德國從歐洲經濟危機、歐元財政困境中一路走來,闖過一個個艱難險灘,成為了歐洲經濟的發動機、歐洲政治的領頭羊。

        科爾曾連續十六年擔任德國總理。屬於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在他治下,德國經濟蒸蒸日上,社會福利不斷完善,社會治安良好井然,國際政治地位不斷上升。可以說,科爾是一位治國有方、具有卓越智慧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而在家裏,他是什麽樣的人?

        現年50歲的瓦爾特,是科爾的兒子。作為德國前總理的孩子,在別人眼中,他應該生活在童話裏:童年、愛、溫暖、安全…… 但事實正相反。不久前,瓦爾特.科爾寫了一封公開“告別信”,披露他的精神痛苦和內心悲傷。

        瓦爾特說,他的世界是冰冷無情的。對他來說,生活就是不停地奮鬥。作為前德國總理的兒子,他得表現得強大而堅強。而事實上,童年時,在學校裏他非常害怕上廁所。這種恐懼,來自於他父親經常揍他。成年後,這種恐懼和痛苦一直伴隨著他,從沒有過消失。在他母親2001年自殺的那一年,這種恐懼和痛苦達到了頂點。他甚至也想過自殺。他認為,如果沒有他父親的政治獻金案,也許,就不會有他母親的自殺。       瓦爾特在這封公開信中還寫了他精神上的痛苦:關於喪失個人價值、軟弱無能以及他父親沒有給予的愛。現在,瓦爾特聲稱,他已找到了內心的平和與寧靜。但他仍然跟他父親沒有任何往來。因為,科爾的現任妻子麥可.科爾-黎希特(Maike Kohl-Richter),也是50歲,與瓦爾特同齡。作為繼母,她不僅不與科爾的兩個兒子(另一個兒子Peter  Kohl,現年48歲)有任何往來,而且,也幾乎隔絕了科爾與外界的任何聯係。

        2008年,科爾突然摔了一跤。說話困難,右身癱瘓,一直沒能恢複。自從他坐上輪椅之後,日漸衰弱。得知兒子寫了這封公開“告別信”後,坐在輪椅上的科爾極度震驚。兒子的公開“告別信”,歪曲了他,抹黑了他,也讓他震怒。現年84歲的科爾稱,他不想再知道這兩個“不孝”兒子的任何情況。

        對瓦爾特來說,寫了這封公開信後,感到如釋重負,精神痛苦得到了解脫。他說:“慰藉並不僅僅來自對方。我感覺,我給了自己安慰。現在,我內心平和了。”

      毫無疑問,坐在輪椅上風燭殘年的科爾,絕不會由此感到絲毫的慰藉和欣慰。

      由此可見,一個可以載入史冊的成功人士、一個偉大政治家,在家庭裏,未必能成為一位合格的家庭成員,未必同時也能是一位稱職的好丈夫、好父親。

        家庭,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或許,從這個事件中,我們每個人都該好好想想: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家庭成員?我們擔當好了自己的家庭角色嗎?

 

 1.科爾的長子瓦爾特.科爾。他自曝家醜之後,內心覺得平和與輕鬆了。

 2. 坐在輪椅上風燭殘年的科爾,卻被這“不孝”兒子氣得賊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劉瑛依舊1 回複 悄悄話 現在無論西方東方,都不讚賞“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論了。
needtime 回複 悄悄話 這應該是家庭和當地的後代養育文化原因的吧。

好比中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之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