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酷原創

雅酷原創 名博

“元清非中國”——從日本學說到現代主權的辯證思考

雅酷原創 (2025-11-11 13:57:35) 評論 (0)
在中國近現代史的諸多思想爭論裏,元清非中國一直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它表麵上是曆史學領域的朝代屬性討論,背後卻牽動著民族認同、主權正當性、近代國家建構乃至現實政治的複雜邏輯鏈條。

日本明治時期的史學界,曾經出現過一個相當惡名昭彰的觀點——“滿蒙非支那論。以矢野仁一、內藤湖南等人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滿洲(東北)與蒙古不屬於中國固有領土,而是滿蒙族裔之地;日本應該在東北、蒙古推動獨立自治,作為其對華擴張的大前提。這套理論的政治用途昭然若揭,最終為日本的南滿鐵道、滿洲國、乃至全麵侵華提供了理論包裝。

但是,中國內部談論的元清非中國卻並非這套邏輯的延伸。它隻是強調一個事實:元朝、清朝本質上是外族入侵建立的征服王朝,因此不能把它們和漢族政權並列視為正統。這更多是文化史或民族史脈絡中的敘述,與領土歸屬無必然關聯。

一些人會被這樣的論證繞進去:如果否認元清是中國,那麽東北、蒙古就不是中國領土。想保住領土,就必須承認元清正統。這是一種看似嚴密、實則荒謬的推理。因為它暗含了一個極其荒誕的前提:東北和蒙古原本是滿洲人的私有土地,隻有承認滿人統治合法,才有資格繼承其土地。

這是什麽邏輯?難道中國的領土主權是通過投標競購來的,還得繼承股份?如果接受這種邏輯,那麽就等於把領土當成某個民族的私人財產:滿族把滿洲帶來了?蒙古族把草原帶來了?領土歸屬是現代國家體係中的概念,和古代朝代的民族屬性沒有因果關係。真正有這種邏輯需求的,恰恰是日本學界:隻有中國人也接受滿蒙屬滿蒙,不屬中國,日本才能名正言順地把它們搶走。曆史上確實有中國人中了這種圈套。但如今再看,就是極其明顯的話術陷阱



這場爭論中第二個常見的邏輯混淆是,有些人認為:如果承認元清是中國正統,那麽嶽飛、文天祥、閻應元這些不就是反對祖國統一嗎?如果否認元清正統,那是否就要否認東北、蒙古的主權繼承?

這其實是把兩個完全不同的層麵硬塞到一個籃子裏。我們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解釋清楚:嶽飛、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不是反對祖國統一。他們的,是指文化共同體與文明共同體意義上的漢家天下。這一概念和現代民族國家主權,是兩個毫不相幹的體係。

換句話說: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道德與文明領域的評價;現代領土主權,是19世紀以後國際體係的產物。兩者根本不能互換。如果硬要混為一談,隻能導致一個荒謬的結果:要麽把嶽飛文天祥妖魔化,要麽把領土主權邏輯拱手送給日本學者。

內藤湖南曾提出外族入侵可使中國解毒,聽上去像是殖民主義的精神麻醉劑。但他至少承認了一點:元清都是外族征服王朝。這意味著日本人把元清放在與幕府、明治政府平行的位置,並不是都是中華家族內部政權

他們的邏輯是:如果元清是侵略者,那麽日本也是侵略者;如果元清不是侵略者,那麽日本侵華也能被描述成民族同源的統一。換句話說:否認元清入侵史實,恰恰給日本侵華提供理論便利。這一點有些刺耳,卻是事實。

梁啟超當年反擊日本人的手法是:東北春秋時期是燕國的地盤;燕國是華夏體係一部分;因此東北屬於中國。這是有效的,但需要依賴曆史連續性概念——而這在國際法體係中並不穩固。

傅斯年的方法更直接:東北地區人群與華夏族群血緣接近;因此滿族奪取明朝隻是地方政權取代中央政權。這個解釋當時對付日本學術輿論有其價值,但也有兩個大漏洞:第一,如果是地方政權改朝換代,那剃發易服如何解釋?第二,如果是同族,現代滿族民族分類從何而來?它更像是一種戰時辯護術,而不是穩固的學術論證。

真正決定領土歸屬的是什麽?是現代戰爭,而不是古代史學。這可能是整個問題的關鍵。歐洲國家打仗割地賠款,從來不是因為曆史歸屬;美國加利福尼亞就是從墨西哥搶來的;印度邊境問題也是現代戰爭結果;俄羅斯遠東來自沙俄的擴張;甚至現代日本的領土,也是戰後安排的產物。

現代主權不靠祖宗八代哪年在哪兒,而是靠:現實控製、國際承認、戰爭結果和外交條約。這四項才是現代國際體係的基礎。中國今天擁有的領土,是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成果,而不是唐朝、宋朝、明朝的地圖。因此,自古以來在學理上根本站不住腳,它是民間說法,不是主權法理。

你硬要用自古以來論證,那別人也可以反問:唐代西藏不是中國的,你怎麽辦?明代沒有新疆,你怎麽辦?商周沒有雲南、貴州,你怎麽辦?多早才算自古以來?不能全靠自己說了算。

戰爭拿不到的,曆史也拿不到是國際政治鐵律,外蒙古獨立,就是一個現實例證。即使中國政府長期承認元朝正統,外蒙古還是獨立了。你今天再翻史書告訴他們你們自古是中國的,他們隻會禮貌微笑,不會把國土還給你。同理,俄羅斯不會承認自己是蒙古帝國繼承者,不可能把西伯利亞還給蒙古;印度不會承認西藏曾是中國附庸,因此不會放棄爭議區;美國不會因為加州原本屬於墨西哥而主動歸還。

這就是現代國家體係的運作方式。領土不是靠曆史,而是靠實力”——是現實主義的底線。如果把現代領土歸屬建立在自古以來的古代史觀上,就像房產證寫的是遠房祖宗的名字,你說誰能繼承?逼誰搬家?

領土或領海屬於誰?不是靠一句自古以來,不是你說了算,也不是我說了算,而是實力和現行國際體係說了算。自古以來在曆史敘事裏是一句很有氣勢的話,但在現代國際政治裏,它幾乎沒有任何實際效力。朝鮮和越南在古代長期處於中國的勢力範圍內——或是藩屬,或是羈縻,或是冊封,還被漢唐時期直接統治過一段時間。但這些都隻屬於曆史關係,而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主權

元清非中國並不會導致丟失領土,元清是中國也不會讓嶽飛文天祥成為叛徒。把曆史朝代屬性與現代領土主權綁在一起,本身就是邏輯錯位。領土屬於現代國家,而不屬於古代王朝。民族英雄屬於文明敘事,而不是現代外交法。領土主權應當建立在現實主義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自古以來的糾纏裏。歸根結底,曆史是曆史,主權是主權。